乡村拾遗(组章)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tian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麻雀
  麻雀是属于村庄的,与城市无关。
  像一群孩子,在枝头叽叽喳喳的,总有说不完的回忆,道不尽的牵挂。忽而扑向田野,隐藏在浓密的麦苗里,捕捉虫鸣;忽而又直奔村庄,和一群老母鸡争抢一粒米。村庄的粮食有一份是属于麻雀的,滴溜溜的小眼睛也在“审视”着一年的生计。
  村庄是麻雀的,打谷场、电线、枝头、屋顶,到处都是她的栖身之所。村庄有多老,麻雀便有多老。每当庄稼即将成熟之际,麻雀和村里的农人一样,起早贪黑,赶在雨季来临之前,收获一点儿食粮,充实自己小小的胃。麻雀和村庄的炊烟一样,把根牢牢地扎在这片黄土地上,守护着这片家园。
  麻雀总在天亮之前醒來,在窗外嚷嚷,把墙头的一捧草践踏得零乱。调皮的孩子总喜欢用弹弓瞄准这些小小的身躯,明明知道是娇小的躯体无法承受的速度,却把这种悲剧上演成村里人的童年。
  听不懂叽叽喳喳的叫声里有多少往事,一颗小小的心脏承担着村庄的呼吸。麻雀不会去远方,远方没有亲人,她的亲人有的已经走了,就在后山的土丘下;有的还在耕种,就在村头的田野上。麻雀关心着村子里的每件小事,和迎亲的队伍一起吹唢呐,和严厉的母亲一起训顽皮的孩子,陪年迈的老人在墙角收拾阳光残留下的痕迹。
  没有了麻雀,村庄是一堆寂寞的坟茔。
  小河往事
  村头的小河没有长江伟岸,却还是在弯弯的河道里把土地侵蚀得沧桑不已,走出一条铺满石子的路。小河应该也有源头,可是从未有人提起过,就像一位年迈的流浪汉,谁都说不出他的老家。
  沿岸的村庄是一个个散落的纽扣,小河就像一根青线将它们一一串起,在曲折的河道里融入百家炊烟,万家灯火,传递着彼此最遥远的问候;水草把头发洗得干净,逆流而上,寻找那一尾曾经和她擦肩而过的小鱼儿。泥土很香,于是小河贪婪地吮吸着她的芬芳,似乎每一寸肌肤都能让她兴奋不已,哗哗的水声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然吟唱。
  羊群喜欢小河,远远就能嗅到水声流动的韵律。它们从山坡细细的小路蜂拥而来,像一群年幼的孩子扑向母亲的怀抱,用绿色的小嘴吮吸甘甜的乳汁。凌乱的蹄印写满了欣喜和无知的冲动。
  牧羊人坐在河滩的碎石头上,夕阳在河面上洒下星星点点的往事,长长的羊鞭再也不想舒展疲倦的身影。红高粱像野风一样沿着小河奔跑,浣洗的村姑捞不起青丝缕缕。小河是村庄沉淀在村头的一道虹,我看见所有逝去的老人,都站在小河的上游,越来越遥远,最后变成一粒沙,一滴水,悄无声息地把自己埋葬。
  小河是村庄农忙时节的一缕汗流,被岁月放牧于荒原之上。也许是小河累了,渐渐变得消瘦。我再也不忍心目睹它最后一朵浪花如烟花般坠落。河滩没有了河水显得更加寂寞空旷,我看见一只羔羊跪在长长的河滩,独自寻找月夜下的哗哗水声。我知道再也没有往事会在河面上写下点点星辉,被晚归的农夫一一捞起。
  石磨子
  石磨子是村庄紧紧拥抱在一起的两片面饼,在贫穷的年代养活着爷爷和他爷爷等好几代人。那时候,石碾子的牙齿是那么的锋利,麦子、苞谷,或者高粱,只要一放入那圆圆的小口,便很快就能被嚼出白花花的面粉,像雪花一样铺满磨台——很难想象粮食在那个年代是多么的珍贵,我仿佛能感觉到每一次推磨都是那么的小心翼翼。
  村庄很静的时候,会有吱吱呀呀的声音从黑暗的角落渗出,总有光膀子的男人和小脚的女人,在一方小小的煤油灯光里悉心守候。石磨子在月夜下温顺得像个多情的少女,同情着岁月背后的无奈和叹息。
  石磨子没有双脚,只能死心塌地固守着村庄的一方土地抑或一间老屋。短短半截榆木,便牢牢拴住了它坚硬的肌肤和灵魂;一根杠子,就能撬动它沉重的身体,沿着一个永恒不变的方向,执着地把粮食的坚硬蹂躏成面粉的软弱。
  屋檐下有燕子飞来,墙头的一撮野草是石磨子眼里最美的风景。月光是一方流动的轻纱,渐渐蒙在石磨子的身上,把它打扮成村庄最美丽的新娘。失眠的老鼠上蹿下跳,偷窥,诡异的阴谋总在黑夜的外衣下公然滋生。
  村庄老了,石磨子成了她最沉重的往事。在黑夜里,她独守着故乡的明月升起又落下,用无声的语言在静夜诉说着岁月深处最凄美的祝福。
  (指导老师:李新平)
  创作感悟:
  也许,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会有一种情愫——或者叫情结更加贴切。不论身在何处,也不论年岁久远,这种情结总在内心深处,以一种隐秘又神奇的方式存在着,历久弥新,醇厚深沉,令人难以割舍。
  于我而言,村庄是生命的第二个母体。这里,承载了太多的记忆。年少不更事,一个劲地往外蹦,感觉外面的空气、泥土,哪怕是喧闹、嘈杂,都令人着迷、让人向往。当真正踏上远方的路,在都市漂泊、他乡为客时,才感到村庄虽贫,却很温暖、很包容,灵魂只有在那里才会得以安放。
  大山深处,不管是完成历史使命的石磨子,日渐消瘦的小河,还是成群结队、叽叽喳喳、不知疲倦的麻雀,都像玉珠一般,晶莹剔透。
  于我而言,人生之所以绚烂多彩,只因最初的那个村庄如此美好,把人世间最淳朴、最厚实、最真诚、最善良的本色,融入我的血脉,让人片刻难以忘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村庄,或远或近,或贫或富。只要它还在,幸福就在,人生就厚重而有意义。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教师节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对高校辅导员来说可以把这些要求概括为“
家乡于我而言,既是一个回不去的地方,又是一个出不来的地方。  万里念将归  氤氲的水汽,遮掩了九尺高台,朦胧了念乡的月色。身处此景,内心的烦闷便像失了藤架的爬山虎般肆意生长。  雨丝从高空落下,打在满池的莲上,莲恼了,连同胭脂般红艳的花苞都收拢几分,接受硕大的莲叶的庇护。一眼望去,莲塘葱绿一片,唯有丝丝缕缕香气始终萦绕在我的鼻尖,似要带着我前往梦乡。我沉醉在似曾相识的芬芳中。  忽然,远山的故乡像
期刊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网络信息多样化、教育主体多元化、教育对象层次化等态势。人工智能能解放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实现教育对象精准分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等,但同时也面临法律、道德伦理的困境、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性问题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进行路径重构,就要转变思维方式、整合学校资源、提高教师素质等,实现“传统思政”向“智能思政”的转变。
我国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经历了发源阶段、受阻停滞阶段、重新确立阶段以及当前的改革创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历程与高校党建的实践发展密不可分,现有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提升、学生党员的培养与发展等方面。现有实践成果的理论转化力度不够,在研究队伍、研究内容等方面存在不足,未来需要提升研究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增强元研究的深入、加大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间的转化力度。
拿到3期杂志,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观感:高中版变了.rn是的,我们变了.rn新作文20年,这是我们的新起点.我们深研作文,力图变革,让它更实用,更贴近高中学子的需求.作为人生最重要
期刊
[原题呈现]rn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rn费孝通《乡土中国》:“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
期刊
大国外交背景下,涉外志愿服务作为对外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对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上海、广东、福建等地部分高校涉外志愿服务相关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发现当前我国涉外志愿服务中存在志愿服务精神认知不准确、经验能力不匹配、招募培训不规范、社会协同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加强教育引导、规范招募培训制度、健全校内激励机制等提升策略。
突然发现裙子上的蝴蝶结掉了一个,喊妈妈重新给我缝上。妈妈给了我一个白眼,训斥道:“都多大了还和小时候一样,穿衣服都不注意,哪里破了都要我来缝。”我笑着说:“谁让你针线活儿好呢,谁让你是我妈呢?”妈妈显得有些无奈。  记忆中,妈妈给我缝过无数次东西——不仅仅是衣服。小时候我老丢三落四,总让妈妈生气,她就在我的每一件衣服,每一条手帕,甚至每一张被单上都缝上我的名字。深色衣服就用白线缝,浅色衣服就用红线
期刊
【原题呈现】  (江苏省苏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作文题目)  某班主任建立了家长微信群。在一次家长会上,家长们就“家长微信群存在有无必要”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有的说,家长群有利于家校沟通,有利于教育;有的说,看到有的家长在群里谈自家孩子的成绩,压力很大……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标题自拟,角度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或套作。  【名师解题】  此为典型的“情境作文”题,它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
期刊
十月,温度坐着过山车,冲上顶峰后急冲而下。略藏寒意之风,揉黄了欲坠的三千银杏叶。漫天金箔飞舞,遍地皆已落成故事。  这便是校园一隅,银杏的“私域”。她已在此坚守廿载。期间,数不胜数的行人驻足于她盛放的温柔中,她得以在游弋灵魂前燃烧热情,以金黄之光照亮太阳。  而我,乐于拾取她的大方,乐于分享她的灵动,更乐于唤她校园“迎幸”。  所谓“迎幸”,在我看来,可谓“迎接幸福”之意。  我与校园结伴同行千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