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齐齐哈尔出发,向东北行驶近200公里,就能抵达克东县。在这里,外来者能随意发现很多与苏打水有关的细节:公路旁高高竖立的苏打水宣传标牌;街边高频率出现的苏打水专卖店;地图上十几个因苏打水得名的地方;甚至连当地人走亲访友的伴手礼都是苏打水。
这个深居黑龙江省中北部的国家级贫困县,自2005年发现天然苏打水以来,在过去9年间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不断开挖的水井、纷至沓来的水企、驶向全国的货车、成倍增加的税收,等等。曾经贫困的克东如今却因水而富了。
克东县经济技术合作服务中心主任王立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苏打水正成为克东的一个名牌,一张王牌。不过,和另一个因矿泉水而崛起的小城吉林省靖宇县一样,克东“因水得福”,也因水而遭遇外界的非议和自身的困惑。
偶然中的必然
克东的水好在附近几个县是出了名的。“大家都知道这地下抽出来的水喝了能治病,都乐意喝。”克东当地一村民告诉本刊记者,水企聚集的宝泉镇就是因此得名。本刊记者在宝泉采访时发现,无论年龄大小,当地村民都能讲出几件因喝地下水而治病的真实例子。
“很多其他地方的人听说这水能治病,都跑过来买水喝,有些甚至在这住上几个星期试试效果。”上述村民说。尽管这些在克东人尽皆知,但也仅仅流传在民间,官方从没为其正名。
真正的转折出现在2004年。
那一年,当地一个名叫高峰的商人在宝泉镇一处空旷的土地上开发稀土矿,后因该地稀土储量过小而没有通过政府的建厂审批。但是,在开发稀土矿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颇为神奇的事,一名患有严重胃溃疡的工人因为每天饮用厂区深井里的水病情好转,后来完全治愈。这引起了高峰的注意。
随后,高峰通过熟人找到当时已经退休的黑龙江省著名地矿专家、原黑龙江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总工程师崔仲元前来取样检测。2004年8月31日,崔仲元拿到了地质矿产部黑龙江省中心实验室对该地水样的检测数据。
彼时,做了一辈子地矿研究工作的崔仲元懵了,“检测数据显示,水中的钠离子含量是133.33毫克/升、碳酸氢根含量是339.78毫克/升。单从数据来看,这水不属于国内当时已经发现的任何一种水,没有可以比对的水样检测数据。”10年后的2014年10月,已经80岁的崔仲元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仍然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通过实地调查,崔仲元发现,该地地处二克山—五大连池—克洛火山活动带尖山火山断裂带上,地下水来自8000万年前的白垩纪砂岩含水层,属于低矿化淡冷矿泉。同时,在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后,崔仲元确定,该地水质与法国的一种弱碱性水很接近,水中的物质含量和组成都极其相似,并由此将该水命名为“天然含硼的淡冷苏打饮用水”。不过,这一在如今看来非常重大的发现在当时并未引起业内以及国内的注意。
在崔仲元得出该地水质非常罕见的结论后,高峰投资上千万元在该地建设了一个小规模的水厂,取名世罕泉,寓意全世界都罕见的泉水。世罕泉也成为中国第一个生产天然苏打水的企业,至今在世罕泉工厂的门口还矗立着一个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中国天然苏打水发现者”。
世罕泉成立后,并没有因为优良的水质而迅速走红,每桶几元的售价加上毫无知名度、市场销路不畅,使得工厂始终处于亏损状态。一年后,不堪重负的高峰将世罕泉出售。
世罕泉效应
世罕泉的出名要归功于其后来的收购者张彬生及其女儿张姝,两人都是黑龙江当地媒体的记者,此前曾报道过此事。
2005年12月22日,张彬生以近200万元买下了世罕泉。6天后的12月28日,张姝在黑龙江《生活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克东发现我国首个苏打矿泉》的新闻稿。文章称,克东发现了中国首个苏打矿泉,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发现苏打矿泉的国家,同时指出该水对胃肠、胆囊炎等疾病有保健作用。
随后,这篇不足两百字的新闻被广泛转载。凭借媒体强大的传播能力,苏打水开始逐渐引发业内关注,世罕泉也声名鹊起。
“很多人看到苏打水火了都开始投资生产,随便打一口井就开始生产苏打水。”张姝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世罕泉之后,当地一大批生产苏打水的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克东的苏打水产业也正是从此时起步,并渐成规模。
王立勇说,当地政府对于苏打水的关注也始于此时,“随着外界对于苏打水关注度的提高,县里也逐渐意识到苏打水的重要性,开始探索发展苏打水经济。”
2006年以后,克东县政府不仅在各种场合大力宣传推介苏打水,还将苏打水资源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
彼时,为了吸引投资,克东县给前来建厂的企业提供了丰厚的优惠条件,包括无偿划拨土地、减免税收等等。海昌正是在这一时期引进的。
以海昌隐形眼镜闻名的台湾金可集团曾在2006年受邀到当地考察过,随后达成投资意向,准备在克东建立一个眼镜生产基地,但在当地政府的劝说和推介下转投了苏打水项目。2007年10月7日,该项目正式开工,计划年销售收入可达2亿元,利润3600万元,税金1200万元。
作为第一家投资苏打水的知名企业,金可集团的入驻为克东吸引了更多的投资。2009年,飞鹤乳业在克东投资建设黑龙江飞鹤宝泉饮品有限公司,专门生产苏打水;2010年3月,清华同方在克东投资的黑龙江舒达饮品有限公司投产,总投资6000万元;2012年,上海威湃在克东投资的苏打水项目开工,计划总投资3亿元,分三期建成;同年,汇源在克东投资的苏打水项目也开工建设。
2012年,克东全县苏打水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530万元的目标;2013年,克东全县苏打水企业的纳税额更是突破1000万元,较2012年增长了一倍。
“目前,克东的苏打水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克东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王立勇说。
1.5亿的门槛
这个深居黑龙江省中北部的国家级贫困县,自2005年发现天然苏打水以来,在过去9年间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不断开挖的水井、纷至沓来的水企、驶向全国的货车、成倍增加的税收,等等。曾经贫困的克东如今却因水而富了。
克东县经济技术合作服务中心主任王立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苏打水正成为克东的一个名牌,一张王牌。不过,和另一个因矿泉水而崛起的小城吉林省靖宇县一样,克东“因水得福”,也因水而遭遇外界的非议和自身的困惑。
偶然中的必然
克东的水好在附近几个县是出了名的。“大家都知道这地下抽出来的水喝了能治病,都乐意喝。”克东当地一村民告诉本刊记者,水企聚集的宝泉镇就是因此得名。本刊记者在宝泉采访时发现,无论年龄大小,当地村民都能讲出几件因喝地下水而治病的真实例子。
“很多其他地方的人听说这水能治病,都跑过来买水喝,有些甚至在这住上几个星期试试效果。”上述村民说。尽管这些在克东人尽皆知,但也仅仅流传在民间,官方从没为其正名。
真正的转折出现在2004年。
那一年,当地一个名叫高峰的商人在宝泉镇一处空旷的土地上开发稀土矿,后因该地稀土储量过小而没有通过政府的建厂审批。但是,在开发稀土矿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颇为神奇的事,一名患有严重胃溃疡的工人因为每天饮用厂区深井里的水病情好转,后来完全治愈。这引起了高峰的注意。
随后,高峰通过熟人找到当时已经退休的黑龙江省著名地矿专家、原黑龙江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总工程师崔仲元前来取样检测。2004年8月31日,崔仲元拿到了地质矿产部黑龙江省中心实验室对该地水样的检测数据。
彼时,做了一辈子地矿研究工作的崔仲元懵了,“检测数据显示,水中的钠离子含量是133.33毫克/升、碳酸氢根含量是339.78毫克/升。单从数据来看,这水不属于国内当时已经发现的任何一种水,没有可以比对的水样检测数据。”10年后的2014年10月,已经80岁的崔仲元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仍然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通过实地调查,崔仲元发现,该地地处二克山—五大连池—克洛火山活动带尖山火山断裂带上,地下水来自8000万年前的白垩纪砂岩含水层,属于低矿化淡冷矿泉。同时,在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后,崔仲元确定,该地水质与法国的一种弱碱性水很接近,水中的物质含量和组成都极其相似,并由此将该水命名为“天然含硼的淡冷苏打饮用水”。不过,这一在如今看来非常重大的发现在当时并未引起业内以及国内的注意。
在崔仲元得出该地水质非常罕见的结论后,高峰投资上千万元在该地建设了一个小规模的水厂,取名世罕泉,寓意全世界都罕见的泉水。世罕泉也成为中国第一个生产天然苏打水的企业,至今在世罕泉工厂的门口还矗立着一个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中国天然苏打水发现者”。
世罕泉成立后,并没有因为优良的水质而迅速走红,每桶几元的售价加上毫无知名度、市场销路不畅,使得工厂始终处于亏损状态。一年后,不堪重负的高峰将世罕泉出售。
世罕泉效应
世罕泉的出名要归功于其后来的收购者张彬生及其女儿张姝,两人都是黑龙江当地媒体的记者,此前曾报道过此事。
2005年12月22日,张彬生以近200万元买下了世罕泉。6天后的12月28日,张姝在黑龙江《生活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克东发现我国首个苏打矿泉》的新闻稿。文章称,克东发现了中国首个苏打矿泉,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发现苏打矿泉的国家,同时指出该水对胃肠、胆囊炎等疾病有保健作用。
随后,这篇不足两百字的新闻被广泛转载。凭借媒体强大的传播能力,苏打水开始逐渐引发业内关注,世罕泉也声名鹊起。
“很多人看到苏打水火了都开始投资生产,随便打一口井就开始生产苏打水。”张姝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世罕泉之后,当地一大批生产苏打水的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克东的苏打水产业也正是从此时起步,并渐成规模。
王立勇说,当地政府对于苏打水的关注也始于此时,“随着外界对于苏打水关注度的提高,县里也逐渐意识到苏打水的重要性,开始探索发展苏打水经济。”
2006年以后,克东县政府不仅在各种场合大力宣传推介苏打水,还将苏打水资源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
彼时,为了吸引投资,克东县给前来建厂的企业提供了丰厚的优惠条件,包括无偿划拨土地、减免税收等等。海昌正是在这一时期引进的。
以海昌隐形眼镜闻名的台湾金可集团曾在2006年受邀到当地考察过,随后达成投资意向,准备在克东建立一个眼镜生产基地,但在当地政府的劝说和推介下转投了苏打水项目。2007年10月7日,该项目正式开工,计划年销售收入可达2亿元,利润3600万元,税金1200万元。
作为第一家投资苏打水的知名企业,金可集团的入驻为克东吸引了更多的投资。2009年,飞鹤乳业在克东投资建设黑龙江飞鹤宝泉饮品有限公司,专门生产苏打水;2010年3月,清华同方在克东投资的黑龙江舒达饮品有限公司投产,总投资6000万元;2012年,上海威湃在克东投资的苏打水项目开工,计划总投资3亿元,分三期建成;同年,汇源在克东投资的苏打水项目也开工建设。
2012年,克东全县苏打水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530万元的目标;2013年,克东全县苏打水企业的纳税额更是突破1000万元,较2012年增长了一倍。
“目前,克东的苏打水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克东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王立勇说。
1.5亿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