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制的法律缺位及其原因探究——对郎咸平现象的法理学思考

来源 :法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shihong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法理学角度对郎咸平现象进行分析,指出法律空白、大量的行政规章代替上位法、法律不完备、法律移植的不成功、监管缺位等因素综合形成了郎咸平所谓的"法律缺位"。渐进式改革和转型期社会的特点、在公平与效率关系上社会主流理念的错位、政府体制导致的监管失灵是造成国企改制法律缺位的根本原因。
其他文献
本文以家族企业的全部家族成员为分析对象,探讨了不同亲缘关系的效应,得出以下结论:由单一家族成员控制家族企业的乏亲缘关系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核心家庭对企业绩效的改进起到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草案)已于2005年12月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为了制定好这部法律,笔者就《草案》的一些问题谈点个人看法和主张,谨供
现代国家源起于现代意义的税收,税所具有的"公共对价性"、"非营利性"与国家的"民主法治性"结合而成税收国家,税收国家必须反映"公共目的"及"国家目的"的两个面向。没有税收国
在中西各自不同的历史情境中,进行概念和结构层面的"民法"比较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如果以功能性比较为路径,就会发现,中西"民法"各自依托在不同的主流思想,即儒家与自然法思
<正> 2002年9月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举办的"现代宪法解释:理论、规则与程序"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隆重举行。会议就宪法解释基本范畴、宪法解释功能、
人权和宪法上的基本权利这两个源自西语的概念,在汉语法学文献中的使用并不统一,这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宪法引领下的实定法体系内在的系统化和统一性。本文旨在从一般法学理论角
以PX项目争议为代表的公共事件显示出当下公共治理中存在比较突出的民粹倾向,对合理考量具体项目进退、提升民众的公共参与能力与政府的公共治理能力、增进社会整体利益均带
区域财政协同治理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区域财政协同治理既是地方政府自我改革、优化职权的举措,也是合理界定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制度载体,能够在一定范
法律方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在于它可能破坏法的安定性,而后者是法治的核心之一。司法裁判首先是一种"依法裁判",在这一领域中,法的安定性涉及制定法规则在"规范上可能的适用
2004年中国宪法修正案将"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表明我国人权保障的理念和实践达到了一个新的纪元。回顾人权表达的历史,中国宪法大致经历了否认一区分一承认三个阶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