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及其年内分配的影响

来源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xo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有着显著影响,径流变化的定量归因计算是流域管理的重要工作。采用M-K突变检验界定葫芦河流域径流的基准期和影响期,基于SWAT模型模拟结果量化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其他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 1961—2014年葫芦河流域年径流量先增后减,整体呈下降趋势,在1986年出现较为显著的变化。(2) SWAT模型能够较好模拟葫芦河流域天然径流量过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纳什系数大于 0.74、决定系数大于 0.75。(3) 1986—2014年葫芦河流域年均径流量相较于基准期(1961—1985年)减少了2.95亿m3,其中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其他人类活动的贡献分别为67%、2%和31%;在影响Ⅰ期(1986—1999年)和Ⅱ期(2000—2014年)内,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分别占96%和44%,其他人类活动分别占3%和52%,土地利用变化分别占1%和4%。(4) 2000—2014年,土地利用变化和其他人类活动作用下,月径流量均表现为减少;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在1和12月表现为增加,在其余月份表现为减少。2000年前气候变化是葫芦河流域径流的主要影响因素,2000年后人类活动是葫芦河流域径流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为了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Budyko-Fu模型、水文模拟和气候弹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预比处理期滦河流域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径流量均减小,根据SWAT和SIMHYD模型,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滦河流域径流下降都有重要影响,人类活动比气候变化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果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期刊
定量分析并揭示人类活动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及相关关系,可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及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以石家庄为例,基于2010年、2015年、2021年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结果,利用InVEST模型评估石家庄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结合土地利用、夜间灯光、人口密度数据构建人类活动强度指标,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的空间相关性及其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
期刊
电气照明系统构成了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只有实现全过程的电气照明完善优化目标,建筑电气照明的最佳使用效能才会得以完整的展现。在当前的现状下,建筑电气系统现有的电气照明优化设计方案存在多样化的发展特征,体现了建筑电气照明设备优化设计的必要性。文章主要探讨了建筑电气设计中照明优化设计的思路、路径以及措施,以促进电气照明系统的完善。
期刊
为探讨不同烤烟品种幼苗生理生化指标对不同光照强度的响应,本实验以云烟87和红花大金元为供试品种,设置不同光照强度(低光照200 μmol·m-2·s-1、中光照600 μmol·m-2·s-1、高光照1000 μmol·m-2·s-1)对烟草幼苗进行处理,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烟草幼苗光合作用、渗透调节物质、膜质过氧化物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增加时,两个烤烟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
期刊
分析人类活动对干旱传递的影响对于干旱预警以及减少社会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潘家口水库流域4个气象水文站点的1960—2017年实测的逐月降水和径流序列为基础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SP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tandardized Runoff Index, SRI)分别来表征研究区域的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通过非一致性检验
期刊
宁绍平原是研究全新世火事件、气候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的理想场所。本研究选取宁绍平原田螺山遗址(30°01′20″N, 121°22′38″E)和井头山遗址(30°01′28.45″N, 121°21′40.69″E)两钻孔(长度分别为18.17 m和19.8 m)进行炭屑分析,并结合孢粉记录,旨在研究宁绍平原中全新世(9000~5700 cal.a B.P.)火历史、气候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
期刊
汉江郧阳段发育有较为完整的河流阶地地貌并保存有大量旧石器时代遗存,是研究河流地貌演变过程与古人类活动关系的理想区域。通过收集查阅大量地质地貌、阶地年代学、考古学等相关文献资料,辅以野外调查工作,厘定汉江郧阳段至多发育有六级河流阶地,并重新厘清河流阶地发育特征及年代格架,揭示汉江郧阳段河流阶地的形成是区域间歇性构造运动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其形成分别应不晚于早更新世、早更新世早期、早更
期刊
秦岭与大巴山之间的汉江连通了汉中、安康等山间盆地,其间分布着众多旧石器遗址,是探究地貌过程对古人类活动影响的理想区域。本文通过黄土地层学、磁性地层学、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物源示踪,限定了安康盆地汉江高阶地时代及汉江自东向西贯通安康和汉中盆地的年代,讨论了轨道尺度气候变化背景下汉江地貌和水系格局演化对古人类在南秦岭山间活动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汉江在安康盆地发育了8级阶地,其中第六级阶地形成
期刊
报纸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