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国内外创伤急救医学研究的亮点与进展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eatr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全球每年有350万~580万人死于各类创伤。各国政府对创伤的预防、救治高度重视,纷纷成立了相应的应急救援机构和救援队伍,提出了应急救援模式和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中国在创伤救治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笔者对"十三五"期间国内外在创伤伤情评估、现场急救、早期救治以及创伤并发症的预警和干预研究方面的进步进行总结,为创伤救治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常由低能量损伤所致,而其中胸腰椎骨折几乎占到一半。准确诊断、合理分型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的前提。尽管国内外已经发布了一些相关的指南和专家共识来指导治疗,但目前OTLF的诊断和分型方法是以影像学表现、病史、临床症状或病理为单一着眼点,故都存在一定的弊端。笔者对现有诊断方法和骨折分型进行解析,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髋臼骨折的损伤机制为股骨头撞击髋臼导致的髋臼骨性结构破坏,手术目的是重建髋关节的头臼匹配关系并维持稳定。由于髋关节的特殊解剖结构,股骨头的遮挡使其前后面不能相互照应,因此手术入路的选择关系到手术区域显露、骨折复位质量、固定效果,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合理的手术入路选择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创伤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包括前方入路和后方入路,但由于髋关节的解剖复杂性及髋臼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