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一小镇已挖出天然金块两千六百个

来源 :文萃报·周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b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夜暴富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但对于英国淘金者迪森和奥茨来说,不过是顺手一挖的事儿。此后,这一挖诞生了一万多个一夜暴富的大土豪,令澳大利亚的这座百年小镇成为一夜暴富的典范。
  1869年2月,被流放到澳大利亚莫利戈镇的英国囚犯后裔迪森和奥茨正在田间劳作,奥茨一镐头下去砸到“石头”把双手震得发麻,迪森一边哂笑一边弯腰挪开石头,结果发现这居然是块2英尺长(约0.6米)、1英尺宽(约0.3米)的巨大天然金块。二人偷偷将金块挖出,天亮后用小推车推着去莫利戈镇银行兑换,以免被眼红者觊觎。始料未及的是,金块因尺寸太大无法使用银行专用秤过磅,两人不得已又运到铁匠铺切割成三块,消息也因此走漏引起全城围观。
  最终,银行以9563英镑的价格收购两人66公斤黄金,还有6公斤被两人分别收藏。根据澳大利亚淘金协会主席图莉表示,当时的9563英镑实际是金币,约等于现代澳大利亚白领工作43年的总收入。当然,如果这块总重72公斤的黄金放到现在再卖,自然又是另一种财富了。所以,这块天然形成的黄金被原样复制后命名为“欢迎陌生人”并收藏在当地博物馆中。
  迪森选择投资部分财富继续开采金矿,资产呈几何式增长,最终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企业主。而奥茨则以享乐为主,娶妻生子并在莫利戈镇附近买了一个800英亩(约323公顷)的农场,生下四个儿子并颐养天年。一夜暴富的两个人,自然成为本地人的偶像,越來越多人涌入莫利戈镇淘金,也有越来越多一夜暴富者出现。
  整个维多利亚时代,莫利戈镇都是澳洲淘金最热的地方,只用了3年,就从寥寥数百人口增加到16000个常住居民,几乎所有人都以淘金为生,因而得名澳洲的“金三角”。1963年也是莫利戈镇的“福年”,共有三块重达61公斤、42公斤和38公斤的金块被发现,一年半后又挖掘出一块44公斤的金块。1972年一穷困潦倒的醉汉一泡尿“冲”出了5~11公斤不等的5块黄金......这还不算金砂和小金块的数量。
  在官方记录中,该镇共挖出2600块重量在20盎司(500克)以上的大金块,其中,2.8公斤左右的黄金也超过了800块。但澳大利亚淘金协会主席却指出,实际数据至少在官方公布的两倍以上,因为多数人挖到黄金后都选择隐而不语,甚至时不时就有人离开或永远消失。根据统计,约有2万人在没有任何投资迹象的前提下,突然出现大额存款、购买豪宅、农场以及豪车等资产,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当地的职业淘金者。(据“今日头条”)
其他文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发出暖心红包,还对一些人提出严正告诫。一起来看!  @用人单位 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中的性别和身份歧视。  @窗口服务部门 不能让繁琐证明来回折腾企业和群众。  @执法者 决不允许搞选择性执法、任性执法,决不允许刁难企业和群众。对一切执法不公正不文明的现象都要坚决整治。  @制假售假不良商家 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让违法者付出付不起的代价。  @学术不端者 加强
期刊
“给政府做减法,给市场做加法。”这是李克强自就任总理以来一以贯之的施政理念。他常说:“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2018年以来,我国发展面临多年少有的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李克强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做了哪些“加减法”?  企业税费的“减法”与市场活力的“加法”  “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
期刊
“白人至上主义者正成为全球最大威胁之一。”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枪击案再度引发人们对“白人至上”的声讨。从美国被“夏洛茨维尔幽灵”缠绕到新西兰遭遇“史上最黑暗的日子”,西方世界似乎已很难找到一块净土。短短几年,从挪威枪手布雷维克到澳大利亚枪手塔兰特,白人至上主义者犹如吃了“暴力毒丸”,不断制造恐怖事件,引起人们担忧。  嫌犯为何选择在新西兰作案   新西兰警方3月17日证实,克赖斯特彻奇市清真寺恐袭
期刊
宋氏三姐妹因为分别嫁给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三位著名政治人物,所以学者和作家大都从政治上解读她们的婚姻。普通民众更视之为纯粹的政治婚姻,而全然忘了婚姻最基本的前提——爱情。是的,孙中山宋庆龄为什么结婚?因为爱情。  父母眼皮子底下的秘密恋情  宋庆龄一家与孙中山渊源深厚。父亲宋耀如是孙中山革命运动的热烈追随者、赞助者和忠实朋友。从临时大总统卸任后,孙中山在上海逗留,基本都住在宋宅。不仅如此,宋家大女儿宋
期刊
有某个瞬间,你会明确此时的光景在未来的岁月里会不断被记起。我们称这种封存完好、并且永不过期的时刻为“罐头时刻”,比如高考结束后走出校门时,那一抹夕阳;或是离乡时,车站那刺眼的燈光。
期刊
1966年,在那一场使人惊愕的内乱刚刚发生的时候,廖承志就敏锐地察觉到江青一伙的阴谋,同夫人经普椿多次用暗语说:“那个戴眼镜的(指江青)在捣鬼。”并且怒火满腔地表示:“好人死了,我们都戴孝;那个戴眼镜的死了,我们戴红花。”  1966年,贺龙与夫人薛明已经与世隔绝,失去了自由。他的孩子们为了躲避“四人帮”爪牙的抓捕,隐姓埋名,东藏西躲,漂泊在社会上,无依无靠。  当时,廖承志家里也很困难,门口被贴
期刊
1962年第九期《电影文学》刊登了《自有后来人》(又名《红灯记》)电影文学剧本,作者沈默君、罗静。随后,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并于1963年公映。同年,哈尔濱市京剧团根据该剧本编排了现代京剧《革命自有后来人》。其后,中国京剧院一团编演了现代京剧《红灯记》。  刘少奇质疑“钻炕洞”  《自有后来人》讲述的是东北的事,所以片中出现了不少东北方言,如“小趴趴房”(低矮简陋的房子)、“穷忙”
期刊
越南戰争期间,美军投入了2倍于二战期间消耗的弹药量,轰炸越南,几乎把越南炸了个遍,上百万人死亡,还造成了至少三百万人因为美军的化学药剂致病,其灾难性影响,持续到今天都未完全消散。但是,在“知乎”上的越南网友们,很多都喜欢美国人和整个美国文化。哪怕到了越南,去问当地人,回答也大同小异。这个曾经被美国轰炸到伤痕累累的国家,似乎已经不再恨他们曾经的敌人。  越南《青年报》报道称,从1961年到1971年
期刊
1990年,结束在校对科八个月的锻炼,我(本书作者杨葵)回到一编室。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周明明来访,说搜集了冰心十多年来散佚在报刊未结辑的散文随笔,想交作家社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巴金倡导创立的,冰心则是最积极的拥护者、呐喊者,并首先允诺毫无保留捐献手稿。文学馆工作人员的心里,冰心就像自家老奶奶。周明明编此书的初衷,多少也有类似孝敬自家老人的成分。   我和当年很多年轻人一样,对冰心的一贯印象就
期刊
朝鲜能效仿“越南模式”吗?在河内举行的“金特会”将这一话题带火了。越南权威学者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近日,记者专访了越南翰林院中国研究院前院长杜进森和翰林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前院长武大略,听他们谈越南、朝鲜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对比分析。年近七旬的杜进森是越南最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有越南外交人士告诉记者,陈大光担任越南国家主席期间,经常就越中关系问题咨询他。如今,杜进森依然活跃于中越学术界。武大略则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