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双一流”战略下一流学科建设的研究综述——基于Cite Space可视化分析

来源 :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my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称得上一流,首先是因为其拥有世界一流的学科,而学科建设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中之重.基于中国知网(CNKI) 2016-2020近五年的数据库,利用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首先从文献量、关键词聚类、突现词、关键词时序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其次根据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结合文献,归纳总结了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内涵与关系、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双一流”建设下的实施策略这四个热点内容;最后分析研究趋势,给出研究内容、研究机构与学科、高校科研与教学、研究视角这四个方面的建议并述评总结.
其他文献
重构教研室组织,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提升教师教学研究与改革的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完善教研室制度、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积极开展“互联网+教研”互动,提高教研室对教师绩效考核的权重,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的热情,开展更高阶的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开展“课堂革命”是高职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变革,是高职院校推进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针对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高职院校应以课堂为主战场,以学生为中心,广开思路,积极探索,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硬件软件、师生理念与行为等方面进行变革创新,构建校企“五双”共同育人模式,倾力打造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五有”示范课、样板课,助推高职院校“课堂革命”往纵深发展,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日本国立大学的教授会自治经历了成形、制度化和萎缩的三个阶段,其变迁过程是日本国立大学内部治理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外部环境中进行整体性调整的缩影.大学—国家—社会的三角模型是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大学知识属性变化→大学组织边界扩展→大学治理制度变化”的逻辑路径对克拉克所构建的学术—政府—市场的三角协调模型的拓展,将其作为分析框架对教授会自治制度的变迁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大学内部治理制度的变迁应与外部环境变化相协调;大学内部治理的制度安排需要体现一定的“边界感”;大学内部治理制度应能进行主动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