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之上的声音之忆

来源 :星星·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lk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卜寸丹的新作《那些密布的河流》,满篇有这些关键词:“河流”“水”“母亲”“神谕”等等。“水”是作品的主题,是生命的喻象。从整体来看,这九章是一个交响曲的上下钩联的章节,每一个章节都设定曲式,呈示、展开、再现那些让生命得以温润的故事。很明显,这是一段段与家族史相关的故事。它对自身的存在充满了无限眷恋和体验。而存在和感知之谜,总会被一颗心举到天空。叙写上帝的神圣,许多言辞富饶、圣洁。复线的结构、人物旁白的插进,都是在证实那些存在是事实而非虚构。故乡在如今看来,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隐藏进了荒芜的背后。这是人生的悖论。它在本质上是不可预设的自我认知,是对家族史重新回忆,并同时又在本质上融进岁月里的思考。
  “爱吧,爱这绚烂与凉薄。”“该映照的都映照过了。”(《那是神制造的幻象》)借用“过去时”的亲人——母亲的说话,“复活”某个场景某个时期的记忆文本,带动场景的活泛。也是对事件的一种补充。这其实正是卜寸丹散文诗文本的特色。几乎每章都有母亲的“说话”揳入文本。创造了一种“时空的区隔感”。这种时空的距离拉近和拉远,是现代戏剧的艺术表现手段,卜寸丹用在了散文诗文本里,借此扩容时间与空间。放逐记忆,让诉说更为从容。比如:“呵,你看一株稗草,它是多么寂静。”(《一株稗草,它是多么寂静》)“他们为谁征战?”“如簧毒舌。控制之术。我的孩子将死于非命。”(《被围困的岛》)“真正的美,涵养着尊严,令人心生感动。”(《第三条河岸》)“记住你的养父。记住一条河流表象里所裹藏的阴谋。”(《我梦见一条大河》)等等这些都是记忆里的母亲的“说话”,从而营造剧场文本的“现场感”。以母亲说话来呈示“演奏”乐章段,杜绝了怀疑主义与本体论无法厘清的问题。从而在黑旧的轮廓里,找出苦难的背影。在意志的反抗里,寻到希望的黎明。
  “把成熟的麦稻都收割了吧!”“把眼泪抹在刀刃上。”“水莲花一朵一朵盛开;他点燃了高香。”“夜色在加深,围观的人像鸟一样散尽。”“把与高德相匹配的崇高的孤独留给一条河流的葬礼吧!”“把命运的纹路攥紧在你自己的掌中。”
  我曾在中国西部壮伟的澜沧江峡谷里听峡谷里的农人高唱神的赞美诗。诗人的这个“合唱”部分,有着“祭诗”的厚重,因此同样打动了我。这个“合唱”部分是主题的宣叙调。而接下来,则以《安魂曲》的宁静,来为天地生命之魂作最后的弥撒。“那个饮水的人走了”,诗中反复这样的一句。其实这也是喻指那一条密布在她生命中的“河流”从此消失了。这个“河流”就是“安魂”的人,灵魂和肉体都已融进了大地。只有大地,才是所有生命最后的归宿、最后的眠床。
  在《物事》中,她将与父亲、母亲和妹妹在一起生活的情境进行诗性地言说。将往昔岁月里的“物事”变成“人的故事”。那些书写,有如盛水陶器,总会感念那些赐予“生命之水”的由来。许多忆念和牵挂,又总会被一种忧伤照耀。那些曾经难以言尽绵长的岁月,就流淌在一条资水里。这资水之源,以精神之火照彻。“每一个人的身体,就像每一片树叶,是如此的不同。我们不需要重新打量,只消让简短的话语没有歧义,让天光微露,让眼睛里隐蔽的空洞、深渊彻底瓦解。一片叶子,又一片叶子,一地的叶子,它们纠缠于风,离散、相聚;我们纠缠于镜中的自我。”她将往昔记忆的碎片连成整体。感怀的泪光,有如清风之翅,划开了涟漪。那些真实的、闪烁瞬间怀念的情感之火,被记忆重新点燃。诗人以“物事”为诗,接近生存苦难的民间。“民间的腔调,民间的颜色。本真,杂乱,只遵循自然的秩序,神秘而不可解。”但是,她能解析这些。而追忆逝灭了本态的故里乡土,回忆就成了一种感恩、一种追寻、一种对生活存在的指认和确定,以及对精神本质的追索。“大地倾覆,将最后的血与悲伤收纳,止息。”诗人以抒情之叙,道尽了人生的苍渺、困顿。是精神灵魂冲腾之后的冷凝。如火光,最终熄灭温暖的来临。我将她的《物事》推荐给了众多诗友阅读,因为那经历的,都跟我们曾有的经历何其相似。
  河流是卜寸丹的精神代码。河流之上的声音之忆,是她生命中重要的不曾黯淡的底色。
其他文献
星星: 林登豪,您好! 您一定有很多丰富的创作体验和阅读经验分享!  诗人林登豪:在城市,追求散文诗创作的突围是经线,曲折的情感是纬线,不停地交汇在我存在的座标上,留下歪歪斜斜的足迹。散文诗的创作应该是审智和审美相辅相成,相伴相生。  星星: 说说这十年最难忘的经历吧。  诗人林登豪:为了比较完整地展现百年以来福建散文诗创作的全貌,经过一年多的查找资料,在编委会大力支持下,从136人的散文诗作者入
期刊
星星:仲彦,您好!你从事诗歌创作多年,一定有很多丰富的创作体验和阅读经验与大家分享!  诗人仲彦:创作和阅读体验,要放开谈的话,确实有一些,主要是进行中国土家族地区民族文化和农村农民问题的诗歌创作及解读,以及哲学书籍的阅读和哲学问题的诗歌化探索。  星星:我们都有原乡,接下来我们说一说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对您写作的影响。  诗人仲彦:说得好。作为中国土家族的发祥地,我生活的地方,全部带有土家族独特
期刊
合上那本线装的岁月,一筐婉约的相思,正穿过春天。  千万条依依垂落的柳枝,被春风,剪出细细的叶子。春风呵,能开二月花,亦能卷起千尺浪。  在深夜,穿行于烟雨古镇,品一首清丽的词。  让最美妙的瞬间,定格为一段浪漫的故事——  胭脂红妆等谁归?  我愿深深地爱,浅浅地说。思绪缠绵,漫上心扉深处:  千里之外,我闻到你燃起的炊烟,恍若近在咫尺。而我抚着朦胧夜色,也正等你,如约归来……
期刊
那钟声来源于东汉永平十一年的缓慢告白。那钟声,像一场雷雨,让迷顿的心窍掠过一道闪电。  我回忆那匹白马,“”“”的马蹄像火苗,一匹马身负经文,撒开蹄上的“野”,甩掉草叶和征尘。一路风声。  一匹马引领海水,将蔚蓝肆意挥舞,一匹马宿命高山,漠然村庄空寂的鸟鸣。  那匹马已随时光隐去,只剩千手女神面貌慈祥,足下檀香袅袅,莲花烛火微微窜动。  而那白马寺的钟声,如炊烟摇晃,在光阴的千回百转中,徐徐悬升。
期刊
1  时光之殇里,尘世苍茫。  命运的影子,如一道闪电,击碎了旷野的迷茫。  远方便有海涛汹涌,潮汐澎湃。  而梦之塬,如溪水潺潺,有深邃、有悠远、有落红、有沉醉……  或淡、或浓、或风、或雨……  都在夕阳下吻别黄昏,都在记忆的边缘穿越忘川之河。  而正在飘飞的雨水与尘土,散发着落日的乡愁,一路向前……  2  暮色四合。  无论春红、夏绿、秋黄、冬白。  无论原始、贫瘠、愚昧、惊悸。  越陷越
期刊
星星:王德宝,您好!作为诗人和编辑你一定有很多丰富的创作体验和阅读经验分享!  诗人王德宝:我从事文学期刊编辑工作已经快30年了,对于文字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最初觉得文字很神奇,它筑出的通道,能让人迅速从现实逃离。后来发现这种逃离太过自欺欺人。走出通道,现实还在那里,还得去面对。对文字的依赖性便大大降低。但魅力和诱惑依然在。依然想打开文字覆盖的那个世界,不管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态
期刊
星星:温青,您好!作为诗人,你一定有很多丰富的创作体验和阅读经验分享!  诗人温青:阅读带给我一个前所未有的生存环境,我是在初中毕业之后打工流浪的七年,阅读了几乎所有能够找到的各类典籍,然后改变了命运,直接考上了军事院校,不然,中国会多出一个流浪诗人或打工诗人。文字始终给予我希望和力量,让我超然于物欲和世俗之上,保持一颗诗意的心灵,保持与这个世界上很多人的起码的平等关系,在心灵深处有一个自强自立的
期刊
一种花,盛开在口腔的院子里,一开就是二十多年。  她开放的过程,就是一种眼神飞进另一种眼神的过程;她开放的过程,就是蜜蜂细脚丫采集花粉的过程;她开放的过程,就是魔鬼偷偷溜进黑夜之门的过程……  她来的时候,悄悄地来,如蹑手蹑脚偷情的少妇,总能让你肝肠寸断、欲死欲仙;吻你伤口,用蜜糖一样的舌吮吸,用盐水浇筑浸泡,让月光在伤口上舞蹈,让野火烧灼池塘,让时针作皮试,让偷情拷打爱情……  口腔里的花朵欣然
期刊
牛铃摇落血红的夕阳。灰色帷幕下,一双双灵动起伏的翅膀,正从空旷的北方向南起航。  ——这秋日最美的绽放,大雁最后的漂泊之旅,是轻盈而沉重的。  夜幕渐浓,村庄难以入睡,相思被一个刚接到的电话再度点燃。  遥远的他乡,钢筋水泥箍不住的柔情和乡愁,在工地的夜晚膨胀,一个喷嚏便可引发几个人的失眠。  眸子里的那汪海水,今夜难渡。  因为,对家的最原始朴素的热望,正是在俗世风雨中的相守……
期刊
记忆常常从这里开始:  厚厚的雪在阳光下渐渐消融,松散,被风搬空。在夜里又凝结成薄薄的冰层。月色披身的人们运送着木料,他们像一支舰队,在无声的雪野上划开波涛——我深深地追忆他们。离开狂欢的焰火,在月色里驻步,面孔比岩石还暗淡。我在无数个梦里跟着他们,绕过深雪的草塘和沼泽进入山中。  早春的月色驱赶着心灵。我起伏、旋升。  夜雾缭绕的远山,低矮的灌木丛和静默的落叶松林。枝柯横斜。稀疏之美伴着我多少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