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525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在论述“生活即教育”的实质时,指 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 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从 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小学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语文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在语文教 学中引入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在生活中挖掘语文教学资源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处处是学问,美国现代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语文源于生活,孩子们身边就有许多生动,熟悉的 生活教材。我们要有一双慧眼,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与生活之间的结合点,捕捉到更多的“生活现象”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学习的教材。
  1、在生活中识字。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识字来源于生活。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打交道,这本身就拓宽了他们识字的渠 道。因此,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外,还在社会上,在和家长、同学接触中,在各种图书、报刊、杂志上,甚至电脑网络中,都可以认识到许许多多的汉字。在识字教 学中,我有意识的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生活即是识字。”同时,在语文活动中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方面训练,例如:在班会中让全班同学相互认识姓名,这样既 增进了感情,又在无形中认识了新的字;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去收集一些门牌、广告牌、商标、包装盒,在语文课的展示台上相互交流;指导学生在收看电视、阅读 课外教材时留心常见的栏目标题或文章题目等,并且在课堂上汇报。在教学中我发现,对于这些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认字,认识的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字,感受到生活是识字的大课堂,会识字,就会生活,识字的兴趣进一步得以增强,识字量有了显著的提 升,还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2、在生活中学文。如: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中的“车的世界”是一个开放性单元,这个单元没有主体课文,主体只有两幅精美的图画:公路上车来车往,交通繁忙。左边是城市交通,右边是农村交通,下面则是汽车名称。在教学前,让学生想想哪儿车多,让他们去汽车交易市场、摩托车市场上,玩具店、看看都有哪些车,搜集有关各种车的资 料,了解有关交通规则。在课堂上交流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将他们的资料摆在桌上,有图片、有模型、甚至还有自已动手做的车模型,从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入 手,把学生导入新课,进行尝试,诱发学生的尝试动机,从而激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
  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指出:“离开生活的语文教学是没有生命的。”我们应当以课堂为起点,贴进生活实际,架起课堂与生活间的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真正地受到启迪。
  1、看一看,在语文课文中有一些人或事物由于与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致使学生认识不全面,甚至出现一些偏差。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它独特的功能 和魅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形象的感性材料,使学生不仅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而且能凭借感性材料由形象思维迅速过渡到抽象思维,实现认识上 的飞跃。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英 勇场面,加之教师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2、查一查,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 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
  3、演一演 ,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演就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唤醒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体味教材内容所蕴藏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学 《快乐的小公鸡》一课时,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老牛爷爷、青蛙哥哥,、蜜蜂姐姐、小公鸡和公鸡爸爸,演绎課文的故事,学生在入情入境地表演,将静态的文字转化 成一个个动态的故事情境,既有声又有情,使课文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丰富,学生的体验也就越发深刻。
  三、课外延伸生活化,学生学有所用
  《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我们要多鼓励,引导学生走出 课堂,走进社会,进行实践,体验生活,在生活的大台中学习语文,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要留心观察体验,生活处处是语文,一次体验便是一次语文学习。比 如结合当前世界H1N1流感疫情,开展《抗击H1N1流感》活动:A、搜集资料B、展示交流C、制作手抄报D、编写宣传标语E、写给世界卫生组织的一封信。这一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创新能力,还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又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公司,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上街纠正商店、广告牌的错别字,让教材作为窗口,多渠道开展生活化语文活动。这样为语文能力的形成引入一泓不绝的活水。
  总而言之,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语文,让语文教学渗透学生的生活,让生活之花绽放于语文教学课堂中。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经,在农村学校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完善音乐课程体系、促进美育的发展,是广大农村音乐教学工作者值得商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兴趣培养 农村
一、生活化英语教学的基本内涵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练意志、发展思维、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作为社会生活最基本的交际工具,语言随着人际之间的社会交往得以使用、传播和发展,它是文化的基本表现形式和重要载体,可以说,生活是语言的来源,语言跟生活一样丰富多彩。因此
【摘 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数学教育的一种趋势是一种潮流,本文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内涵出发,结合人教义务版 “圆柱的体积”一课,就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静为动,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上网操作,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贴近生活,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整合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了自己的思考,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教学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
【摘 要】随着幼教工作的不断发展,幼教的德育教育显得尤其重要,为了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引导幼儿知识德育的一些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应把德育放在首位,因为幼儿是初步接触群体,引导他们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培养他们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品德待业,德育工作的加强,从根本上说就是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人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过程中,德育为首,在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事,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它特有的魅力昭示了勃勃生机,在新课程的熏陶下,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小学数学教学的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欣慰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
很多教师针对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喜欢流行音樂不喜欢教材音乐”作了很多努力,当前教材的呈现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日常教学中,我们却发现,相当一部分的音乐教学还是不尽人意。新的教材学习往往强加给学生,教学的过程“味同嚼蜡”,原因何在呢?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起来的,知识是在自己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走进教室的,那么他的脑海里到底贮藏了音乐方面
二氰蒽醌是一种抑制孢子体萌发的保护性杀菌剂,国外仅做了少量的环境行为方面的研究,国内尚无残留分析方法和环境行为方面的研究报道。本研究用HPLC方法,建立了二氰蒽醌的残留分析方法,并进行了温室内辣椒植物体表面的光降解研究和室内模拟不同因子作用下的光降解研究。光降解是二氰蒽醌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主要降解途径之一,它在环境中的消失动态,不仅直接影响着农药使用的药效,而且其降解产物也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潜在的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