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歌唱白房子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那年的春天到来时,村子仍是一副被残冬的余威镇住的样子,枯寂而萧瑟。
  和村里其他人一样,一大早,爸爸妈妈就领着我和弟弟来到自留地里。村里的自留地是相互连着的,家家户户都在盖白色的房子,大人抡着锤子,钉着钉子,小孩扛着木棒,拽着绳子,说笑声、喊叫声一阵一阵不断升起来,将凝在村子上空那层寒气惊散了。当最后一根麻绳被大人从房子后面甩出,越过房顶,被站在房子前的孩子接住,再由大人牢牢地绑在房子前的柱子上时,家家的白房子就盖成了。
  我和村里的孩子都喜欢把韭菜住的房子喊作白房子,爸爸妈妈却更直白地把它叫作塑料大棚。在那时,塑料大棚在我们县城沿河一带的农田里属于新鲜事物,韭菜,因其生长规律的特殊性,被首选为实验对象。由于大棚的建造技术和种植技术都处于摸索阶段,人们最初给韭菜搭建的这种塑料大棚还是比较简易,被叫作冷棚,用的是塑料薄膜、竹条、木棒和绳子。
  那年是我家第二年搭建塑料大棚,被请进大棚的仍然是我家的一亩韭菜。忙活了一上午,爸爸望着拔地而起的大棚,咧嘴笑了。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然后背起手到别人家地里溜达去了。
  我和弟弟钻进了我家崭新的白房子。弟弟兴奋得像蚂蚱,使劲蹦跶着伸手去够白色的顶棚,兴奋地说:“姐,这白房子比咱屋里的房子好,房顶绵绵的跟棉花一样。”塑料大棚虽然没有窗户,但椭圆形的白房顶,透亮的白色墙壁,仍让我感到新奇。
  我索性躺了下来,把地面当成我的大床。这时候,感觉是很美妙的,躺在大大的白房子里的我,变成了一只最早苏醒于春天的大蚕虫。
  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太阳的脸儿一天比一天灿烂。韭菜齐刷刷长到有一寸长时,韭菜芽由黄变绿。爸爸和妈妈说,照这样的速度,再有半月左右,韭菜就能长到八九寸长,就可以铲了去卖。
  妈妈计划着这些,其实是忽略了天气的料峭不定。在北方,身为季节的长子,春天,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孩子,任性胡闹,想干啥就干啥。就在爸爸给塑料大棚通风的那天下午,原本是温和细软的春风,不一会就变得面目可憎了。它怀揣千万把刀子,呼呼地游走在村子,似乎要将村子肢解,村子吓得瑟瑟发抖。最遭殃的是村里所有人家的塑料大棚,风刀子游龙一般钻进塑料大棚,鼓荡着,翻滚着,然后唰唰唰地将好端端的大棚割得体无完肤。爸爸和村里人赶去时,棚里的木头柱子和竹板架子已经东倒西歪,被撕碎的塑料片戏谑似的在村子上空忽上忽下飘着,或是挂在树枝上招摇着,让人看着气恼,却无可奈何。
  村里人在不安中度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风收住了魔性,大家跑到地里去查看,正如他们所担心的,昨天还好好的韭菜芽一夜间被就冻死了。因为痛惜韭菜幼芽,痛惜新建的塑料大棚,痛惜付出的心血和热情被瞬间摧折,好些人都站在地埂上愤愤地大骂,该死的风,简直是个大坏蛋。妈妈惆怅着脸挖苦爸爸:“你的木匠手艺到底好在哪里?连个棚子都搭不结实,这下怎么办?”
  爸爸没好气地说:“只能重新搭建大棚了,还能咋办?”
  “哪能那么容易呀?前面的塑料布都是赊来的。”妈妈深深叹气道。
  二
  新盖的塑料大棚被风撕得片甲不留,新出芽的韭菜冻没了。
  大家开始带着钉锤已经对歪倒的柱子和竹板进行扶正和修缮。妈妈和几个婶子心里不舍,她们将那些被风撕碎,挂在树枝上、丢在渠沟里、躺在路旁枯草中的破破烂烂的塑料片捡了回来,一片一片缝缀在一起,连成几张大片的,盖在韭菜根上。爸爸硬着头皮到城里农资销售店,又赊来整张的白塑料薄膜。
  爸爸和妈妈叫上我和弟弟,又去搭盖塑料大棚。干活时,妈妈喊:“要弄结实,要弄结实,再不敢出麻烦了。”爸爸说:“你放心吧,这次建的大棚能抗住十级台风呢!”他特意在隆起的塑料棚身上多勒了几根绳子和布条,还给大棚的四周压上更厚的泥土和大石头。
  或许是妈妈的喊叫起了作用,春天终于恢复了温情的面目。春风变得分外柔和,太阳更加热心,不几天,韭菜缓过劲,重新冒出小叶片来。爸爸给韭菜通风,揭开大棚两边的门洞后,再也不敢离开了,而是蹲守在大棚旁边,像是对上次干过坏事的风仍耿耿于怀,他想等待它的到来,然后将它逮住,以解心头之恨。
  爸爸每天小心翼翼地照顾大棚,韭菜生长得比较顺当。一个月后,我和弟弟开学时,韭菜已有两拃长,到了开铲的时候。爸爸开始做准备工作,收拾架子车,磨铲子,又将曬干的马兰草放在水盆浸泡。泡软后的马兰草柔韧结实,适合捆绑韭菜。因为要赶早去卖,韭菜得在凌晨四五点铲。爸爸妈妈叫醒我和弟弟时,天还黑黑的,尽管不愿意,我们还是随着他们出发。
  到韭菜大棚里,爸爸把马灯点着,挂在柱子上照亮,爸爸妈妈蹲在前面铲,我和弟弟跟在后面,把铲下来的韭菜一捆一捆捆好,摆在我们身后。大棚里不算太冷,只是时间一长,感觉有些憋闷。
  这时候,其实并不是我们一家,村里所有人家都在铲韭菜,而那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天渐渐亮时,铲下来的韭菜够装一架子车了,我们把捆好的韭菜抱出大棚,交给爸爸,爸爸将韭菜根一律朝外,一捆一捆码到架子车上,码起来的韭菜垛子高得像座小山。妈妈生怕早上的寒气伤着韭菜,又把一块旧帆布盖在车上。
  爸爸将韭菜拉到街上去卖。五六里的乡路坑坑洼洼,还有大坡小坡,并不平坦。我和弟弟正好要去上学,便帮爸爸推车。一路上不止我们和爸爸的身影,我们车子的前面和后面,都是拉着架子车去卖菜的村里人。他们,有的埋头拉车,急急赶路,有的则相互吆喝着说话,从他们沙沙的脚步声和笑谈声中,听得出他们的内心和爸爸一样都是欢喜的。这样的买菜队伍浩浩荡荡,生气勃勃,雄壮成一条迎着晨光向城里昂扬行进的长龙。
  卖菜有时并不顺利,那些年,最繁华的卖菜市场是在县城西街,每天早上的西街,买菜人和卖菜人会聚于此,熙熙攘攘,人头攒动。那些卖菜者都是来自县城近郊各个村子的农民,他们的架子车和毛驴车密集地摆放在街道两边。爸爸去得稍迟点,找不到空地停放车子了。爸爸只有从西街辗转到东街或者南街的小巷小道,吆喝着尽快把韭菜卖完。不光爸爸,其他来自乡村的卖菜人也是如此。农民的艰辛,就是这样随着他们的脚步,从土地延伸到城里。   卖完韭菜后,爸爸还要急急地赶回家,地里的其他农活也得打理。
  三
  后来,村里人都不再种植冷棚,而是侍弄起暖棚来。暖棚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名副其實的房子,除了美观气派,更重要的是比较坚固,保暖性强。三面围着土打墙,柱子是水泥铸的,房脊呈斜坡,上面备有稻草编成的帘子,帘子随着早晚天气变化,可以拉起放下,用于调节棚内温度。这时候,白房子里除了韭菜,还有黄瓜、茄子、辣子、西红柿、芹菜、白菜、豆角……
  我家发展到四个暖棚。韭菜、黄瓜和西红柿平起平坐,各自独享一室。菠菜、油菜、白菜、芹菜、香菜等这些随意撒上种子,不需要特别照顾的小菜们被妈妈规划在一个棚里。与那些小菜不同,最难伺候的是黄瓜和西红柿。除了操心日照和通风,从它们长出茎蔓开始,就要为其搭上架杆,让它们攀爬生长。搭架杆需要许多枝条,枝条往往不够,爸爸便拿起长把的砍刀,到我家那些白杨树身上一棵一棵地砍。架杆搭好后,黄瓜和西红柿也就进入了开花期。这时候,已是冬季,尽管外面天气阴冷多风,偶尔还碰上大雪,但棚里面是热烘烘的,棚里的活,正是迫在眉睫的时候。西红柿需要整枝打杈,还要点花。打杈是为防止西红柿秧叶徒长疯长,不坐果实。点花就是给绽开的花朵抹药,避免那些黄灿灿的花朵脱落,花凋谢了,收获的西红柿就只能是寥寥无几。
  给西红柿点花也是很缠人的活,一手端着药碗,一手要轻轻按住娇嫩的花枝,往碗里蘸,让每朵花、每束花都涂上药汁。我们对这些花儿涂涂抹抹,梳洗打扮,心里盼的是它们能结出硕大的西红柿,让我家挣到更多的钱。但是整整一座大棚,无数的黄花花啊,又开得不齐整。全家人钻进棚里,好几天都做不完,棚里闷热潮湿,稍稍一会,整个人就像蒸了一场桑拿,浑身湿溜溜的。我和弟弟动不动会因为忍受不了热,大喊大叫着累。
  爸爸妈妈最害怕的不是吃苦出力,而是棚里的蔬菜生出毛病。比如黄瓜,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黄瓜最爱生虫,虫子一旦泛滥,黄瓜叶子会很快干枯,黄瓜花就纷纷凋谢,花一谢,黄瓜就颗粒无收。因此,对黄瓜三天两头进行喷药灭虫是必须要做的。但是,爸爸妈妈有好几次因为忙不过来,这项工作就出现了拖拉,一拖拉,惨烈的事情就爆发了。那次我家因为虫害,整整一座大棚,陆陆续续才开始结小黄瓜的黄瓜秧,不到半月就抱病而亡了。在清理大棚时,妈妈非常伤心,她抱着枯掉的黄瓜蔓准备出棚时,脚下一绊摔倒了,妈妈跌爬在藤蔓上,一气一急竟然哭起来,那情形,就像自己辛苦拉养的孩子半路夭折一般。
  从冷棚到暖棚,长期地置身于闷热潮湿的环境,妈妈患上了职业性的风湿病,腰腿疼痛,弯曲难伸,爸爸的身体也好不到哪里去。好多次,我对爸爸妈妈说:“干脆别种棚了。”但是,爸爸说:“没办法,一家人要生活,光凭几亩薄田连你们以后上大学的学费都攒不够。大棚蔬菜收入好,我们舍不得放弃。”
  这些白色的房子啊,亮堂着爸爸妈妈的心,也亮堂着我们家的日子。
其他文献
据说中国极北的夜空会出现令人心神皆醉的北极光,它神秘、奇幻、绚丽,令目睹者终生难忘。而我邂逅的极光之地,则是 “神州北极”漠河。  漠河本是林场小镇,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中遭夷为平地,经20多年重建,这座在废墟上重新站立起来的新城,已赢得“金鸡冠上之璀璨明珠”的美誉。这场大火的经历,记录在漠河“五·六”火灾纪念馆里:某一家人,火灾时拒绝逃离家园而躲进地窖,结果全家罹难在地窖;大风夹带着火球
期刊
2004年9月22日,我的女儿乘着天使的翅膀,来到了人间。在亲朋好友陆续前来道喜的那些日子,我却始终以一种美丽而忧伤的心情看着女儿,看着妻子,因为过完女儿的满月,由于工作需要,我就要前往国外了。  依依惜別的那一刻,我的眼里还是布满了雾水,尤其是女儿那一声清亮的啼哭,心霎时犹如被人掏空了。  我的第一站是中东三国:阿联酋、阿曼和沙特。刚到那里时,由于网络和通讯发达,联络很是方便,然而待女儿能够牙牙
期刊
1970年,在“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季节,有人对我母亲说,这年头升学无望,就让孩子学门手艺吧,天干饿不死手艺人。母亲忙问他,学什么好呢?那人说,绒匠,灰大;漆匠,味大;泥瓦匠,室外作业,风吹雨淋;还是学个木匠吧,屋里干活,不伤身体。  我的师傅姓王叫有福。他身材高大,腰圆腿壮,一脸络腮胡子,一看就像个武人。他是到我家来把我领走的。我家离他家大约20里路程,分属两个不同的县。一路上,他和我讲了很多
期刊
在惠州市的地标性建筑佳兆业的东面,约500米的地方,有一座开放式的小公园, 它被六个小区和三条道路围合,占地面积仅有4.2455万平方米,园内种有30多种花草树木,其中紫荆花有400棵。每当这里紫荆花开的时候,我都难免想起父亲,想起曾经的承诺。  父亲离休近二十年后,才在儿女们多方动员下与母亲一起来到惠州,跟着弟弟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区里定居。有一年母亲骨折躺在家里,我回去陪着80多岁的父亲在楼下小
期刊
晚上拖着疲惫不堪的步伐回到家中,女儿已睡下了,妻躺上沙发上看电视,遂用晶莹透亮的玻璃杯盛满沸水,端杯慢慢踱进书房,在沸水微微变凉之际将自己珍藏许久的“小金环”绿茶抓上一撮慢慢投入杯中,而后目不转睛地凝神玻杯。金环茶是早春时节茶树嫩牙儿焙干后环卷的一种极品绿茶,饭粒般大小,比女儿环茶小得多,青白色的叶面散发着淡淡的香味,浸泡后茶味儿清香翠馥,令人陶醉。  “入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一粒粒金
期刊
在我们老家传统的过年风俗中,杀年猪是准备过年的一个重要事项,年过得好不好,就看年猪杀得好不好。年猪杀得好了,不但三十晚上老婆孩子有肉饺子吃,拜年的亲戚来了,主人留客吃饭,端出的臊子面,汤里会沉浮着肉臊子憨厚的身影,炒杂烩中会有切得薄薄的大块腊肉片,凉拌豆芽菜中不但有油炸豆腐干,还有猪头肉,里面夹杂着孩子们爱吃的猪耳朵,用筷子轻轻夹一个放在嘴里咀嚼,能听得见小脆骨在牙齿间的轻响。客人来时,还有一样必
期刊
癫痫,精神病科疾病,又名羊角风,精神错乱时,瞬间口吐白沫,眼睛翻白,浑身抽搐,有知觉无反应。此病发病快,去病快,一分钟犯病,两分钟苏醒,抽完又恢复正常状态。发病后身体疲软,此病治愈难,发病率高,情绪是致病因。  娘患此病一生。  七十六年前,村里的一位拦羊大爷,急匆匆地从山上抱着一个不足月的女婴跑到了外婆家,大冬天自己穿着单衣,却用烂皮袄包着这个女婴送到外婆怀里说:“这娃还活着,差一步被狼叼走,我
期刊
回想起老家,我的记忆常常是一片墨色的夜。  已经入夏。滚烫的大地在经历一天的焦灼后,身躯的热量渐渐减退。在这方县城边缘的地带,有着一片远离市声的静好。四周一片幽暗,不远的溪流静静地淌着,四起的蛙鸣声有节律地唱和着。这个时期的乡村还没有进入电灯的时代,目力所及的地方,只有偶尔闪烁的烛火。白日的快乐是烈日也难以抵挡的,正午永无休止的蝉鸣声叫得撕心裂肺,我们依旧结伴着四处奔跑、跳跃。我至今难以相信,那时
期刊
“阿母”是故乡对老年妇女的称呼,相当于北方人称“奶奶”。  我第一声啼叫“阿母”的,就是我的祖母彭淑贞老人,以后就一直这样叫着,直到老人家去世。  阿母是我们彭家岭彭家大户的女儿,小时候缠过足,不过,没缠多久,孙中山倡导妇女解放了,所以,虽不是“三寸金莲”,却比常人的脚还是小些。阿母大约十八九岁时嫁给了我的祖父,成亲没多久,就遇上了抓壮丁。当时阿母还披着新婚的服饰,清早正要出门,迎面碰上保长带着几
期刊
那年重阳节,艳阳高照。局里组织退休老干部到地雷战故乡参观。上车,和陈局坐一排。“九月里九重阳,收呀收秋忙,谷子糜子收上场,红个旦旦的太阳暖堂堂……”听着车里扩音器放送的陕北民歌,正想和陈局长聊聊这首二胡伴奏的歌曲。一转头,见他面色憔悴,赶忙改口表示关心:“最近身体怎么样?”陈局说:“自从去年老母亲去世,我就一蹶不振。”“老母多大年纪?”“阴历98岁,阳历99了。”“这是喜丧。”陈局感叹地说:“人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