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设施建设适宜性评价:以北京市为例

来源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的缺乏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城区开始使用中水作为额外的经济合理的供水水源,并为此制定相应政策.然而.不适宜的中水利用政策往往对用水户使用再生水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中水设施建设适宜性并分析不同行业的中水利用适宜情况,为制定或修订中水利用政策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在中水生产成本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得到了中水设施建设限制因素和中水设施建设适宜条件,并对北京市机关、高校、饭店的用水户进行了适宜性评价.本研究结果表明,运行水量对中水生产成本有决定性影响.有效原水量对应的给水量、有效中水需求量、建筑面积适合作为中水设施建设影响因素,它们的下限可作为中水设施建设适宜条件.本研究通过分析北京市部分机关、高校、饭店用水户的用水情况,得到这些行业的中水设施建设适宜条件,并用于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机关用水户和大部分一、二星级饭店不适宜建设中水设施,而大部分高校和大部分三星级以上饭店适宜建设中水设施.
其他文献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结合鼠Talin基因表达技术及水稻转基因技术,在未成熟花粉发育期(即生殖细胞在形成后从靠壁部位移向中央部位的阶段)的水稻(Oryza sativa L.)内发现了一
为了解液泡膜蛋白在植物细胞信号途径中的功能,用新型的非放射性同位素方法从玉米根细胞的高纯度液泡膜上鉴定出一种膜内在的蛋白激酶.这种蛋白激酶具有Ca2+依赖、CaM和磷脂
玉米( Zea mays L.)转化成功与否与基因型密切相关.在转化过程中,除少数模式品种能够形成再生频率较高且易转化的Ⅱ型愈伤组织外,大多数栽培品种往往只能够形成再生频率较低
在已报道的UGPase的植物cDNA序列基础上,从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毛状根中分离了此酶的cDNA.此cDNA全长为1 831 bp,推测编码分子量为51.5 kD、
六倍体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由四倍体小麦(T.turgidum L.)与二倍体节节麦(Aegilops tanschii Coss.)天然杂交然后通过染色体自然加倍形成的异源多倍体.这一起源
野外调查与历史资料相结合,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一个永久试验样地内的羊草( Leymus chinensis (Trin.) Tzvel.)草原群落(原生草原群落)的碳素贮量、主要流量和周转速度等进行
比较研究了1970s、1980s和1990s期间不同大豆 ( Glycine max (L.) Merr.)品种的生理生态特性: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胞间CO2浓度和叶片水势,分析了各
提供了南海大陆坡上17962孔深海沉积物的孢粉记录.该孔长8 m,底部14C年龄为30 000 a BP,跨越了深海氧同位素3期、末次冰期、冰消期和全新世几个地质历史阶段.孢粉记录显示末
在未来10年以及更长的一段时间,全球和中国的水资源管理面临着紧迫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水管控、水与食物、水与自然、水与能源、水与健康以及与气候变化相适应的与水相关的跨
从四川野生赤芝(Ganoderma lucidum (Leyss. ex Fr.) Karst.)的一共生菌Calcarisporium arbuscula Preuss的发酵过滤液中分离得到3个新的倍半萜酯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calc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