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班导师制度探析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si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新形势教育背景下,践行高校班导师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仍面临着一定的困境。本文简单介绍班导师制的起源,对发展现状分析,指出“班导师培训制度规范性較差”“职责定位不清晰”“工作压力大”“奖惩制度不明确”“形式大于实践”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予解决方案,有效地为部分高等院校班导师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班导师制度;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135-02
  基金项目院2019年度校级教育教学及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视域下《摄影测量基础》课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G201914)。
  高校导师制普遍认为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首先实行,开创导师制度的先河,创立初衷是为了学分制改革和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主要思想是强化学生独立思维,锻炼其批判性思维和意识的能力。高校班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被誉为:“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教育关系”[1]。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如何发挥班导师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已经成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2],班导师制被认为是在适合的时间与空间下,围绕学生在指导学业和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工作。全面推行班导师制度,是促进学生学业成长、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保障,与成果导向教育(OBE)相呼应,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建立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意义重大,具体表现在:
  (一)班导师制度为学分制的推行提供重要保障。
  (二)响应国家号召,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宗旨。
  (三)在学业上起到对学生的“助学”“导学”的作用。
  (四)参与思政教育,建设良好学风。
  一、我国高等教育班导师制度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导师培训制度规范性较差
  导师制作为新形势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在班导师选聘竞岗和系统培训方面规范性仍然较差。在选聘过程中,虽然以教龄长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主,但其中也不乏有年轻教师在列,在班级学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教育方法,难以服众,对于开展工作阻力重重;另外院校开展的岗前培训也是流于形式,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达到培训的目的,要想短时间内转型成为合格的班导师,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难度较大[3]。
  (二)导师职责定位不清晰
  在高等院校,导师制的职责定位并不是很明确,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援与辅导员、班主任等混淆
  在高等院校中,常常设立辅导员、班主任等职务用于对在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就职责划分而言,辅导员更侧重于学生的政治教育、健康教育以及日常的学生生活管理和实践活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班级导师工作职责在于班级学风建设、专业指导、学业规划以及科研活动等方面。理论上二者的职责应该是相辅相成、协同互助,但实际工作之中,常常会出现工作上的“死角”,造成工作责任互相推诿。
  2.与毕业设计(论文)导师混淆
  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普遍存在毕业设计(论文)导师与班导师责任不清的现象,从时间来看,毕业设计(论文)导师仅仅是对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为期一年,辅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而班导师是自始至终贯穿整个大学的工作,在时间和工作含义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二者的职责定位是高校教育管理中亟须解决好的一大问题。
  (三)生师比过大,班导师工作压力较大
  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本科院校平均生师比为17.39,部分院校生师比甚至更高,横向比较于常春藤高校的平均生师比仅为7:1,从数字上可以看出我国院校生师比普遍较大[4],对于开展班导师工难度较大。而且鉴于各高校对于班导师人才的选拔存在一定的要求,能胜任班导师工作的教师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班导师大部分都是由专业任课教师和行政教师兼任,除了日常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外,还要承担一定的科教研工作,花费在班导师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造成“艺多压身”的囧象。
  (四)尚未建立严格、规范的奖惩制度
  通常情况下,校方并未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考核方式机械落后,考核内容流于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会打击班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导致班导师工作进展不顺利,实际工作得不到强有力的执行和预期期望。部分院校采用班导师津贴制度,以此作为奖励制度,根据学年完成的工作量进行量化,给予部分奖励,而未提及惩罚制度。长此以往班导师工作成为一种变相福利,而对于工作开展往往流于表面,效果大打折扣。如何切实做好班导师工作,弥补制度缺陷,调动班导师的积极性,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是各院校亟须解决的问题[5]。
  (五)重形式、轻实践
  相比较于国外一流院校,高校学生具备大量课余时间,自由充分,保障学生拥有大量的时间查阅资料,与自己的班导师进行交流、讨论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国内高等院校,学生面临学业课程繁重,缺乏属于自己的学习时间,精力主要集中于消化课堂知识和课后作业等,仅依靠课上时间很难提出个人观点,不利于明辨思维的养成[6]。另外,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高爆发期,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基础不一,学习方式还处于被动接收填鸭式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学任务繁重致使班导师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只做表面功夫,学生受益颇浅。
  二、针对本科导师制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深化班导师制度改革
  完善班导师制度管理机制,院校根据自身情况,在选拔班导师时,应综合考虑教师师德师风、政治觉悟和专业业务能力,考察教师是否对班导师内涵及工作内容熟悉,层层选拔班导师人才,还可以聘请专家开展全校范围内的班导师培训讲座,定期进行班导师内部的交流与经验分享,加强对班导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优化班导师队伍素质,充分发挥班导师的作用,在学生学业和专业规划上进行合理的指导和教育工作,弥补辅导员工作的薄弱环节。   (二)明确班导师职责定位
  在学校层面应制定严格上岗制度和行为管理规范,区分传统教育中学生思想教育由輔导员全权负责的工作模式,提高班导师地位,明确班导师的权利与义务,保证班导师工作效率。在班导师本人层面,除了指导学生的学业和职业规划以外,更要担起育人的责任,树立榜样,以身作则,传道授业解惑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班导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导学”“督学”的关系,应处处体现引导的作用,切实了解班级内每一名学生的优缺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从辅导专业教育着手,明确学生学习目的,做好大学四年不同年级不同的学习计划。
  (三)完善的奖惩机制
  高校应出台明确地奖惩文件,具体体现在“奖”与“惩”两方面。由于班导师多数由专任教师兼职,多数教师除了教学任务以外,更多关注是在职称晋升方面,迫使教师把精力投入于此,导致根本无法考虑班导师工作,恰当的奖励机制可以有效缓解班导师职称晋升方面的压力。具体措施中应明确规定班导师工作与职称评定、教学工作量以及学校评奖评优挂钩,给予教师经济补偿、晋升优先、进修优先、评奖评优优先等鼓励措施,充分调动班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其中。同时,惩罚措施也是必要的,严格落实工作,加强班导师过程监控,秉承公正客观的原则,综合多职能部门从班级导师工作计划、指导过程、班级学风建设、工作总结、学生评价等方面考核,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提高对班导师工作的认识,不断更新和完善班导师队伍。
  (四)加强师生间互动交流
  构建科学严谨的班导师指导体系,规范班导师行为,提供准确的工作目标和方向,提倡师生间互动交流,贯彻以学生为导向,班导师引领指导原则,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班导师的职能作用。一方面应明确班导师的职责,制订严格的指导计划,计划内容应全面、具体,不能空泛;另一方面,规范指导内容,立足于学科学业,结合市场以及职业规划进行指导,每次指导形成文字性的总结资料。在日常指导过程中,班导师还应利用信息化载体建设来强化工作体系,以网络媒体来满足与学生间的指导、沟通交流、方案谈论以及问题解答等需求,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在线慕课等,多方位发挥班导师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学生成长。
  三、结语
  班导师工作制度作为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院校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结合自身特色,加快班导师制度的建设,重视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落实班导师奖惩政策,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以身作则,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佟淑平,杜闻博.新形势下高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0):178-179.
  [2]李辉.新形势下本科生导师制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5(04):52-53.
  [3]王金波,石善革,吴新文,张岩.新形势下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40-41.
  [4]潘卫华.新形势下高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探析[J].黑河学刊,2008(06):102-103.
  [5]Tapper T.,Palfreyman D.. Oxford and the Decline of the Collegiate Tradition[J]. Woburn Education Series. 1999:224.
  [6]闫瑞祥.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4(09):13.
  (责任编辑:莫唯然)
其他文献
“学院办大学”是遵循二级学院发展逻辑及实现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以X高校为个案深度剖析“学院办大学”的实践路径,即通过重视发展战略制定,强化目标导向;实施绩效管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起源,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核,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它曾激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以“首
在学生心理危机出现时,心理危机干预成了主要手段,院校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来预防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然而社会支持系统和高校学生身心健康有着紧密联系,社会支持能够有效预防
在教育与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社会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若仍利用原有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难以满足其培养要求和就
摘要:法国的教师教育历史悠久,最新颁布的《学校信任法案》涉及多项教师教育领域改革的新举措,包括基础教育阶段师范生“预职业化”方案,教师培养机构由ESPE变更为INSPE,教师培养课程改革,教师资格考试时间的调整及教师在职培训强化措施。本文分析了法国本轮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并对新举措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论述与评析,以期借鉴法国教师教育改革新举措中的先进经验,吸取有利于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启示,为推动我国教
为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西北工业大学从2011年开设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同堂授课、同卷考试、同室科研、同班活动的
摘 要:青年教师是高校科研的后备力量,关系着学校乃至国家的科技发展,但是目前部分青年教师科研项目偏少,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大多数科研是跟随性、重复性的工作,很难有创新。本文从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在科研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青年教师科研成果不多、科研能力稍显逊色的原因,并从教师自身、学校、企业、政府四个维度找出提升青年教师科学研究创新能力的路径, 以期为提升青年教师科研创
十九大报告指出,在新时代要更加注重培养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新时代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也提
劳动教育是新时期高职教育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科学有效地将劳动教育纳入现有教育体系是现阶段高职素质教育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调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的语言素养培养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幼儿教师作为孩子语言学习的重要引导者,其个人的职业语言素养对于孩子的学前教育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