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党-国"理论分析

来源 :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y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中山的"党-国"理论由"立党救国"、"以党建国"和"以党治国"等三个历史和逻辑紧密相联的部分组成."立党救国"表明中国近代的政党首先是民族危机的产物."以党建国"反映出孙中山学外国、建我党,以我党、建我国,先党后国,党国同构的的政治思维."以党治国"无论在理论说明还是在制度设计上,尽管总有些改变,但在"革命"时期,革命党独占政权,党员独有或先有政治权利的本质没有变化.
其他文献
玉女泉摩崖造像位于绵阳市西山公园内,有造像31余龛.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绵阳市文物局联合对玉女泉摩崖造像进行了调查,本报告对此次田
朱新天博士的新著《印度教万神殿艺术——印度王后井探秘》,是她近20年来苦心研究印度艺术的结晶。该书已分别以中、英、法三种文字同时出版,在国际印度艺术研究领域产生了重
新出土的卌三年逨鼎铭中王命逨"官司历人",通过与传世文献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历人"即《周礼》中的"校人".
20世纪20-30年代,日本“蒙古浪人”笹目恒雄曾在内蒙古东西部以及中国西北地区活动。从呼伦贝尔等地前后将30余名蒙古青少年带到日本留学;与德王等蒙古上层人士交往密切;并潜
本文通过对顺治至乾隆年间,政府鼓励农民垦荒,减轻农民经济负担,增强社会保障等措施考察,探讨清政府对发展农业、扶助农民发展生产所做的努力.
本文针对我省先进文化建设的发展状况,深入研究我省的文化优势和文化体制改革的现状,探索文化强省的战略定位和实现途径,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文化建设理论.
2005年4~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发掘了荥阳市薛村遗址,发现了二里头文化晚期至二里岗上层时期聚落一处及其大量的相关遗迹.汉代以后,遗址所在地沦变
近年来泰州市博物馆抢救性地清理了两处明代墓葬群,出土了一批精美的瓷器,为研究明代泰州的墓葬演变过程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在1927年国共分手之后的十年,随着中共在中国的实践展开,其对基督教的政策也甚为严厉,这激起了传教士对中共的正视.中共逐渐成为了传教士话语中的关键词.通过对〈The Chinese
研究生教育目标是教育实践改革和发展的先导.哲学是高度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理论依据.因此从哲学高度寻求我国研究生教育目标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