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的三个表现形式

来源 :行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dd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欲望的表现形式,体现在占有、比较、竞争三个方面。
  为了生存,我们必须有基本的物质条件。但即使生存问题得到解决,占有欲也不会因此消除。相反,欲望会随着条件改善而不断提高,希望占有更多的财富,占有更高的地位,占有更大的名望。
  除了占有,我们还要为抬高自己、炫耀自己进行攀比。有些人一生努力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却没有想到,超过别人的意义又在哪里?再能干的人都无法超过所有人,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说,攀比只会使我们背上沉重的负担,使人生处于紧张的拼搏中。
  比较又导致了激烈的竞争,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整个社会都处于激烈的竞争中。竞争固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激发了人们的潜在能力,但又使我们活得更累、更辛苦。
  人们不停地占有、攀比、竞争,无非是想过上幸福生活,但有得必有失。财富得到了,事业得到了,名声得到了,享乐得到了,轻松的心态却失去了,相应的自由也失去了,而我们孜孜以求的幸福却依然遥不可及。一个人得到越多,负担也就越重,对得而复失的恐惧也越强烈,所以,现代人的生活正是在物欲纵容下变得愈来愈复杂,愈来愈艰难。
  真正珍惜生命的人,应该懂得享受自然,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而不是在盲目的占有、比较、竞争中消耗生命。在生命中保有闲暇,就能使心灵获得更大的自由,更多的空间。有鉴于此,古今一切贤哲都倡导简朴的生活,从而不为物役。
  只有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其他文献
(一)  我知道,我不是因为偶然才来到这个世界的,我是主动想来的,我是为了继续前生伟大、美好、无私的梦想而来的,我是为了通过各种苦乐顺逆的体验来历练自己而来的,并由此完善、成长和提升。  我是因为爱这个世界才来的。所以,我将用全然的爱来接受这个世界,并用全然的爱让世界更加美丽。  我深深地知道,物质不能让世界美丽,唯有美德、智慧与爱才能;物质不能拯救人类,唯有美德、智慧与爱才能。  我要让世界因我
期刊
庆祝生日是我们生活中快乐的聚会,亲戚朋友生日,同事同学生日,身边的生日聚会,不知参加过多少次了。2016年8月12—14日,我参加了一场令人难忘的生日会——纪念《行愿》杂志创办十周年庆典。  《行愿》杂志十岁了!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会,这是一场行愿人的盛会!几百名行愿人在峨嵋山大佛禅院共修同行,践行着普贤菩萨十大愿!  大家欢聚一堂,虽然只有三天,但活动的筹备工作早在几个月前就全面启动了。从杂志
期刊
行愿10年,是一场汇聚众多行愿人温暖、单纯、美好的生命恩典,行愿10年,是一场汇聚众多行愿人修行、成长、蜕变的生命恩典——题记  亲爱的儿子:  今天是你20周岁的生日,我在乐山峨眉大佛禅院做义工。妈妈虽然没有在你的身边,但是没有忘记你的生日。没有我的日子,你也不会怪妈妈,因为你说过的,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快乐。  一早,我就记起给你发生日的祝福,一早我在我能够公布的圈子,祝福你生日快乐!也
期刊
最近看了好几篇“犯淫致祸”的文章,正是证实了古人说的“纵欲好色,必无好报”。  正好友人来访,拿了本林徽因的《人家四月天》。由此想到一位名人徐志摩的悲剧,他就是被色毁灭了。  民国年间的诗人徐志摩(1896-1931),他的恋爱史和婚变比他的文学作品更轰动于世。徐志摩出身于浙江一大富人家,留学英国,他的原配夫人叫张幼仪。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
期刊
南怀瑾先生在世时告诉我们说:真正的佛同其他许多宗教一样,是反对拜偶像的。那为什么画的佛、塑的菩萨都可以拜呢?答案是四个字“因我礼汝”。因为我的形象存在,你起恭敬心拜下来,那个像是一个代表而已。你这一拜不是拜我,是拜了你自己。你自己得救了。任何宗教最高的道理都是一样,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自己。  有一则笑话:一小儿问师父:“大家都拜观音,求无病无灾。观音又拜谁?”  师父说:“也拜观音。” 
期刊
一个人的生活,首先注重的是基本的物质生活。当物质生活满足了以后,我们还需要精神的生活;精神生活有了以后,还要追求艺术的生活;因为生活中要求真、求善、求美。当一个人确实有了艺术生活之后,他还想要超越而向往宗教的生活。各种宗教对人间的某些看法总不会完全一样的,就拿佛祖释迦牟尼来讲:他在2500年前,菩提树下金刚座上觉悟了。他觉悟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去涅槃。所谓涅槃,就是把自己住在一个安静的世界,不活动
期刊
实例一:总是指责批评别人的教授难以升迁  有一位青年,很有才华,二十岁获得数学博士学位,一所名牌大学破格直接聘他作副教授,可是过了十年都没有升教授。他禀赋这样好,为什么十年后都得不到提升呢?原因出在他十年以来所发表的论文,都有指责哪个教授哪里不好,而且讲得精辟,抓到别人的弱点,所以他这十年要升级时,都被那些教授压下来。后来,他的朋友劝他写论文换一个角度写,就是赞叹某一位教授哪里好,这位才子一听建议
期刊
在佛法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生命,它是需要有动力的,一个人活在世间,它是需要有动力的。这个动力从哪里来?这个动力产生有两种,一种叫欲望,第二种叫愿望。我们世间人的动力是什么?是什么推动的呢?是欲望推动的,我想为自己买车子,买房子,我要吃好的,穿好的,我要享受,这就是欲望。那佛菩萨呢?圣贤呢?大德呢?他们的动力是什么呢?他们的动力就是愿望,就是愿力。就是想帮助这个世界,想救苦救难,见众生苦啊。  我在
期刊
一连几日,大雨倾盆而泻,山下的村庄遭遇了汹涌的洪水。主持心怀慈悲让小和尚拿着寺里的粮食去救济饥饿的村民,小和尚回来后向众僧说了这样一则见闻:大水像吃人的魔王,不但冲塌了不少房屋,还淹死了不少村民。一个村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被洪水冲走。  众僧听罢,议论纷纷。有人说农夫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人说农夫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没法死而复
期刊
有一位青年脾气非常暴躁、易怒,并且喜欢与人打架,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他。有一天他无意中游荡到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休禅师正在说法。他听完后发愿痛改前非,就对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家打架口角,免得人见人厌,就算是受人唾面,也只有忍耐地拭去,默默地承受!”  一休禅师说:“何必呢,就让唾涎自干吧,不要去拂拭!”  “那怎么可能?为什么要这样忍受?”  “这没有什么能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它当作是蚊虫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