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交班模式在PICU患儿交班中的应用

来源 :国际护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s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SBAR交班模式在PICU患儿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的237例PICU患儿进行护理干预,117例患儿进行SBAR交班模式管理,作为实验组,120例患儿采用常规的交班模式进行管理,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在管理后的住院时间、交接问题发生情况、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的掌握程度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住院时间(5.5 ± 0.3) 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5±1.9)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交接问题发生率(2.6%)明显少于对照组(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98.3%)明显高于对照组(7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的掌握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SBAR交班模式应用于PICU患儿交班中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对疾病的掌握程度.
其他文献
根据分散管理模式的日间手术在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的应用,总结护理实践经验,对提高日间手术的效率、患者的安全、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和治疗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以及减轻患者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 研究钙化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测定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CCTA检查和有创FFR检查的38例病人共50支血管的资料.用
白春学教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近年来研究逐渐认识到COPD不只是气道炎症,而且伴随全身炎症反应,特别是在急性加重期可能存在除感染外的
期刊
目的 构建专科医院护士分层级管理指标体系.方法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应用质性研究、专家小组讨论和德尔斐专家函询法,建立护士层级管理指标体系.结果 构建了专科医院护士层
当你看到做个"三心二意"的医生这个提法时,会觉得很不理解,为什么要做个对患者不负责任的医生?但是当你读完全文后会发现,其本意恰恰相反,而是要做个虚心学习、兢兢业业、医术高超的好医生.因为其"三心"是指"虚心、疑心和真心";"二意"是指"意想不到的患者异质性和意想不到的知识有限性".如果能够将这"三心二意"牢记在心,不但会成为好医生,还会成为真正的名医。
期刊
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管理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一所学校能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依靠科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简单讲述了依靠“管理兴校,质量强校”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