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美国病理医师学院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南简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bai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美国病理医师学院(CAP)于2010年6月发布了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指南,目的在于提高ER/PR的IHC检测准确性和对内分泌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1]。

其他文献
患者男,63岁.因间断性黑便1个月于2010年1月以上消化道出血收入本院.体检:腹部平坦,上腹轻度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 82 g/L,红细胞3.82×1012/L,余无特殊.内窥镜下贲门黏膜充血、水肿,胃底后壁、胃体小弯侧及后壁并大弯侧溃疡,表面被覆陈旧血及污秽苔,周边不规则隆起.胃角、胃窦黏膜略粗糙,局部水肿,黏液附着,并见稀疏分布的过生结节.幽门通畅.考虑胃癌合并慢性浅表
期刊
患者女,61岁.因"胸痛1 d"于2008年7月30日入院.胸部呈持续性钝痛,无阵发性加剧及放射痛,伴发热,最高体温38.5℃.体检: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四肢肌力正常。
期刊
鼻神经胶质异位和脑膜脑膨出是罕见的先天畸形.鼻神经胶质异位病变内有神经外胚层分化的组织,与颅内无沟通,常发现于新生儿和婴儿,造成鼻塞、喂养困难及鼻畸形.相比之下脑膜脑膨出与颅内或蛛网膜下腔有沟通[1].鼻神经胶质异位和脑膜脑膨出在临床和病理形态上有不少交叉,但手术方法有差异,因此必须进行鉴别。
期刊
随着病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广泛应用使疾病的病理诊断和分类更准确,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更确切的依据。呼吸系统疾病一直是日常病理诊断工作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研究的热点课题。为交流经验、提高病理诊断水平,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由中华医学会《中华病理学杂志》编委会和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诊断病理暨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11年6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
目的 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5例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分析其临床特点,观察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临床特点: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21.4岁,平均病程约13个月.主要表现为真皮深层或皮下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3例位于头颈部
患者男,55岁.因间歇性肉眼血尿3个月,于2009年8月14日入院.体检:双肾区对称,无隆起,双肾未触及,左肾区稍有扣痛,双侧输尿管区未触及肿物;膀胱区无充盈及触痛.MRU检查示左肾明显积水扩张,左肾皮质变薄,左肾下极肾盂形态欠规则,周围肾实质内见不规则等或稍短T2信号影,考虑肿瘤的可能性大(图1);左侧输尿管、右肾及右侧输尿管未见异常.胸片示双肺未见异常.临床以"左肾肿瘤"于2009年8月28日
期刊
目的 观察滤泡变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遗传学改变,探讨其与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方法 对2例滤泡变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组织病理学观察,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除CXCL13为三步SP法外,其余均为EnVision法)和EBER原位杂交方法分析肿瘤免疫表型和EB病毒感染状况,并分别以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IgH、T细胞
目的 探讨低度恶性中央性骨肉瘤(LGCOS)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9例LGCOS(均为会诊病例),对其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影像学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临床特点:9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约31岁.影像学均表现为成骨和溶骨混合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5例伴软组织影,3例有骨膜反应.9例均有局部疼痛和(或)肿胀,4例发生在股骨,胫骨、腓骨、颈椎、腰椎、上颌骨各1例.均行
光阴荏苒,在我们的期盼中2011年来到了,当我们掩卷庆幸2010年的所有编辑工作顺利完成之际,难免思绪万千,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梦想中的目标依旧遥远.  2010年是卫生部发布<病理科建设与管理(试行)>后病理科快速发展的第一年,本刊配合中华医学会中华病理学分会进行相应的宣教工作[1].陈竺部长在2010年4月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也特别指出,病理现在已经成为了临床
期刊
2010年11月6日上午,《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部在四川省雅安市举行了2011年第1期西南地区编委审稿会,会议由总编辑郑杰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还有: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陈杰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李甘地、步宏、刘卫平教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科阎晓初教授,重庆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王娅兰教授,昆明医学院病理教研室金克炜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罗殿中教授,贵阳医学院病理教研室于燕妮教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