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景观设计中的预见性与适应性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景观生态学、生态美学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入到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不再是单纯的营造满足人的活动,构建赏心悦目的空间,而更在于协调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和谐相处,对景观设计的预见性与适应性通过科学有据的方法,达到高度和谐的统一,并巧妙的通过理性的思维以形象的方式加以表达。环境设计中对于潜在行为的有效预见以及提高环境对于人们行为的有效适应,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的行为需求,达到人与环境和谐统一。
  关键词:景观设计;预见性;适应性
  1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指设计者利用水体、地形、建筑、植物等物质手段,依据使用者的心理模式及行为特征,结合具体环境特点,对用地进行改造或调整,设计出特定的满足一定人群交往、生活、工作、审美需求的户外空间。狭义的景观是指人类创造或改造而形成的城市建筑实体之外的空间部分。景观设计具有两个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它作为一个可感因素,具有一定空间形态,是一个较为独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中分离出来的背景客体;另一个是社会属性,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有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应,即所谓景观效应。
  现代景观设计是一个多学科相互交织而形成的综合类学科,随着景观生态学、生态美学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入到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不再是单纯的营造满足人的活动,构建赏心悦目的空间,而更在于协调人与环境的持续和谐相处,因此景观设计的核心在于对土地及景观空间生态系统的干预和调整,借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景观设计的重要目的,在于将景观设计师的理念与目的传达给观者,游人通过景观空间、景象及景观构成要素了解设计者所表达的意图,景观设计师将理性的思维以形象的方式加以表达,观者经由审美通过空间形象解读其设计意图。
  2 景观设计的预见性
  景观设计的预见性,是指对景观设计中所有元素进行预见性的调查分析与评价,从而使设计适用于景观环境中。长期以来,景观设计缺乏科学的分析与评价,景观场地中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属性因素,各个属性在场所中的价值往往取决于设计者依据经验的判断,缺少实地实际的科学的分析,因此景观环境的评价往往是定性的表述,较多的依赖于评价者的知识水平、经验积累,存在着一定的或然性。为了更加准确的对景观设计场地预见性的了解及定位,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需要科学的方法。
  首先要进行实地勘察,深入现场调查,了解地块现状以及地貌特征,查看场地中有无山脉水系穿越,有无可以利用或者需要保护的名木古迹,人文背景的考察以及在此地有无发生过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及其残留物。对场地周边环境的人文氛围和景观资源作深入调查分析之后,可采用开辟视景线等各种手段将周边美好的地景引入场地画面之中,为我所用,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景观设计预见性的科学实现,叠图法和GIS基于对景观环境要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统筹实现对场地的认知,是现代景观环境调查与评价的两种基本方法。
  在GIS广泛使用的今天,叠图法这一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环境评价方法,对于景观设计评价中仍具有便捷的运用价值。叠图法是将环境中具有控制作用的因子提取,依类别进行逐一分析,以色阶或数值表现于同一底图上,并以图形交叠方式,显示出影响环境诸因素的总和,叠图法可产生一个复合式的土地利用图,既体现出该地块的生态敏感区域,也反映了整个环境的形态特征,使景观设计的预见性得以实现。通过叠图法,各因子的状况可以反映出场地的生态梯度,明确了场地的开发强度,可对于已建环境要素进行再评价,明确了场地适应性,从而合理利用场地。
  3 景观设计的适应性
  设计之始,立意在先,对场地做出科学的评价,应根据该场地性质所要求的环境。景观设计环境预见性的科学实现,使景观设计者更加明确了设计点,即推理设计点的实现,从而使到景观环境适应性的实现。影响景观设计的因素纷杂,但理性的思维在行为预见性实现的基础上,可帮助提高设计效率,即从场地项目中实际预见评价中分析其主要矛盾,然后根据主要矛盾找出适应的解决方案,“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从而形成场地项目的设计特点。场地项目适应性的实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分析整理场地项目中景观环境预见性的景观评价。运用理性思维分析出景观环境中行为预见性中的最大矛盾,包括最大明显特征,最大的优劣势,这些最大的、最明显的、最客观的特点进行“组合”,即成为设计师的设计推理点集合,形成“设计点”,突出关键矛盾点。设计点的适应性的实现,必须为客观存在的并最大程度的反映场地项目的本质特点。
  (2)找到景观设计适应性的本质的设计点。景观设计的适应性的设计点,它不只是一个因素,往往是一对矛盾体,景观设计者需使其矛盾体精华突出,糟粕转优。这一设计矛盾体的适应性的实现,需要设计者有“大景观”的广阔视野,并运用“极简主义”大手笔取舍的设计手法,其产生的过程、结果和评判,最终必须依赖于理性的思维和客观的事实。
  (3)设计点适应性的实现转化为专业景观设计。此过程的实现需景观设计者运用专业技巧,正如齐白石先生所说“艺术贵在似与不似之间”。景观设计者同样也不应运用具象的圆形和方形来表达“天圆地方”的抽象哲学理念,而应通过专业的设计手法将设计点转化为既能够满足实际功能,又具有艺术特色的景观空间,使景观设计的适应性得以精彩实现。
  4 景观设计中预见性与适应性的关系
  不同的行为对环境的要求不尽相同,环境与行为之间往往存在一种潜在的对应关联,环境诱发行为,行为又反过来作用于环境,研究这种关系有助于把握环境设计中对于潜在行为的有效预见以及提高环境对于人们行为的有效适应,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的行为需求,实现人性化的景观环境设计。
  5 结语
  景观设计中的预见性与适应性,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二者包含着丰富而复杂的内容,景观场地有了科学的评价,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即可有适应性的解决方案。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我们只有抓住预见性与适应性的关系,对人们的潜在行为有效预见,从而提高环境对于人们行为的有效适应。实现人性化的景观环境设计。
  参考文献:
  [1]李立新.艺术设计学研究方法[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2]成玉宁.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M].东南大学出版社.
  [3]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田中一光.设计的觉醒[M].朱锷,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陈丽丽(1987—),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 90年代新技术之一 ,它已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紧密的结合起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推动了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 ,而软件无线电技术又促使第三代移动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雕塑在城市的文化景观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如何使雕塑与环境完美地结合起来,是人们经常探讨的话题。本文首先围绕雕塑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性,分析出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与传统开颅术在硬膜外血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硬膜外血肿患者100例,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术前经头颅CT
虽然当前的移动电话网以话音业务为主,并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占主导地位,但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两大发展最快的领域逐步融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据预测,到2003年上网冲浪的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平面设计也呈现了不同的面貌,有很多新的观念不断加入设计中去。现代化的平面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应用了新的媒体技术和材料等,使得平面设计的画面感和形式展现出一种更加复杂的状态。而对于平面设计而言,创意是最关键的东西。只有创意的新颖和与众不同,才能使得平面设计更加有特色。而创意也是众多平面设计者所追求的东西,创意怎么积累,如何在设计中体现创意,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浅述了在平面
契合图形是中国传统艺术瑰宝中最具代表性的视觉符号之一,以契合图形中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太极图为启示,通过分析太极图的视觉表现形式及艺术特征,论述契合图形对于平面设计表现
中继群是多路复接群,本文主要讲述在单片机+FPGA结构体系上,利用C51和FPGAdvantage进行模块化软件设计开发。
为了满足移动计算机用户对Internet移动接入需求的急剧增长,IETF设计了移动IP协议。本文介绍了移动IP的基本特点和工作原理,并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
网络的维护和优化必须有相关参数作为参考。文章给出了从A口获得的用于GSM网络维护优化的若干参数,并在以地信令过程研究的基础上,给出参数的提取方法,参数的提取是以信令采集仪为平
据报道,中国联通建设的CDMA网络已经开始选号,用户可通过联通网站或电话进行选号,联通将着重提供无线上网、移动秘书、移动办公、可视电话、定位服务、图片传递等业务.这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