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酒驾同饮者该被“连坐”吗

来源 :方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wyx770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人酒驾,同饮者要追责,实际上是让他人对行为人的行为分责,不符合“一个人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法律原理的要求
  
  前一阵子,山东省济南市交警查处了醉酒驾车的司机李某,并依法予以刑事拘留。根据济南交警部门新近出台的酒驾新规定,与李某同桌吃饭并同车而行的女性王某,或将因未尽到劝阻义务而要受到相应的处罚。济南市交警部门严厉打击酒驾和危险驾驶行为,无可厚非,但笔者认为,一人酒驾,同饮者“连坐”一定要有法治边界。
  可以说,济南市交警部门出台新政的出发点是好的。《刑法》修正案(八)规定“醉驾”入刑后,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严打“醉驾”等危险驾驶行为,有效地遏制了酒后和醉酒驾驶机动车肇事案多发、高发的态势,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但在一些地方,醉驾行为仍屡禁不止,总有的人不相信蛇是冷的,老是想伸手去摸一下,老是有人想以身试法。
  济南市交警部门顺应对危险驾驶行为严打的呼声,实施抄告单位、强制刑拘等一系列“新政”,进一步增强了对醉驾行为打击惩戒的力度;对于与醉驾同饮者来说,明知他人要驾驶,未尽到劝阻义务,或是执意要劝酒,如造成醉驾,也将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这种“新政”,一定程度上是想通过追责同饮者,消除醉驾者“身不由己”的隐患,对醉驾行为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为机动车驾驶员营造良好的守法环境。
  对于“与酒驾同饮者一律追责”的含义,按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的解释称,公安机关一般只是依法进行询问,如果同饮者没有酒驾行为,对应尽到劝阻义务而没有尽到的,公安机关将当事人通报其所在单位。虽然从规定内容来看,此追责对酒驾同饮者只是批评、教育,起警示作用而非民事责任的承担,也非具体的行政处罚,但此规定一定程度上会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等人身权利,笔者对上述“新政”不敢完全苟同:
  一人酒驾,同饮者要“连坐”,于法无据。同饮者是基于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而同饮或劝酒,并没有怂恿机动车驾驶人员醉驾的主观故意,同饮或劝酒行为之间与行为人醉驾行为之间,缺乏必然的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再说,酒驾者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对同饮者、劝酒者完全可以拒绝,这与他人“教唆”犯罪的行为有本质的区别,如对同饮者、劝酒者一律追责,按此逻辑,提供酒的店主也要追责,这未免太荒唐。
  罪责自负是刑法的重要原则。酒驾者明知自己喝了酒后,判断能力、注意力、反应能力大大下降,还漠视公共安全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按罪责自负的刑法原则,酒驾者理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人酒驾,同饮者要追责,实际上是让他人对行为人的行为分责,不符合“一个人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法律原理的要求。
  西方法学家认为,公权力特别是警察权天生就有向外扩张的冲动。所以西方法治国家基于对公权力“天生劣根性”的恐惧,确立了一系列法治原则来保护人权、限制公权力的滥用。可见,法治的重心在于“治权”,而不是在于治理一般公民,重在限制公权力的不当膨胀或滥用。一人酒驾,同饮者要“连坐”,在某种程度上是用“运动式”的方式来治理醉驾,让他人为醉驾者的行为负责,似乎有公权力膨胀的嫌疑,与法治精神有点不符合。
  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特别是刑法,动辄就要剥夺他人的人身权利乃至生命,更应保持谦抑的品性。法治的基本要求是,能不动用公权力的尽量不要动用;确实需要动用公权力时,要注意公权力的法治边界,不要轻易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各项民主权利。
其他文献
化疗药物的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漏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静脉注射化疗药物进行联合化疗是不可缺少的一种主要治疗手段。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由于化疗
本文总结了生态用水量的常用计算方法,对植被生态建设中生态用水的特点和用水量估算的理论意义作了归纳,并探讨了不同地区植被生态建设的差异,强调了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不
苏子光在山东省苍山县检察院工作已经18年了。同事说,他是个外圆内方的人。他教过几年书,外表透着教书先生的和气儒雅,然而,熟悉他的人都了解,这是个极有原则的人,办案中不管是谁来说情,都得过“法”这一关。  “我以前从未接受过任何媒体采访。”这是见面后苏子光对《方圆》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或许第一次面对媒体让他有些不自在,他有些歉意地笑笑。  他還有个绰号“多面狼”,办案时,让外人永远猜不透,哪一面是真的
阐述了在Windows 98/2000/xp环境下,采用VB 6.0及Access数据库开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液压传动自动出卷系统.并介绍了试题库系统的数据结构和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