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面临三大隐忧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q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从目前看,我国粮食生产有望丰收,市场总体稳定,但今年粮食保供稳价仍然面临较大压力,突出表现在随着粮食金融属性增强,市场投机炒作增多;地方政府“抓粮”动力依旧不足,部分品种供需缺口加大;此外,调控执行主体利益多元,责权落实仍需明晰也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潜在隐忧,亟待引起关注和重视。
  
  粮价上涨预期推升投机风险
  
  近年来,随着粮食价格的逐步走高和资本市场流动性过剩,粮食金融属性越来越强,甚至被人称之为“白金”,投机炒作也应运而生。今年春节前后小麦期货如“过山车”般的急涨急跌便是典型。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统计显示,春节后首个交易日,小麦期货单日冲破3000元大关。在两个交易日后,又冲至最高3110元,当日成交量接近百万手,几乎是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三倍。紧接着,随着小麦主产区大面积普降强喜雨,旱情警报解除。小麦市场上的旱情炒作题材立即淡化、获利资金纷纷撤离,小麦期货随后持续下跌,一度跌至月内低点2821元。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首席分析师刘正敏认为,资本对粮食的投机行为十分明显。
  合肥国家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副总经理葛亮指出,前不久,美国小麦期货也在中国干旱题材炒作下,创下30个月来的新高。这说明我国小麦期货已经有明显跟着外盘走的苗头,存在投机资本涌入了农产品期货市场推高价格的迹象。“(这)已经开始撼动过去我们认为牢不可破的主要粮食产品市场了。”葛亮警告说。
  记者调查还发现,在粮价上涨预期的推动下,粮食现货市场的投机行为也有所增多。在一位从事小麦加工的企业负责人的企业里,记者看到他去年收购“囤积”至今的粮食。他给记者算了笔账,以他库存的约3000万斤算,去年他收的价格是0.94元每斤,占用流动资金不到2800余万元。而现在,这些粮食已经涨到了1.08元每斤。不到一年时间,净赚420万元。
  
  地方“抓粮”动力依旧不足
  
  记者在多个粮食主产区走访了解到,地方政府“抓粮”动力依旧不足,并且存在部分粮食品种供需缺口加大的现象。
  黑龙江省五常市委书记裴君说产粮大县在农业生产上投入很大,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地方经济结构普遍不合理,可以说产粮大县市往往都是财政穷县市,GDP排名都靠后。“生产粮食对地方财政基本没有贡献,我要面临的是2.4万财政供养人口,每年没有七八亿元根本运转不了。”裴君说“前两年我们被国家评为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县,给了不到5000万元的奖励性资金,实在杯水车薪。”
  一些粮食产区的基层干部表示,粮食生产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太低,甚至出现粮食产量越高、财政负担越重的矛盾。在现有的考核激励条件下,有的地方官员不得不从地方经济发展角度考虑加快发展工业化。
  尽管我国目前主要粮食品种库存充裕,但仍需警惕个别品种供求缺口扩大与国际粮价炒作传导的影响。葛亮表示,据估计,今年我国粳稻产需缺口较大;随着玉米深加工产能扩大,玉米供给缺口逐步显现,2010年我国玉米品种已经出现近五年来首次净进口;大豆产需缺口也很大,仍需大量依赖进口。
  
  粮食调控各主体权责定位亟待理顺
  
  目前涉及国家粮食调控执行主体既有各级政府,又有中储粮、中粮、华粮等国家指定的大型粮食企业。采访中一些基层粮食行政部门反映,地方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与中储粮等企业在粮食调控中的权责亟待理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从去年到今年粮食调控执行看,确实值得反思。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市场被自己搞乱了。当前多方利益博弈已经影响到了调控层面,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目前玉米品种的调控为例,由于前期国家禁止中储粮入市收购,加之原有库存不断投放市场,东北玉米主产区出现严重空库状况。在发现问题后,国家于今年一月下旬出台文件要求中储粮迅速入市收购,补充库存,但从目前调控执行情况看,补库效果并不理想。
  而这背后则突出暴露出调控执行中存在的中央、地方、企业等不同执行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比如,对地方而言,停止玉米深加工直接影响地方的税收和财政收入,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对玉米深加工企业来说,酒精、淀粉的高额加工利润促使他们难以遏制继续加工生产的冲动,这些将直接影响到调控政策的贯彻执行。而国家调控目标缺乏明确的监管问责机制,也使得目前调控落实乏力。
其他文献
禹王公司是以大豆深加工为主,集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特种陶瓷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秉承“贡献于社会,服务于大众”的企业宗旨,立足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推进循环经济,致力于成为全球非转基因大豆有机食品加工基地和精制鱼油加工基地。  公司拥有4个大豆加工企业,年加工大豆50万吨、大豆分离蛋白7万吨,是“非转基因”大豆蛋白及其原料生产基地。禹王率先在国内提出并实践了打造“中国大豆”国际知名品牌
期刊
这几天,新蒜开始大量上市,很多人发现去年被戏称为“蒜你狠”的大蒜如今风光不再,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近日记者从石家庄桥西蔬菜批发市场了解到,当日的大蒜批发价格每公斤最高才3元,而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蒜你狠”沦落为了“蒜你贱”,而去年尝到甜头加大种植的蒜农,今年恐怕会遭遇“过山车”。    调 查  新蒜上市,零售一公斤4-5元    2010年,全国主要产区遭遇“倒春寒”,致大蒜大幅减产
期刊
5月21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通报,60种不合格调味面制食品按批次全市下架停售,其中53种出自河南。记者发现,60种食品中有32种加入了不允许使用的防腐剂苯甲酸,占了一半多;而有54种食品超量使用了甜蜜素。    32种用禁用品苯甲酸    在质监局的《调味面制品允许使用的添加剂汇总表》中看到,调味面制品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有山梨酸、双乙酸钠等4种,但苯甲酸并不在允许使用的防腐剂范围内。  而在60种不
期刊
农业部提出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目标  本刊讯“三夏”在即,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农业部日前印发通知,明确了今年“三夏”农机跨区作业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目标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机具投入总量进一步增加。投入“三夏”生产的稻麦联合收割机达到49万台,比上年增加2万台;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稳定在31万台以上。二是机械化作业水平进一
期刊
青岛一季度花生涨价近两成    记者从青岛市粮食局了解到,一季度规模以上的10家花生油生产企业生产花生油60306吨。受国内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油脂原料价格一路上涨,据统计,一季度花生平均进厂价格为每吨 8238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9%。  同时,一季度花生油平均出厂价格为每吨17474元,较去年同期上涨24% 。一季度花生油销售量为6.5 万吨。  据介绍,去年花生种植面积减少,加上收获季节
期刊
“带回老家给亲朋好友品尝烤鸭,打开方知竟是无皮、无头、无翅的一堆臭肉。”近日,一些网民纷纷发帖控诉在北京购买袋装“北京烤鸭”被骗,令袋装黑心烤鸭成为焦点话题。  仿冒正品包装,渠道销售不规范,价格奇低,质量极差,监管缺失……袋装黑心烤鸭骗了一拨又一拨游客,影响了正品的声誉,败坏了老北京的口碑。  然而,据读者投诉,不仅流动商贩销售的袋装“北京烤鸭”有问题,大超市中销售的袋装“北京烤鸭”也有问题。有
期刊
编者按:生猪产业发展既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需要,也是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需要。7月5日,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猪肉价格自4月中旬以来,已经连续第11周上涨。据农业部数据显示,6月份猪粮比价达到7.60:1,连续12个月增加。下半年猪价将向什么方向发展,请看从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江西、安徽等生猪主产区一线发来的报道。    湖南生猪市场  情况调查    2011年上半年,湖南省生猪存
期刊
全球粮食价格不断走高 国际社会联手干预困难    为期两天的二十国集团国际初级农产品价格问题高官会议日前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闭幕,与会各国及国际机构代表就如何避免国际市场初级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但在如何稳定粮食价格等关键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  去年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全球粮食供求失衡加剧,加之投机炒作和贸易壁垒等因素,全球粮食价格不断上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今年
期刊
粮价是“百价之基”,是控通胀的基础。现实来看,我国粮价相对国际粮价具有一定独立性。不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粮食供求结构变化、粮食价格逐步市场化,加之预期效应和比价效应的作用,国内粮价和国际粮价的关联程度趋于增强。国际粮价维持升势仍可能给国内粮价带来一定输入性压力。    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影响    1、我国粮价相对国际粮价具有相对独立性。近10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
期刊
由于去年冬天寒冷,使危害丝瓜的病虫卵无法越冬,今年重庆石坪的丝瓜不仅长势喜人,还因今年基本未施用农药,生产的丝瓜显得更加“绿色”。  石坪无公害丝瓜因其外观形状好、品质优,在重庆盘溪等几大蔬菜批发市场都很有名,前几年发往盘溪的批发均价为2.6元/公斤。  自去年开始,种植丝瓜的香溪、桐角两村的村委会进行联合,组织石坪丝瓜基地的农民统一销售,并在本村范围内发展贩运大户,将丝瓜直接运送到农贸市场,减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