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固定方法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比较研究

来源 :脊柱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6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门轴侧锚定法与开门侧支撑法两组病例的比较研究,评价纳米仿生骨"Y"形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椎管狭窄症(29例)和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13例)颈椎后路手术适应证患者42例,均经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按手术时间顺序交替采用纳米仿生骨"Y"形板固定开门侧(A组,21例)及锚定法改良单开门(B组,2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在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的CT片上测量椎板掀开角度;在术前及末次随访CT片上测量C5节段椎管矢状径,椎管扩大率=(术后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100%。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NDI、VAS评分、椎板掀开角度及C5节段椎管矢状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时NDI、VAS评分及C5节段椎管矢状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扩大率51.1%;末次随访时椎板掀开角度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末次随访时NDI、VAS评分及C5节段椎管矢状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扩大率48.4%;末次随访时椎板掀开角度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间NDI、VAS评分及C5节段椎管矢状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掀开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固定方式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均获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纳米仿生骨"Y"形板的应用能够更好地防止"再关门"现象发生,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案,可作为微型钛板固定的补充。
其他文献
将最新研究的湟水盆地断裂构造格架设置于合理的试验材料之上,进行激光散斑模型试验,取得了断裂活动特征的量化显示结果,并用于评价区域地壳稳定性。
介绍了作者在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区进行的土壤中断层气研究结果,沿红河断裂带断层气组分H2,CO2,Hg和Rn含量很高,沿该断裂评价源测线断层气H2,CO2和Rn含量最低,向南H2,CO2含量逐渐升高,其中以定西岭测的H2,CO2含量
本文利用天水地震区成县—西吉和灵台—阿木去乎二条人工地震测深剖面取得的7个相遇系统Pg波资料,研究测线下方地壳浅层结构。在充分细致的震相分析前提下,采用经典的时间场
该文研究了分光光度法与罗维朋比色计在测定芝麻油色泽时的相互关系,确定了分光光度法的优势。对不同脱色程度的6种芝麻油的罗维朋红值与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进行回归分析。实
遥测台网传输信道选定陈阵阳(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主题词:遥测台网,地震数据,传输信道1前言遥测地震台网就是把不同空间分布的地震台网检测到的地震信号用遥测的方式实时或准实时
依据民乐-张掖盆地及外围地区的断裂活动性对该盆地发生强震的危险地段和时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盆地西缘的榆木山断裂西段和红崖堡断裂西段是发生强震的危险地段,在今后50年内发
该文对实验室存留的根霉进行分离纯化、液态培养、破碎菌体并提取含酯化酶的细胞内容物,比较了面团中不同的酯化酶添加量对面团的pH、还原糖含量的影响,以及对成品馒头的白度
甘肃及邻近地区M_L与M_S震级问题的探讨众所周知,震级问题是国内外地震学家非常关心并一直在探讨的重要课题。由实际观测资料发现,对于甘肃及邻近地区M_S≥4.0的地震(中长周期和短周期仪器都
作者通过初步统计得到了全球和中国地区不同震级范围内的地震数目之比为1/8—1/10,即低层次的地震数目是高层次的地震数目的10倍左右。由此讨论了由不同的低层次地震预报高层次地震的指标。
本文用灰色灾变预测方法,以两次中强地震的间隔时间或历次中强地震发生时间作为原始建模数列,分别建立扬铜地震构造带M_S≥4.O和M_s≥5.0地震灰色预测模型。通过近年对该带中强地震发生时间预测实践,证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效果均令人满意,说明灰色预测方法可以作为地震预报综合研究的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