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读书的效果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i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是学生的第一要务。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把学生从题海战术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这方面,老师就应当首先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想方设法引导好学生选好书,读好书,教会学生怎样读书,把书读好。这样才能取得加厚学生文化底蕴,丰富学生学识,提升学生修养品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读书的效果呢?笔者在十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生涯中,摸索出了自己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现简单介绍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一、先读短篇精品。后读名著
  
  这个方法考虑到了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然后识器”。善于读书的人,才能把书征服,而不是把读书看成累赘,当做包袱。在教学生读书的方法上,笔者特别推荐600字~1000字的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精品文章,让学生自我选择去读。这种做法,一是耗时少,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学习科目多,学习负担比较重,而读这样的一篇文章只需几分钟。不会影响到学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二是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及保持学生读书的兴趣欲望,不致于厌烦:三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比硬性规定学生读某一篇文章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它改变了学生对读书的看法:不是老师要我读,而是我自己要读。在学生的读书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之后,再根据教学大纲及相关课文,引导学生读相应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夯实,从而让学生在读书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与教育,提高文化的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持之以恒。积少成多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跬步成千里”、“积小流成江海”等,都无一例外地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道理:一要坚持,二要积累。读书也是如此,渊博的知识源自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只会让人学识孤陋。为此,在引导学生把书读好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坚持天天读书,每天可后都要抽10到15分钟的时间读书。想想看,一天15分钟,一个月按30天计算,那就是450分钟,一年就是5400分钟。“人生七十古米稀”,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5400分钟来读书啊!这5400分钟,学生从书中得到了多少有意义的启迪,积累了多少有用的素材啊!另外,每一节的语文课,笔者都设置了课前5分钟的课外“美文”交流欣赏时间,轮流让一位学生向其他学生推荐朗读。这样一来,一周6节语文课,学生就等于多读了6篇课外阅读。现在的学生的生活基本上还是“三点一线”式的,虽然也有电视、电脑、报纸杂志等,但总体上他们的生活面、知识面还是比较窄的。这样多读书也就成了学生积累、提取生活素材的一个比较直观可靠的办法。学生书读得多了。语感就强了,知识就丰富了。视野就开阔了,素材就多了。说话时就会能说会道。写作时就能旁征博引,文采斐然。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今年笔者所教的两个班,一个是重点班,一个是普通班,在学校的高一高二交叉出题评卷快速作文比赛中,这两个班的参赛的同学就显示出了极强的文学素养,重点班的三位学生分获二三等奖,普通班的一位学生获唯一的一等奖,占了得奖人数的一半。评奖结果出来后,同科组的很多老师连呼“想不到”,纷纷向笔者请教。事实上,笔者所教的这两个半班,那些入学时感觉写作文比较困难的学生,现在一般都能写到了600字左右,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读书和写作,他们肯定都能达到高中作文800字以上的要求。
  
  三、写好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书读完了。并不是一合上书本就万事大吉,笔者还提倡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以读促写。尽可能做到读一篇文章写一篇评述性(或鉴赏性)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一读有一得”。笔者之所以这样做,一是让学生记录自己读书的过程,二是借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试问在高考考试中,有哪一篇阅读(包括文言文、古诗、现代文)不是考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学生看书看得多了,鉴赏性的文章写得多了,他的能力自然就出来了,那么他还有什么阅读题不会做的呢?所以写评述性(或鉴赏性)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的过程,就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但这个做法的前提,还是要靠坚持。为此,笔者经常引用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一段话与学生共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元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综上所述,读书能提高阅读的质量,读书能提高鉴赏的能力,读书能提高写作的水平。而上面这几种能力都是要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所具备的,要学会运用的。所以,我们做教师的又怎能不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读书的效果呢?在这里,。还是引用冰心老人的一句话来结束全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其他文献
为应对全球CO_2排放量逐年增多这一严峻情况,CO_2地下存储技术也日渐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对此,针对CO_2地质封存这一技术,主要介绍了CCS技术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CO_2封存机制、泄漏问题、环境影响及其监测方案与最新防治办法,最后介绍了中美两国CO_2地下存储的最新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并对此提出各类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展望,从而为更好地发展CCS技术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明确方向。
试论“塑形”与“建线”张光玉Constructingimageandestablishingsafetyproduction¥//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铁路企业自身特色,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去年以来,我们太原铁路分局掀起了塑造形象(以下简称塑形)与...
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大不相同。请先看一组数据——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丢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  教师讲授:5%  学生阅读:10%  视听并用:20%  老师演示:30%  学生讨论:50%  学生实践:70%  学生教别人:95%  目前,大多数老师使用得最多的教学方法仍然是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即效率最低的学生平均回忆率只有5%的方法——教师讲授。为什么会出
期刊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ly building patterns of talent incentive and cultural atmosphere for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Targeted i
期刊
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它是以培养学生个性为目的,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前提,强调学生阅读活动的主体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选修课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加体现出语文学科丰富多彩的“语文味”,但同时也对教师创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认清新课改的“真面目”,充分认识选修教材的内涵与外延,而且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尤其要在学生课前准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教学引导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把新课改真正落实到选修课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