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及悬浮细胞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分析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ran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花作为一种常见的价值丰富的药用植物,近年来被广泛关注.为了建立更加稳定的红花组织培养体系,为红花中次生代谢产物的深入研究提供更加稳定、优质的实验材料.该研究以红花种子为基础,进行了愈伤组织的培养,然后分化成无菌苗,进一步通过悬浮培养得到了稳定的悬浮细胞系.并以此悬浮细胞系为实验材料,通过UPLC-Q-TOF-MS等技术手段定性分析了其中所含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在4种不同的诱导子(茉莉酸甲酯、硝酸银、水杨酸和酵母提取物)作用下的变化规律.该研究利用Progenesis QI软件在红花悬浮细胞中预测了黄酮、苯丙素、生物碱、有机酸和芳香苷类等23种同样存在于红花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产物,并进行了PCA分析发现其中11种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在诱导子的作用下发生了改变,不同诱导子对红花悬浮细胞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酵母提取物表现出相对明显的正向诱导作用.这些都为进一步研究红花的功能基因搭建了平台,也为将来寻找靶向诱导剂和实现一些有价值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能性.
其他文献
茄科Solanaceae在我国分布24属105种35变种,茄科部分药用植物含有丰富的莨菪烷类生物碱(tropane alkaloids,TAs),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该文归纳总结了茄科含TAs植物类群的地理分布、化学成分、传统疗效、现代药理活性及TAs生物合成途径等信息,利用网络关系图可视化方式进行了茄科含TAs植物类群药用植物亲缘学的初步探讨.通过分析化学分布规律可以发现,我国茄科24个属中含TAs并有药用记录的有14个属,TAs主要存在于曼陀罗属Datura、山莨菪属Anisodus、颠茄属Atrop
薯蓣皂苷元在多种植物如黄精、重楼、薯蓣、葫芦巴、闭鞘姜、箭根薯等广泛存在,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还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脏、治疗糖尿病等作用.该文围绕薯蓣皂苷元对于肺、乳腺、胆囊、肝、口腔、胃、膀胱、骨髓等部位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梳理,发现其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迁移、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生长、诱导细胞凋亡等机制来发挥效果.而天然的薯蓣皂苷元往往存在着产率低、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该文介绍了经结构修饰、剂型改造和联合用药等方法来提高薯蓣皂苷元产率及抗肿瘤活性的策略,以期为薯蓣皂苷元的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针对皂角刺现行药典标准缺项问题,对皂角刺药材和饮片进行质量标准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建立以花旗松素对照品及皂角刺对照药材为对照的薄层鉴别方法;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对皂角刺药材和饮片的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花旗松素为质控指标,建立皂角刺药材和饮片的含量测定方法.基于不同产地皂角刺药材及饮片各30批次样品的测定结果,撰写了皂角刺的质量标准草案,为《中国药典》皂角刺质量标准的修订提出建议.
白及多糖(BSP)为兰科白及属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促进凝血、抗炎抗氧化、促伤口愈合、抗肿瘤及调节机体免疫等药理活性,并且生物可降解、无毒副作用,同时具有助悬增稠、成膜黏附、包衣增溶、靶向缓释、增效减毒等辅料特性,可起到“药辅合一”的作用,在药物递送系统和创伤修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通过检索近年来BSP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BSP在新型递药系统和生物材料方向的研究进展,以期为BSP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反复硅胶、ODS、凝胶、正反相HPLC色谱等方法,从多穗金粟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对新的对映异构体和5个已知化合物.综合运用1D-NMR、2D-NMR、晶体X射线衍射、CD、质谱等方法分别鉴定为(1R,4R,5R,8S,10R)-chlo-raeudolide H(1a)、(1S,4S,5S,8R,10S)-chloraeudolide H(1b)、hydroxyisogermafurenolide(2)、4α-hydroxy-5α,8β (H)-eudesm-7(11)-en-8,12-ol
丹参炮制历史悠久,炮制方法较多.通过查阅相关本草医籍23部、历版《中国药典》、1988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和20部现行的各地方炮制规范,对其中与丹参有关的炮制方法进行整理归纳.结果 显示丹参历代有去芦头、去苗、去土、捣、剉、切、熬法、酒洗、酒浸、酒炒、猪心血炒等多种炮制方式,而现代应用以丹参生品和酒炙品为主.丹参的炮制工艺存在“一地多法”“各地各法”的现象,并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导致丹参各地饮片的质量相差较大,甚至会影响丹参饮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文研究以期为后续丹参炮制工艺的发展及临床合理用
探究高良姜素对胃癌细胞MGC803能量代谢和自噬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不同浓度高良姜素干预MGC803细胞48 h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高良姜素对MGC803细胞自噬、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法检测高良姜素对MGC803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