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tx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我校顺应时代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提出“和美教育”办学思想,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思考“和美”
  “和美”,既及“和睦、和谐”,又及“集美、臻美”,表现为“和谐而美,美而和谐”。“和睦与和谐”,是指结构的协调,即事物按照规律协调运转达到的最佳状态。它既是一个单位和组织正常运转的前提和基础,又是综合素质的本元和本质;而“集美、臻美”,是指在达到美好境界和最佳状态的前提下,用审美的眼光和创美的方法去培养“美人之美、美己之美、美美与共”的人才,它是核心素养的目标和方向。“和美”在表达上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在韵律上简洁明快,既传承着中国深厚的人文精神,又跳动着与时俱进的时代脉博;既彰显着中国人生哲学的崇高境界,又诠释了学校独特的信仰追求;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承继,又是对当今社会主流文化的弘扬。依据对学校文化的理解,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以“和美”为核心理念文化,构建校园文化,意在以儒家传统文化的精髓来滋养、引领全校师生,发展学校文化。“和美”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文化、智者文化、和谐文化、高雅文化和共赢文化,“和美”文化体现了学校求真求实、同心同乐、追求卓越的大智慧。
  二、探索“和美”
  (一)构建和美教育理念体系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学校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立足点,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结合学校师生精神和学科特色,提炼出“崇和尚美”这一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办学主张,并作出整体的规划,全力实施。从打造和美校园文化、构建和煦德育、和乐课程、和美课堂、造就和馨教师、和美家长六个方面推动和美教育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和美少年”。“崇和尚美”这一办学主张,是以全人教育为旨归,指向终身发展,奠基未来,充满活力。
  和美教育理念体系架构图:
  (二)打造和美文化育人环境
  学校从校园环境入手,努力营造“和美”的校园文化氛围,用文化熏陶人,用环境影响人。
   1.完善“一训三风”宣传展示。在学校大门正面墙上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崇和尚美”,在左侧宣傳墙上展示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呈现和美教育的内涵。
   2.展示和美教育元素。为了让师生沐浴在和美文化的氛围中,我们对学校的教学楼、功能室、景观带进行命名。宽敞明亮的和美馆,典雅质朴的和馨楼、和乐楼、美行楼、至美楼,色彩明亮的桂和园,古色古香的和美讲堂,催人奋进的和美校标,古朴厚重的和美文化墙,美伦美焕的和美宣传栏……学校橱窗、办公室走廊、教室楼道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洋溢着和谐与美的氛围,师生在不经意间便能受到美的熏陶。
  3.建设和美书香校园。我们致力于和美书香校园建设,在大厅、课室设有书桌、书架、书吧、书柜、书籍,展现有读书方法、名著导读、阅读心得、阅读之星事迹,让学生可以随时阅读交流,随时学习思考,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在和美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和”早已融入校园的一草一木,“美”流淌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三)构建和煦德育体系
  和煦德育是和美教育的灵魂,理念决定高度。和煦德育的本源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本,通过和煦德育培养和美的人。
  1.开展“和美星光少年”评选活动。和美星光少年共有八个星,分别是文明之星、勤学之星、体育之星、才艺之星、劳动之星、科技之星、乐助之星、阅读之星,它涵盖了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学校设计的“和美星光少年评比记录手册”对每个星都有评比的标准,而且人手一册,每月评比一次,既要评价别人,又有自评,既有老师评,又有家长评,充分体现了全员育人,多元评价,发展个性,展示特长的评价标准,培养身心美、品行美、智能美、个性美的“和美星光少年”。
  2.举办“和美”节文化活动。学校坚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人,开展“四周五节”校园文化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过节”形式展开,并以学校特有的文化元素冠名,营造浓郁的“节”文化氛围。“四周”即:爱心周、礼仪周、英语周、数学周。“五节”即:和美读书节、和美艺术节、和美科技节、和美体育节、和美主持人大赛。爱心周里,孩子们向身边的人献上一份爱心,表达浓浓的感恩之情;英语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进一步认识了缤纷多彩的地球村;礼仪周系列活动,让学生更加彬彬有礼,不愧于礼仪之邦后代的称号;数学周里,孩子们学习逻辑推理;主持人大赛,像一场欢乐的嘉年华,和美馆里回荡着孩子们悠扬的歌声,留下灵动的舞姿;读书节期间,同学们尽情享受着知识的大餐,与智者对话,与书籍交友;科技艺术节上,闪烁过同学们智慧的火花,展示过同学们无穷的想象力和美的表现力;体育节上,同学们洒下了拼搏的汗水,凝聚了集体的力量。
   (四)构建和乐课程体系
  课程是和美教育植根的土壤。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通过大课间活动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我们的课程设置既落实上级的科目要求,保证各级主管部门规定的课程进课堂,又充分发挥自主性与创造性,开设了旨在促进学生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学校逐步构建起“和乐课程”的结构体系,以课程打开特色学校之门,为实现“和美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诣发展,各美其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基础性课程——整合、品牌。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前提下,打破分科课程的壁垒,将各学科之间的相关内容融会贯通,使相关课程有机整合,形成课程品牌。
   2.人文素养课程——实践、研究。人文素养课程关注人文情怀、科学精神、身体素质和社会实践四个领域,学校开设有和美体育大课间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阅读考核活动。人文素养课程抓住学生成长所需的关键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开创厚积薄发、展示自我的机会。
   3.个性发展课程——兴趣、多元。为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学校开设了彩铅画、版画、插画、水印画、书法、纸工制作、轻粘土制作、合唱、葫芦丝、古筝、舞蹈、篮球、足球、武术、电脑绘画、电脑编程、3D笔制作、航模、手抄报、阅读工作坊等二十多门选修课程。学生乐学,老师乐教,师生和谐发展,共同提高。学生们无论是在学校各种大型集会、运动会,还是庆典活动、节文化活动,或是国家、省、市、镇各级竞赛活动中,都能崭露头角,为校争光,显示出学校和乐课程所达到的良好成效。
  (五)构建和美课堂
  和美课堂的集体备课路径是“确定任务,个人初备→年级研讨,形成个案→教学实践,检验个案→交流讨论,完善提高→反思总结,拓展提升。”我们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制度,给教师提供了合作、探讨、实践的途径,通过参与者思想火花的碰撞,集体智慧的分享,精华糟粕的取舍,促使教师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拓展教学的方法与思路,进一步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更好地体现教学个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和美课堂的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价质疑→拓展提升”,通过六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核心素质提升,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出自身的精彩。
  和美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设疑→议疑→解疑”。设疑:导学引入,抛出问题,设置合作学习任务。议疑:小组学习,讨论问题,集思广益合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疑:总结记录,解决问题,指导完成合作任务。
  责任编辑 邱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脂联素(APN)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72例HD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病情进行分组,妊娠期高血压组24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5例,重度
发酵床养殖是一种低成本、高产出、无污染的生态养猪模式。本文针对发酵热带来的夏季热应激问题,设计了3个层次的夏季温度调节系统,分别采用气窗自然通风、风机强制通风、喷
对于受到外部周期力、乘性和加性的二值噪声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系统,通过运用Shapiro-Loginov公式,计算出系统一阶矩和信噪比的表达式。信噪比作为加性噪声强度D2的函数,数值结
分装器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Web信息抽取中,但是当Web页面出现新的待抽取属性并且页面结构发生变化时,目前并没有一个完善的分装器能根据这种情况而做出相应调整从而抽取出新的
提出一种有效的在复杂背景和不同光照条件下从彩色图像中检测出人脸的方法。该方法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利用彩色信息和基于等腰三角形分割的方法找到可能的人脸区域。第二阶段利用二维相关系数作为对称相似性测度进行人脸认证。提出的方法能够处理各种尺寸、不同光照条件、不同的姿态及表情变化的人脸,在复杂背景的彩色图像中提高了人脸的检测速度。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获得良好的效果。
目的分析探讨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6例口腔正畸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患者
根据现场实测的路基截面数据,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路基模型,应用流变力学理论,计算出列车动荷载作用下经CFG桩加固和未经加固的路基沉降变形。结果表明:经CFG桩处理后的
为提高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建立了物流配送路径问题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流程,论述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物流车辆配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详述
以贵州独山草种场"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白三叶"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2012年季节性放牧强度处理下草地植被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高度变化上,各放牧处理间差异性不显著(P〉0.
基于1961~2010年山西62个测站逐日最低地温资料,分析了山西初霜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1961~2010年平均初霜冻日为10月7日;其分布总体表现为北早南晚,平均初霜冻日与海拔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