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梦想成真之路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高兴能够与新西兰教育促进会主任罗德·史蒂文(Rob Steven)先生及新西兰各大学的代表来到北大。我也很高兴能够代表新西兰教育部部长安妮·托利(Anne Tolley)女士。很遗憾,她这次不能到访,但是,她让我代她转达诚挚的问候。
  教育部长让我带来以下信息。自2007年成立以来,北京大学新西兰中心成为了两国学术界、商界交流的一个平台。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作为两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成果之一,我们推出了双方政府的博士研究生奖学金项目。新西兰每年资助10位中国留学生在新西兰攻读三年的博士生研究项目,同样,中国每年也资助10位新西兰留学生在中国大学完成三年的博士研究生学习。这个月,两国政府级高等教育学历互认协议续签已满一周年了。这个协定的签署促进了两国学生的交流与学习。我们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三兄弟合作关系包括新西兰的大学、中国东部的大学以及在西部省份大学的合作伙伴关系。现在,共有三所新西兰大学拥有这样的三兄弟合作关系。更多的项目正在讨论当中。北京大学正是这样一个三方合作关系的重要参与者,另外两方是新西兰的梅西大学和中国的石河子大学。国际留学生,包括中国学生,一直将新西兰看作是世界一流的留学目的国。现在,共有大概2.5万名中国留学生在新西兰的教育机构学习。过去的三年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数量以每年平均20%的速度上升。中国和新西兰教育机构的合作,以及两国学生的相互交流,是推进中新未来教育关系的核心和重要因素。
  从教育部长安妮·托利带来的信息当中,大家可以看出,新西兰很重视两国的教育关系,两国都可以从大量的教育交流机会当中受益。
  今天,是我第一次以新西兰首位华裔内阁部长的身份在中国做官方演讲。
  我出生于上海,在香港长大,1974年移民新西兰,开始在新西兰大学学习,后来成为政治家。我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激励许多中国学生去新西兰学习,并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更不要说在新西兰,要成为政治人物,简直是遥不可及的想法。在那个时候,我更习惯于别人为我的理想作出一种谦虚地表述。
  那时,家长都习惯于在别人面前吹捧别人家的孩子,贬低自己家的孩子。我母亲当时常说,我又懒又无用,不像别人家的孩子,既聪明又勤劳。直到长大以后,我才知道那只是当时的习惯,而不是人身诋毁。
  当时,我并不明白父亲移民新西兰的原因。因为在1974年的时候,我们在香港算得上是中上家庭,在海边有自己的公寓。比起1959年,我们刚从上海移居香港时的情况,真是天壤之别。
  1959年我们刚到香港时,和四十多位房客一起住在一幢楼里,共用一个厨房和卫生间。我年轻的母亲面对恶劣的环境,就下决心一定要拥有自己家的公寓。她深信,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努力工作,而孩子们必须学业有成。
  1997年是我成为新西兰第一位华裔议员的第二年,受邀回香港做官方访问。在山顶晚宴之后,由司机送我回酒店的路上,我的脑海里不期然地涌现出这样一幅图景:一个8岁的小女孩在黑暗中拉着15岁的哥哥的手,在沉默中走下山坡。他们借不到钱,又饿又怕,更怕面对母亲。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对这一幕的回忆并没有引起我悲观的情绪。在人生的旅途上,我跨出了一大步。我在新西兰全身心投入的工作终于有了很大的回报。
  新西兰给了我空间和机会去发挥潜能。我大学时代的经历尤其能证明这一点。
  新西兰的大学教育制度要求学生的积极参与,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寻根问底的态度。
  而我那个时候则习惯于死记硬背教材,不断重复的联系,习惯了那种用上百个练习题来训练自己的教育模式。
  西方文化注重对立的观点和寻找真相的过程。无论是法律体系、国会体系、媒体还是学术界,都建立在激烈的辩论基础之上。
  个人的观点如果想在西方国家被认同,都需要在激烈的辩论和寻求真相的过程中胜出。
  我记得自己在读大学一年级时很费力,刚刚及格。但是,到了第二年,我开始适应,因为我掌握了独立思考的真谛。
  我开始了解到,在高级别的学术领域,很难有绝对的对或者错的答案,只要你有寻根问底的态度,有足够的知识和信心去辩论,你就能够发挥所长。
  不言而喻,这些技巧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所必需具备的!
  在一个人人都受益匪浅的高等教育制度中努力之后,我逐渐过关,开窍,以身为华裔少数民族为傲,决心证明自己不辜负新西兰公民的身份。同时,我抱着随时需要证明自己是新西兰公民身份的心态,激发自己的斗志。
  我能够继续在社区服务工作上全力以赴,是因为多年以来有我的丈夫黄德生的全力支持、鼓励和忠告。我希望竭尽全力工作,回报新西兰,证明新西兰是一个公平的社会。另外,这也可以为相同处境的人带来信心,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潜质,实现他们及他们家人的梦想。
  1996年在全国亚裔社团拉选票的时候,我的情绪就像坐过山车。1997年3月19日,我在国会作新议员“处女演说”的时候,这种情绪达到了顶峰。在国会旁听席上,来自各地的华裔情不自禁地唱出了《龙的传人》,而我的挑战则是如何能够以平静的心情来完成演说。
  “处女演说”的开场白是:“国会之路是以鲜血、汗水和泪水铺出来的。”这反映了全世界耳熟能详的华人移民辛酸史。演说的最后一句是:“我誓以新西兰能够成为一个多元民族、有相同价值观的国家为奋斗的目标。”而我在听了其中一个旁听者的故事之后,更加坚定不移地下决心要达到这一目标。他在新西兰出生,在惠灵顿国会附近工作,但是从未在此之前踏入国会,因为国会和他没有关系。那天,华裔和亚裔的人一同踏上了要使新西兰成为多元文化国家的道路。
  在2008年的大选当中,我成为新西兰第一位赢得选区的华裔国会议员,这让新西兰的华裔参政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在这之后,我又成为新西兰第一位华裔内阁部长。
  我能够在新西兰政坛奋斗,都得益于我们激励独立思考的教育体制。
  我诚挚地邀请你们,到新西兰去体尝相同或者相似的经历。
  
  【背景链接】
  黄徐毓芳:新西兰首位华裔部长
  新西兰国家党党魁约翰·基当选总理后,在上海出生和香港受教育的黄徐毓芳,继12年前成为首位晋身新西兰国会的华裔议员后,再创历史,被任命为种族及女性事务部长,成为新西兰首位华裔部长。50多岁的黄徐毓芳的从政之路充满艰辛,从她身上可以看出华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1. 成功的关键
  黄徐毓芳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教育、勤奋、果敢,这也是并没有多少文化的父母从小向她灌输的一种价值观;同时也是世界各地的华人普遍遵循的难能可贵的价值观。
  黄徐毓芳出生于上海,5岁随家人移居香港。她会说流利的英语、粤语、普通话及上海话。1974年,黄徐毓芳的父亲来到新西兰,发现那里商机无限,于是决定举家移民新西兰,那个时候黄徐毓芳只有19岁。移民新西兰后,黄徐毓芳就读于坎特伯雷大学,父亲在圣奥尔本开了一家小餐馆,黄徐毓芳课余还帮父亲打理生意。上大学期间,黄徐毓芳结识了后来的丈夫、马来西亚华人黄德生,两人于1981年结婚。
  2. “600万女士”
  黄徐毓芳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商业硕士学位。走出大学校门,她先是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即现在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后加盟克赖斯特彻奇市的一家零售商“史密斯城”,最终,成为这家公司的财务总监。1989年,她开始涉足政坛,当选为坎特伯雷地区议会议员,因将当年坎特伯雷地区的预算大幅削减600万美元,获得了一个“600万女士”的绰号。1996年,黄徐毓芳成为首位进入新西兰国会的华裔议员。
  3. 爆发唇枪舌剑
  在议员选举中,黄徐毓芳一开始便与优先党党魁温斯顿·彼得斯爆发了唇枪舌剑。彼得斯大力宣扬反移民主张,妄称黄徐毓芳是一个“象征性”的议员。选举结束后,黄徐毓芳威胁说,如果新政府采纳彼得斯的移民主张,她将选择离开国家党。
  黄徐毓芳说,被看作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并不会使她苦恼不已,因为她习惯了这种待遇,“即便在今天,仍有一些人嘲讽我的口音和我讲话的方式”。黄徐毓芳的确不喜欢优先党贬低移民的做法,因为她切身体会过一个外地人背井离乡、融入一个新的国家有多难。在最近举行的新西兰大选中,共有6名拥有亚洲血统的议员在议会投票,这一结果显然是在强调新西兰的亚裔人口迅速增长。
  黄徐毓芳表示,她被任命为内阁部长以及亚裔议员人数增多的事实都说明,新西兰正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接纳亚洲人的国家。
  当选新西兰国会议员后,黄徐毓芳更加关注华人留学新西兰的问题。在她眼里,“华裔一直被视为沉默寡言、努力学习、不敢冒险以及没有鲜明个性的一个群体。新西兰人注重个人的重要性,喜欢直接交流,在交流中,他们不管赞成或反对,但对肯提出自己看法的人会留有印象。有疑问、有见解就要提出,这样才能引起别人的尊重和重视”。
  责任编辑 熊建辉
其他文献
美国一些大学正在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在校园里使用自行车。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布拉格堡的大学新生17岁的凯丽·加利亚尼今年8月到新英格兰大学报到时,领到了一把宿舍钥匙、一
[摘 要] 当前英国高校教师收入水平不高、收入增速缓慢,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挑战,如学科间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高级职称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偏低以及流失严重、难以吸引及留住拔尖优秀人才等。英国大学雇主协会以有效招徕及激励教师为切入点,从优化招聘策略、增加职业晋升机会、增加非货币薪酬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吸引和留住高校优秀人才的方案。  [关键词] 英国高校 教师收入 非货币薪酬    在英国,高校教师依法与
[摘 要] 在创业教育逐步在全球兴起并受到欧盟战略推动的背景下,冰岛开始了创业教育。文章主要分析了冰岛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理念、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对策。   [关键词] 冰岛 职业教育 创业教育    欧盟2000年《里斯本战略》强调,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创业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是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必备的基本技能。2007年欧洲奥斯陆创业教育日程认为,欧洲需要在职业教育中推动创业教育。冰岛
2009年英国大学录取学生竞争空前激烈,迫使一些学生作出复读和重考的决定。由于2009年英国大学落榜学生增多,预计2010年重考学生数量将上升。
英国第一份关于青少年和祖父母关系的全国性调查显示,祖父母参与家庭教育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这项由牛津大学发起的研究对1596名来自英国的11岁~16岁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
新世纪以来,韩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出台了许多重大的改革政策,从中可以看出,韩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推动高等教育体系的创新改革;提高大学的学术与专业研究能力
[摘 要] 学位授予权作为国家或某种教育机构的权利在中美两国是存在差异的。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中美两国的学位授予权管理机制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文章对中美两国学位授予权的管理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对比研究,并得出相关启示。  [关键词] 学位授予权 外部管理机制 中国 美国    学位是由国家授权的或根据某种公认办法认可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或其他学术机构授予的一种终身称号,表明称号获得
澳大利亚统计局近日公布的“国民家庭教育费”现状显示,澳大利亚国民家庭教育费的上涨远远超过了通货膨胀率的上涨,这给有孩子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
我很高兴能够面对一群年轻人演讲,你们代表着中国今天的伟大成就,你们在造就中国的未来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世界上所有的年轻人一样,你们代表着我们共同拥有的未来的希望
[摘要] 21世纪初,随着从学校到工作运动退出美国历史舞台,同时也发现技术预备教育的诸多不足,美国联邦教育部发起了大学与职业过渡行动计划,该计划不仅关注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还关注学生在教育生涯过程中的持续发展。文章主要对大学与职业过渡行动计划的背景和实施的两种典型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美国 大学与职业过渡行动    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基础上,大学与职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