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物化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的构建创意物化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的构建

来源 :启迪·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g12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要求教育者改变过于注重理论讲授的方式,让综合实践活动走进数学课堂。创意物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的兴趣,为他们提供更多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深化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本文对创意物化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的构建进行研究,以期通过创意物化活动的开展,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理念的革新,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创意物化;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评价

创意物化指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术,设计并制作出具有创意的作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将创意物化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在小学数学课中,教师应当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并注重对学生创意物化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记忆和理解数学知识,更要让他们将知识与自己的创意结合起来,以实物形式呈现学习成果,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做好评价工作,对学生在创意物化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分析与判断,并及时予以反馈,以此来增强活动效果,让创意物化成为学生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

一、精选创意物化活动主题,评价学生学习态度

在创意物化活动当中,主题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不要选择难度过高、内容过于复杂的主题,应根据学情选择合适的主题。在选择主题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考虑趣味性,思考主题是否符合小学生的兴趣。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他们的兴趣对于活动开展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在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的活动主题。精选创意物化活动主题对教师有较高要求,不仅要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更要能了解活动主题能否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能否启迪学生智慧,并能让学生有效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教师在主题活动设置期间,自己也要积极学习与思考,将创意物化主题活动合理呈现在学生眼前,并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组织“设计图案”的活动,在教学完基础知识后,为学生分发一些彩纸、剪刀、胶带等,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出具有原创性、美观性的图案,比如可以通过折叠与裁剪的方式,制作出轴对称图形,可以将某样物品放在纸上,通过平移和描边的方式,得出多个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图形。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和制作。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对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态度做出评价,以此来分析活动主题对学生的吸引力,对活动效果形成客观的认识。

二、挖掘创意物化教学资源,评价学生创新精神

创意物化活动不能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要积极地向生活拓展,教师要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搜集活动资源,将其融入到创意物化过程中去,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有创意的再加工。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十分广阔,涵盖了学校、家庭、社会多个方面,对教学资源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创意物化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必对活动的物品、材料等做出过多限制,要为学生留出充分的探索空间,并对他们对资源的挖掘与运用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是创意物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在生活及教学实践中,有很多创意物化资源值得挖掘与利用,所以教师需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并强化对学生创新精神的评价,为其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位置》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搜集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绘制一幅学校的地图。由于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生活环境不同,他们开发与运用的资源也会不尽相同。如有的学生从家中拿来了一块很大的硬纸板,用彩色蜡笔在上面进行绘画;有的学生选择了一块正方形的海绵垫,在上面画出学校的各个建筑物,如图书馆、教学楼等,并将其按照形状裁剪下来,制作了一幅“拼图式”的地图;还有的学生在地图上粘贴了学校建筑物的纸片,只要打开地图,就能够立体化地呈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则要关注学生在资源开发与利用上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对有创意、有个性的作品及时作出表扬与肯定,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三、指导创意物化过程方法,评价学生学习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较为有限,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教师要加強对学生创意物化过程的方法指导,帮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转化为真实的作品,并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对班级学情形成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教学与指导提供依据。比如在上述制作地图的活动中,学生虽然掌握了关于位置的知识,但要想制作一幅完整、合理的地图难度较大,教师要在客观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提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如怎样确定学校各个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怎样测量道路的长度?怎样计算操场的面积?既要注重学生本身能力的发挥,又要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帮助,以此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

对学生进行评价期间,教师需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并能结合创意化过程的开展,对进行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同时也要增加对学生学习态度、表现等各个方面的评价,要能通过评价,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教师而言,评价方法也要不断创新,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成绩,要综合考察,确保评价的有效性。

四、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在课程课程教学实践中,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小组对课题展开讨论与探究,并能通过讨论与实践,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力[3]。小组合作也是学生传递与累积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提升综合能力。在分组后,小组成员积极开展各项任务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自我综合能力,确保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在小组任务布置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布置家乡河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然后合理分组,让学生根据任务展开探究。小组成员在任务开展过程中,需要积极展开调查工作,调查内容包括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等各个方面[4]。在调查过程中,有的小组发现河水污染现象严重,有的小组发现河流蕴含着文化历史,还有的小组则从灌溉的角度出发进行总结与归纳。但是无论学生的调查结果如何,教师要求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调查报告已美术作品的形式进行展现,并在班级中进行分享与展示。学生在任务开展期间,可以共同商议调查方法与周期,合理分配任务,在美术作品制作期间,也要发挥每一个成员的智慧,要让学生能通过创新创意,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达到“创意物化”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创意物化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的构建,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推动数学课程走向课外、走向生活,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制作实物的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通过活动评价多角度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高质量地达成“创意物化”的教学目标。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来说,提升创新能力十分重要,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利用好创意物化资源,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玉贺. 基于创意物化能力培养的初一信息技术小组合作互助式教学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1.

[2]钱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创意物化[J].小学教学研究,2019(31):94-96.

[3]蒋敏. 搭建"创意"舞台,散发"物化"魅力--创意物化视角下的"奇思妙想服装秀"设计指导课[J]. 2021(2019-37):135-136.

[4]刘琨. 核心素养下构建区域4+X素养课堂的育人价值及实施——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J]. 2021(2020-11):71-7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都需要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前提下优化对于知识内容的学习,理解,而且在当前教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都需要对于不同的教学改革的目标进行合理的落实,通过改变不同的教学的方式,能够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学习地位,因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指导原因。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转变课堂风格;强调前置学习;完善课堂设计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有效提
期刊
【摘要】数学学习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学习内容,在小学阶段中小学数学在教学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于小学阶段,教师可以更好的结合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与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课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专业素养也越来越高。下面针对“互联网+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展开探究。【关键词】“互联网+多媒体” 小学阶段 数学教学 有效性课堂【正文】“互联网+多媒体”的的教学方式更加深刻,赋予了数学教学新的
期刊
期刊
期刊
会议
报纸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