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段阶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习惯养成不仅影响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而且影响以后乃至将来的一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明确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经调查,居住在我地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即使闲暇时也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等。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 下面,我结合个人的工作实践,来谈一谈,仅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给孩子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从小注重习惯养成。作息时间表,其实就是给学生订生活,学习规矩,即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休息。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孩子不玩痛快,学习时就不会很好集中思想,也不会精力充沛。
  从小培养学生做作业时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应该有意识的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做起,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不依不靠,学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学习方面,就遵循古人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给人鱼吃,不如告诉人打鱼的技术。培养学生也是这个道理。至于碰到实在不会做的题目,老师只是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孩子多思考几种可能性,但从不告诉学生答案,迫使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做完作业,自己检查的习惯。学生做完作业后,我的具体做法是,例如数学,要求孩子看一看计算是否准确,单位换算是否搞错,应用题的算式列得可对,训练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去订正过来;语文要求孩子看看字是否写错,作文写好后主要是自己去读,看语句是否通顺,让别人看了文章后得到了什么启迪和感想。
  二、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家长要有正确的态度。家长要支持、鼓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正确认识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不是为了减轻成人的劳动,而是为了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责任感、义务感、独立性、自信心等良好品质。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做。当然,成人要给以具体指导、帮助,督促孩子按时把事情做好,千万不可包办代替。
  适时地进行表扬。当孩子认真地做完一件家务事,要及时地给以肯定,最好的方法是让全家人一起欣赏孩子的劳动成果,使他产生自豪感,或亲切的拥抱,夸一声“真能干”。千万不要用金钱或物质刺激的办法。
  三、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是长期教育的结果,它对学生预防疾病、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积极作用。在培养学生卫生习惯上,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制度促进行为
  老师反复强调不要乱扔纸屑、不要随地吐痰,要讲卫生爱清洁,要保护环境的卫生。可是,仍然有一些学生就是改不了。这是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尤其是对刚进学校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什么叫卫生,根本就不懂。为此,作为学校或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耐心的教育和培养。学校要制定出卫生清洁制度、学生个人卫生制度和每天晨检制度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这些制度,学校一定要严格执行,以制度促进学生行为的养成。
  2、培养学生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习惯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比较长,双手接触到很多的东西,双手和指甲或多或少占上尘土或不干净的东西。如果学生玩耍了以后不洗手就拿食物吃,这时就容易把细菌和寄生虫卵连同食物一起吃到肚子里去了。所以,小学生经常出现肚子痛,原因就是吃了受污染的东西引起肠胃炎或蛔虫病。根据一些学校抽检结果表明,我国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学生蛔虫病的患病率达百分之十几以上。为此,教育学生讲卫生爱清洁、勤洗手、剪指甲十分重要。我们通过晨检及经常性的卫生宣传教育,强化了学生的卫生观念和卫生意识,逐步培养学生自觉养成习惯,现在绝大多数的学生己经养成了讲衛生爱清洁,勤洗手,剪指甲的良好习惯。
  四、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体育锻炼主要是指以班为单位,以锻炼小组的形式,在班主任的组织和领导下,由班干部或体育小组长直接负责开展的一种体育活动。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促使小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两操习惯的培养。两操是指早操和课间操。两操是学生经常性体育锻炼的重要内容之一,按国家统一规定,正式安排在学生的作息制度中,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积极参加。
  利用运动竞赛提高身体素质。运动竞赛是各项运动比赛的总称,是学校体育工作和学校文化教育活动的一部分,也是体育锻炼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竞赛可以全面检查学生平时体育锻炼开展的情况,检阅学生体育锻炼的成果,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学习切磋,提高运动水平;可以推动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活跃校园的文化生活,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友爱、合作,巩固学生的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并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社会、学校、家庭也是儿童生存、学习、成长的环境。他们都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者之间如果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标准,教育目的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从而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紧密配合。要注意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可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增加学识,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艰巨的工程,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一定要帮助他们打好地基,塑好骨架。我们相信,只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即便培育出的不尽是名贵之花,那也一定会是春色满园。
其他文献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只有对物理感兴趣了,学生们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调动起学生兴趣的课堂才是有活力的课堂,带着兴趣的学习才是发自内心的学习。如何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学生对我们的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本文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
期刊
面对急剧发展的国际形势,为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能力的培养变得日益重要了。我们应如何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的课题。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说过去的教育一点也没有培养创新能力,而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进行和得到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首先要培养他们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这种意识、精神是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
期刊
由核盘菌(Scler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引起的菌核病是油菜的一种最主要的病害。目前高抗材料缺乏、油菜抗菌核病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尚未找到关键的抗病基因。目前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是纺织原料的主要来源,具有相对较强的抗逆性,然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盐碱化、水资源匮乏逐渐成为制约棉花产量、影响棉花品质的重要因素
逆反心里是个人或集体对某种事物或结论、行动所产生的逆向反映情绪。其表现多是怀疑、抵住和不满,甚至在行动上反抗。班级管理中常常遇到表扬班级好人好事或褒奖某些同学时,却引起大部分学生的不服气甚至反感,但当你批评班级的坏人坏事或惩戒某些学生时,反而引起一部分同学的同情和怜悯。这种逆反现象在班级一旦出现,班主任工作将陷入困境。此时,班主任如何去语重心长,如何去苦口婆心,班级工作将一事无成。为何会出现这种现
期刊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如果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出现教师说教过多,高控制等问题;而过分的强调幼儿的主体作用又会出现幼儿的学习过程过于松散、难以获得有价值的学习经验等问题。那么我们应如何巧妙地将两者加以平衡?  [关键词]教师 自主活动 实踐活动 自由游戏 自由选择 玩具  尊重幼儿,让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是新《纲要》所倡导的理念。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老师经常要么过于让幼儿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