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1H-吡唑-5-甲酸与取代噻二唑-2-氨的酰胺化合物的合成及生长素活性

来源 :应用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rs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一锅法"合成3-(4-甲氧基苯基)-1H-5-吡唑甲酸乙酯,分别将吡唑环上1-位甲基化、4-位氯代后水解,得到2种吡唑羧酸;以取代羧酸和氨基硫脲为原料,三氯氧磷为脱水剂,合成6种5-取代-2-氨基-1,3,4-噻二唑化合物;再将吡唑结构单元及1,3,4-噻二唑结构单元以酰胺键结合在一起,合成了12种新的酰胺化合物,目标产物最终收率可达50%以上。用元素分析、IR和1HNMR测试技术确定了其结构。用小麦芽鞘法测试其生长素活性均不高,有的对小麦芽鞘生长显示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选择带结构负电荷的蒙脱土和带微量结构负电荷的高岭土,研究了其对Pb2+的吸附性能,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研究表明,蒙脱土和高岭土吸附Pb2+的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
用磷钼酸与咪唑合成了一种新的杂多酸一有机电荷转移盐(C3H5N2H)3[PMo12O40].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固体漫反射光谱、电子自旋共振及热分析等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用单扫
利用荧光光谱及红外光谱研究了硅钨杂多酸与氧氟沙星分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溶液中硅钨酸分子与氧氟沙星生成新的配合物,导致氧氟沙星溶液荧光的猝灭,其猝灭类型主要为静态
设计合成了4种N,N-二(8-黄酮甲基)香叶胺类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NMR、MS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确证。采用MTT法考察了目标化合物对K562(白血病细胞)和SMMC7721(肝癌细胞
对筛选的假丝酵母菌株Candida.sp.GXU08所产脂肪酶催化15-羟基十五烷酸甲酯合成环十五内酯进行了研究,使用超声震荡将脂肪酶酶液分散到环己烷中,以此形成水/有机溶剂乳化体系,考察
以钛酸丁酯作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及浸渍-提拉法在载玻片上制备SrO-TiO2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测试技术表征了SrO-TiO2粉末的结构,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
以激光动态光散射法考察了气相SiO2在不同pH值的H2SO4和NaOH介质中的分散平均水化粒径与表面Zeta电位及二者间的关系。Zeta电位数据表明,气相SiO2在水中分散的表面硅羟基的等
由甲苯二异氰酸酯、丙烯醇和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醇合成了3种可聚合非离子表面活性剂(Ⅱ-PEG400、Ⅱ-PEG1000和Ⅱ-PEG2000),用FT-IR对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聚乙烯醇
合成了11种γ-氨基丁酸异硫氰酯偶联去甲斑蝥素与取代苯胺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 NMR和HR—MS测试技术确证。抗惊厥活性初步测定表明,化合物Ⅱ2、Ⅱ3和Ⅱ8显示了较强的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