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大海

来源 :故事作文·低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2018年8月10日 晴  放暑假了,妈妈带我去陇南市文县探望参加扶贫工作的爸爸。这里风景如画,是个旅游的好地方。  我和妈妈、奶奶、姐姐一起从兰州出发,坐火车到四川姚渡火车站下车。在车站我见到了思念已久的爸爸,爸爸抱着我转了一大圈,显然也是很开心的。爸爸带着我们参观了他扶贫的地方——大盘峪村。我们一起来到当地一家农户做客,农户一家人热情好客,给我们煮了自家种的玉米,那玉米有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
摘 要: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为新生代农民工提升能力素质的学习与培训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式,然而,目前面向新生代农民工设计开发的在线教育资源非常少,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在线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微信几乎是每个农民工都会使用的社交软件,基于微信开发设计在线资源,既能降低学习门槛,又方便农民工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学习。文章开发了专门面向农民工的微信公众号“跃龙门GZU”,设计开发了微课堂
我的房间里有一张大床,大床上面还有一条舒服的被子。朝南有一扇大大的窗户,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来的时候,就像在叫我:“快点儿起床,太阳晒屁股啦!”窗户上有一幅好看的窗帘,它不仅能遮挡阳光,还是我捉迷藏的好帮手。挨着窗户放着我的书桌和书柜,这里是我每天“战斗”的地方。书柜里有许多我爱看的书:《小王子》《秘密花园》《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正是因為有了这些朋友,我才看到了精彩的世界。我的房间虽然不豪华
张大千的书法以行楷和行书见长,他的书法多得魏碑的凝重雄强之气,熔南北碑帖于一炉,将自己豪放磊落的性格凸显于书道之中。其书法形成内敛、古拙、多变、出新、笔力遒劲而秀逸的“大千体”,具有结体险峻、用笔灵活、以“点”代“线”、“一波多折”的造型特点。  “大千体”书法在碑学书法“壮美”的共性中更具有“华美”的个性。学习欣赏张大千书法需充分认识其特点,才能把握其质朴、华美的实质。“点”、“线”是组成书法字
我一直以为煎鸡蛋很简单,今天我决定下厨煎一回荷包蛋。  我先打开煤气灶,把油倒入锅里,不一会儿锅里面的油就开始蹦蹦跳跳,像一个个快乐的小精灵在跳舞!然后我拿出两个圆溜溜的鸡蛋,“啪啪”敲两下掰开蛋壳,鸡蛋“刺溜”滑进了锅里。顿时,锅里发出了“嗞嗞嗞”的声音,原来是锅里的鸡蛋在“唱歌”呢!伴随着美妙的歌声,鸡蛋渐渐地变成金黄色,荷包蛋已经成功一大半了,原来煎荷包蛋是如此的简单啊!  就在我得意忘形的
编者按  201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伟大日子,为纪念和感谢军人为党和人民作出的伟大贡献,在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之际,《现代艺术》杂志社推出专题策划,推介一位德艺双馨的老将军——来自眉山仁寿的魏伯良老将军。  魏老将军十五岁参加革命工作,十八岁加入人民海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人民海军潜艇部队第一批潜艇战士,在海军部队服役四十二年。1988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退休之后,魏老将军可
又名伊尔根觉罗·尔倩,满族人,从事漆器事业四十二年,现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及成都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民进书画院工艺美术专委会主任,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聘为“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漆艺”传承人。  红楼十二金钗图,均以上等细木做胎,用传统雕漆三灰三磨做漆灰底,
说及春节是多少人的快乐,又牵及多少人的回忆,有多强的影响力,又承载了多少习俗和传统,大家是有目共睹的。阅历尚浅,无法挥毫蹴成春节面面观,但在我看来,春节更像一道压轴菜,重在色、香、味。  色  红,这种历经沧桑起落的大色,是最容易让人联想的春节之色,但却有人嫌其俗,有人嫌其艳。临近春节,我回家走到小区门口,一身大红袄的张大娘就热情的跟我打招呼“回来啦”,我笑答。抬眼就见小区绿树上挂起了精致可爱的小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宜宾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宜宾市电视艺术家協会常务副主席。创作的大型历史文献片《抗战时期的中央博物院》荣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金熊猫亚洲制作提名奖。纪录片《国立剧专在江安》获纪录中国金牌奖、纪录片《寻吟东巴》获中国民俗文艺“山花奖”,纪录片《文博大家曾昭燏》获四川省政府优秀奖,纪录片《远逝的僰人》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2011年荣获“四川省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20
朱常棣先生是1938年生人,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借此,我们得到一个机会,可对其艺术生涯作一次巡礼了。先生早年求学于成都工学院,大学毕业后拜成都花鸟画名家朱佩君为师,学习中国画。从那时算起,先生已相伴笔墨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在这漫长的人生岁月中,他创作了难以计数的作品。其作以广泛的题材、丰富的图像,镌刻了其个人艺术发展的轨迹,留下了时代变迁的烙印。从其投师经历可见,朱常棣是从花鸟画入手开始学习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