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假过后,又要有一届学生进入高三总复习,为明年的高考拼搏。有的学生却在这关键的时刻畏敌如虎,唉声叹气,隐隐有望峰息心之意。一名不大自信的学生在求助信中写道:
高二一结束,我们这一届就要真正面对残酷的高三了。高三,有人说它是决定未来命运的战场,但我预感那可能是我的滑铁卢。有老师在私下里说,根据往年的统计,学生的高考成绩早在高二下半学期就“定格”了,高三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话让我很失望,因为我高一的时候成绩还能排进班里前5名,年级前60名,但高二成绩下滑,下半学期期末考试,我的成绩落到了班里第22名,在年级则排在第200名之后。如果我的成绩真的“定格”了,高考肯定没戏,那么高三这一年的艰苦拼搏对我还有什么意义?这样的念头折磨着我,令我不能集中注意力复习,心情也坏到了极点。
可以看出,这名学生的自信心在动摇。有不少老师和家长反映,面对高考,平时成绩中等的学生最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极大地影响了复习进度和学习效率,等到真的走上高考的考场,也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因此,解决他们的信心不足问题乃当务之急,家长朋友一定要引起重视。
我们知道,学习成绩的好坏一般取决于三个因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
关于学习态度,爱迪生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他怎么可能是别种样子呢?”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所有一切都来源于心中所想。人的头脑就是这样神奇,输入什么信息,它就产生什么结果。心里总想自己的成绩上不去,现在就定格了,还有什么斗志?怎么会不放松学习?就算硬着头皮学下去,效率也不会高,成绩自然会越来越糟糕;如果满怀信心,每天脚踏实地学习,积极配合老师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查漏补缺,取长补短,成绩自然会越来越好。学习态度也是学生对自己的心理暗示,每天提醒自己要充满活力,充满力量,就会精力充沛,精神抖擞;反之,每天在心里唉声叹气,想象自己高考落榜的惨相,自然会无精打采,垂头丧气。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能看多远,就能走多远”。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积极,等于未上战场就缴械投降,实为高考生的心理大敌。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不变的关键点是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和课后消化,高三总复习也不例外。课前预习,即通过阅读老师将要在课堂上讲授的教材内容,初步熟悉课程内容,找到听课和理解的重点、难点、疑点,记下自己的困惑和薄弱环节,带着问题进课堂。认真听课,即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记下课文的要点、重点、难点,以及老师的解释、提示和见解。课后消化,即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积极的回顾和必要的重新学习,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总体理解,减少遗忘。需要提醒的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刚开始遗忘得较多、较快,以后遗忘得较少。根据这个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比如,课后5~10分钟最好进行第一次复习,当天晚些时候或第二天进行第二次复习,一个星期左右时进行第三次复习,一个月左右时进行第四次复习,半年左右时进行第五次复习,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对抗遗忘。一般高三的复习节奏正是根据这个节奏安排的。
努力程度,不是指花在学习上的时间长短,而是指学习效率的高低。要提高学习效率,就要有一个科学的学习计划和生活计划,并以坚强的意志去落实。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制订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计划要有具体的时间段和翔实的内容,每项内容要有具体的目标,不能笼统地说“好好学习某某章节”,而要说“我一定完全弄懂某某章节,考试不失分”。每天都要习惯性地提醒自己“我今天的目标达到了吗”,使理智、冷静的心智系统保持警觉,强化意志,摆脱外界的干扰。
第二,给自己一点压力。执行学习计划本身就是压力,而且是有益的压力,可以获得成就感,还可以有效减轻对高考的焦虑。
第三,正确看待高考结果。高考是决定人生走向的十字路口,但不是人生成败的决战。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放弃努力,更不会有成绩“定格”的苦恼。脚踏实地地复习,信心满怀地应考,坦坦荡荡地接受结果,就算高考成绩不理想,也无愧于心。
总之,所谓学生成绩在高二下半学期“定格”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学生和家长都不必太在意。
【编辑:陈彤】
高二一结束,我们这一届就要真正面对残酷的高三了。高三,有人说它是决定未来命运的战场,但我预感那可能是我的滑铁卢。有老师在私下里说,根据往年的统计,学生的高考成绩早在高二下半学期就“定格”了,高三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话让我很失望,因为我高一的时候成绩还能排进班里前5名,年级前60名,但高二成绩下滑,下半学期期末考试,我的成绩落到了班里第22名,在年级则排在第200名之后。如果我的成绩真的“定格”了,高考肯定没戏,那么高三这一年的艰苦拼搏对我还有什么意义?这样的念头折磨着我,令我不能集中注意力复习,心情也坏到了极点。
可以看出,这名学生的自信心在动摇。有不少老师和家长反映,面对高考,平时成绩中等的学生最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极大地影响了复习进度和学习效率,等到真的走上高考的考场,也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因此,解决他们的信心不足问题乃当务之急,家长朋友一定要引起重视。
我们知道,学习成绩的好坏一般取决于三个因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
关于学习态度,爱迪生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他怎么可能是别种样子呢?”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所有一切都来源于心中所想。人的头脑就是这样神奇,输入什么信息,它就产生什么结果。心里总想自己的成绩上不去,现在就定格了,还有什么斗志?怎么会不放松学习?就算硬着头皮学下去,效率也不会高,成绩自然会越来越糟糕;如果满怀信心,每天脚踏实地学习,积极配合老师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查漏补缺,取长补短,成绩自然会越来越好。学习态度也是学生对自己的心理暗示,每天提醒自己要充满活力,充满力量,就会精力充沛,精神抖擞;反之,每天在心里唉声叹气,想象自己高考落榜的惨相,自然会无精打采,垂头丧气。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能看多远,就能走多远”。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积极,等于未上战场就缴械投降,实为高考生的心理大敌。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不变的关键点是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和课后消化,高三总复习也不例外。课前预习,即通过阅读老师将要在课堂上讲授的教材内容,初步熟悉课程内容,找到听课和理解的重点、难点、疑点,记下自己的困惑和薄弱环节,带着问题进课堂。认真听课,即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记下课文的要点、重点、难点,以及老师的解释、提示和见解。课后消化,即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积极的回顾和必要的重新学习,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总体理解,减少遗忘。需要提醒的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刚开始遗忘得较多、较快,以后遗忘得较少。根据这个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比如,课后5~10分钟最好进行第一次复习,当天晚些时候或第二天进行第二次复习,一个星期左右时进行第三次复习,一个月左右时进行第四次复习,半年左右时进行第五次复习,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对抗遗忘。一般高三的复习节奏正是根据这个节奏安排的。
努力程度,不是指花在学习上的时间长短,而是指学习效率的高低。要提高学习效率,就要有一个科学的学习计划和生活计划,并以坚强的意志去落实。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制订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计划要有具体的时间段和翔实的内容,每项内容要有具体的目标,不能笼统地说“好好学习某某章节”,而要说“我一定完全弄懂某某章节,考试不失分”。每天都要习惯性地提醒自己“我今天的目标达到了吗”,使理智、冷静的心智系统保持警觉,强化意志,摆脱外界的干扰。
第二,给自己一点压力。执行学习计划本身就是压力,而且是有益的压力,可以获得成就感,还可以有效减轻对高考的焦虑。
第三,正确看待高考结果。高考是决定人生走向的十字路口,但不是人生成败的决战。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放弃努力,更不会有成绩“定格”的苦恼。脚踏实地地复习,信心满怀地应考,坦坦荡荡地接受结果,就算高考成绩不理想,也无愧于心。
总之,所谓学生成绩在高二下半学期“定格”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学生和家长都不必太在意。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