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评价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康复治疗评定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专科2个年级168人,分别采用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操作技能成绩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可用于康复治疗评定的教学。
[关 键 词] 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法;康复治疗评定;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127-01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簡称SP),又称为模拟病人,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标准化病人培养了爱心、细心和耐心,学习尊重患者,提高与不同患者沟通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临床案例为素材,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景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案例中归纳出一般原则,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方法。康复治疗评定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需要学生较多地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操作技能方面的要求也比较多,因此,在教学中应用了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
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专科学生2014级96人、2015级72人,教材均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张绍岚主编《康复功能评定》,两届学生的授课教师和带教教师相同,学时数相同,两届学生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于课程结束后实施问卷调查,填写后当场收回。
(二)方法
2014级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2015级为实验组,采用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培训标准化病人,标准化病人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同时设置一些问题,模拟临床常见的功能障碍;同时为标准化病人设计剧本,标准化病人要熟悉剧本,掌握功能障碍特点,能真实地演示出相应疾病的功能障碍;按照剧本内容反复演练,然后通过临床上常见的康复案例导入,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任务(即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然后找出一些新的知识点,由教师进行引导、讲解、演示操作。由学生扮演标准化病人,操作中学生要模拟病人的主要功能障碍,教师进行演示操作,同时模拟临床上常见的障碍进行评定。学生4个人一组,由组长负责统筹安排,负责本组每个学生的操作,在问诊时可能缺乏条理性或者提出与所设计病例无关的问题,这就需要标准化病人能够机智灵活地回答提问。要求每组同学在20分钟内要完成对“标准化病人”的问诊、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和再评定,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遇到问题时与学生或指导教师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师也可通过巡视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根据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评定指标
包括操作技能成绩考核和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采用自行设计的康复评定教学反馈意见表,课程结束后实施问卷调查,填写后当场收回。问卷包含20个项目,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课堂的气氛、接受程度、参与度等20个方面组成,每项分为非常不满意、稍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5个级别,分别对应1-5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满意度也就越高。
二、结果
(一)操作技能成绩
操作技能成绩显示(见表1),实验组操作技能成绩优秀率(80~10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二)调查问卷
在课程结束后,对所有学生实施问卷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显示,实验组满意度得分优秀率(80~10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学生更容易接受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法,此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讨论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对康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掌握更加完善,同时学生的学习和操作练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应急处理能力等进一步提高,为以后的实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中,可以实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与临床实践更好地衔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沟通技巧,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邵永祥.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在医患沟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3):90-91.
[2]郝萍.案例教学法在护理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13(1):13-15.
[关 键 词] 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法;康复治疗评定;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127-01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簡称SP),又称为模拟病人,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标准化病人培养了爱心、细心和耐心,学习尊重患者,提高与不同患者沟通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临床案例为素材,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景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案例中归纳出一般原则,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方法。康复治疗评定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需要学生较多地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操作技能方面的要求也比较多,因此,在教学中应用了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
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专科学生2014级96人、2015级72人,教材均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张绍岚主编《康复功能评定》,两届学生的授课教师和带教教师相同,学时数相同,两届学生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于课程结束后实施问卷调查,填写后当场收回。
(二)方法
2014级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2015级为实验组,采用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培训标准化病人,标准化病人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同时设置一些问题,模拟临床常见的功能障碍;同时为标准化病人设计剧本,标准化病人要熟悉剧本,掌握功能障碍特点,能真实地演示出相应疾病的功能障碍;按照剧本内容反复演练,然后通过临床上常见的康复案例导入,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任务(即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然后找出一些新的知识点,由教师进行引导、讲解、演示操作。由学生扮演标准化病人,操作中学生要模拟病人的主要功能障碍,教师进行演示操作,同时模拟临床上常见的障碍进行评定。学生4个人一组,由组长负责统筹安排,负责本组每个学生的操作,在问诊时可能缺乏条理性或者提出与所设计病例无关的问题,这就需要标准化病人能够机智灵活地回答提问。要求每组同学在20分钟内要完成对“标准化病人”的问诊、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和再评定,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遇到问题时与学生或指导教师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师也可通过巡视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根据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评定指标
包括操作技能成绩考核和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采用自行设计的康复评定教学反馈意见表,课程结束后实施问卷调查,填写后当场收回。问卷包含20个项目,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课堂的气氛、接受程度、参与度等20个方面组成,每项分为非常不满意、稍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5个级别,分别对应1-5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满意度也就越高。
二、结果
(一)操作技能成绩
操作技能成绩显示(见表1),实验组操作技能成绩优秀率(80~10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二)调查问卷
在课程结束后,对所有学生实施问卷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显示,实验组满意度得分优秀率(80~10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学生更容易接受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法,此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讨论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对康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掌握更加完善,同时学生的学习和操作练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应急处理能力等进一步提高,为以后的实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中,可以实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与临床实践更好地衔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沟通技巧,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邵永祥.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在医患沟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3):90-91.
[2]郝萍.案例教学法在护理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13(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