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chu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97-01
  近年来,我们如皋地区正在研究、推进“活动单导学模式”,所谓“活动单导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实际条件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掌握知识技能、体验过程方法、发展情感态度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活动单”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技术关键,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最关键因素。“活动单”的一般结构包括课题名称、学习目标、活动方案和课堂反馈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活动方案”是“活动单”的主体,它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通过创设好的活动情境,才能设计好的活动方案。下面结合教学一线的十个案例和本学科的特点谈谈几种活动情境的创设。
  1.创设游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演示动画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情境之一,如果我们能将多媒体展示的动画过程设计为学生的游戏活动,那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1:“分子与细胞”模块中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知识点的教学
  氨基酸分子结构通式教学片段:将氨基酸分子类比为一个人,请同学伸直上肢与肩平,面朝大家。他的两只手分别代表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下肢代表氢,头部代表R基,每个人头面部特征不同,相当于R基不同。
  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式教学片断:请一组学习小组同学手拉手,因每个同学代表一个氨基酸分子,故相邻的同学拉起手则相当于氨基酸分子的缩合反应。教学中老师还可以用吸了水的海绵为道具,让相邻手拉手的同学挤压,脱水现象可以直观地表现出来。通过这一简单的小游戏,学生很快理解手相连的部分相当于肽键,排成一排好比形成了一条肽链,肽键数目等于这排同学数减去1,一条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好比这排同学中位于队伍首尾端的同学各有一个手臂是游离的。
  案例2:“遗传与进化”模块中DNA分子结构的教学
  对于DNA分子两条链反向平行关系,教学中很多情况下是教师将这一结论强加于学生,不管学生理不理解,只要他们能记住就行。长此下去,学生很可能不是主动的、感兴趣的去学生物知识,而是死记硬背,生物课堂变成了“死”课。对于这一知识点,笔者没有忽视,而是寻求突破口,开展小游戏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课堂上让每一个同学把自己模拟成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左手握拳代表磷酸分子,躯干部分代表脱氧核糖,右手代表碱基和氢键。老师简单演示后,学习小组(8人)按要求演示:各4人平行起立,面朝黑板,模拟DNA的两条链,一条链上的4位同学分别将左手搭在前一位同学的左肩上,另外4位也同样表演,模拟DNA的基本骨架;8位同学分别把右手手掌张开,五指并拢,右手臂平举,并与身体在同一个平面上,模拟碱基及氢键。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代表DNA两条链的学生站立方向相同,那么碱基之间氢键都在学生身体的同侧,也就没法实现两例同学之间的握手,即碱基的互补配对。经过这个小游戏,同学们深深地体会到,必须两列平行的学生站立方向相反才能实现碱基的互补配对,也就意味着DNA的两条链必须是反向的,才能实现两条链上的碱基配对。
  2.创设动作情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
  创设动作情境就是让学生制作生物模型。教材中只有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和DNA分子模型,太单调、太少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可以创设多种动作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解感悟能力。例如,指导学生制作氨基酸分子机构模型,ATP分子结构模型,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分裂模型,DNA的转录、翻译模型,受精作用模型等等。正所谓只要我们敢想的,就会有同学们敢去做的。
  案例3:“分子与细胞”模块中有丝分裂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规律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6-8人),每组分到红、白吸管各4支,进行建立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建构。原本教材中设计用橡皮泥的方式模拟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橡皮泥远没有吸管方便。因为橡皮泥要先塑造成染色体形状而且活动中容易变形,而吸管本身的形状就类似染色体,它中间能弯曲的点可以看作为着丝点,用双面胶可以固定两支吸管的“着丝点”,非常直观地表示出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和行为变化,同时购买吸管和透明胶也便宜且方便。
  无独有偶,教学中发现,用吸管这一材料代表染色体来开展“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的活动更好。有了“分子与细胞”模块中有丝分裂的模型建构活动做基础,在“遗传与进化”中我们分别用红、白两条颜色的吸管代表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用剪刀改变吸管的长度来代表非同源染色体。教学中像什么同源染色体、四方体的概念,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现象无需老师多讲,您只要大胆放手让同学去建构,同学们均能顺顺当当的将活动单上的要求演绎的淋漓尽致!甚至,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吸管上贴上标签,标上基因,就可以模拟基因在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直观的观察到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行为,从而顺利地归纳出遗传规律。
  案例4:“遗传与进化”模块中染色体组相关知识的教学
  染色体变异这节内容中,学生普遍反映染色体组的概念难于理解与掌握。为了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积极的思维体验,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笔者想到了利用扑克牌这一小道具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染色体组的概念。
  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按照花色对一副扑克牌进行分组(不将大小王算在内,一副扑克牌可以分成四组:黑、红、草、方,每组13张)。
  引导学生分析:这样分组后的四组牌的特点。首先,每组中的13张都是各不相同的,从1—13,没有重复的数字出现。其次,每副牌中一共有13种数字,分组后的每组中也都有13种数字,即这样的一组扑克中包含了一副扑克中全部的数字种类。
  类比分析:从4组中拿出两组,类比为一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将这些染色体按照刚才分扑克牌的方法进行分组,之后进行类比分析,总结出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具有的特点。第一每组中的13条都是非同源染色体,没有成对存在的,他们的形态、大小和功能都各不相同。第二他们包含了细胞中全部的染色体种类,也就携带着这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所必须的全部的遗传信息。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67-02  一、导学案的含义与重要性  “导学案”即“导学方案”, 它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积极的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它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也是英语备课组全体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导学案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所重视的不是教师如何教,而是更
期刊
【摘要】英语书面表达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本文从一堂英语作文课的教学设计来反思中职英语课堂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任务型教学贯穿其中,引导学生逐渐建立书面表达的基本框架,激活相关词汇,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方式完成写作任务,并当场展示,及时评价反馈。  【关键词】中职英语 课堂作文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中外广告名作欣赏》(以下简称广告欣赏)是我校广告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考查课程。针对目前课程的现状进行教学思路调整和教学内容设计,对课程内容进行循序渐进的归纳,加入实践部分,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字】广告欣赏 实践 创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121-02  一、课程现状分析  1.《中外广告
期刊
【摘要】在初中历史学习中,课堂教学是主要阵地,也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善用新课导入,可以渲染氛围,能够将学生引入学习意境中,让学生受到情感刺激,从而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唤起学生好奇心与探知欲,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教师应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趣、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关键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80-01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因地理课程自身特点的影响,如研究对象特征的多要素综合性、区域差异性、時空广大性等,加之学生因认知水平、生理与心理特点制约,所以学生会出现不同错误。实际上,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一种美,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依据,提供难得的教育机会。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正确认识学生的
期刊
【摘要】在以“学案导学——自主探究”为基本框架的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生生、师生互动点评,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充分体现“做学教”的课堂改革模式,尝试与探索新形势下互动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的好处是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学生的终生学习都有积极意义。 放手让学生
期刊
【摘要】有道是“教”字成功,必“备”字先行。新教师最初涉及教学,就要从基础抓起,要上好课就必须先学会如何备好课。这是走上教学成功之路,这是专业化成长之桥。备课不仅是教师整个教学活动的备课是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预先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有了这个预备过程,才能把课上好。  【关键词】备课的定义 重要性 备课方法 注意点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改革才有生命”,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培养学生“主体性”和自学能力是当今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来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扶”是为了“放”的目的。  【关键词】历史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本文以2013年省级精品课程《中药制剂生产技术》(http://221.2.164.220:18888/zyzy/4/sb/main.asp)为例,探讨了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思路流程、教学方法及教学反思。  【关键词】高职 专业课程 信息化 教学设计 中药制剂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245-03
期刊
【摘要】介绍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学生在完成基本实验的基础上,自主选择部分实验项目的改革经验。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 选课  【基金项目】2010年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NITJY-201035)。  【中图分类号】O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93-01  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的《非物理类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