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工院校统计学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初探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21406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所有教学活动都肩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全体教师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意在说明如何将技工院校统计学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捕捉统计学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抓好时机,对学生做好思政教育,使他们成为适应新时代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关    键   词]  技工院校;统计学教学;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9-0076-02
   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在技工院校统计学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应顺应社会主义创新教育理念的趋势。
   一、统计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热爱和尊重学生是进行思政教育渗透的根本保障
   过去思政教育往往存在一个错误的预设,即教育者是道德的权威、真理的化身。从教育的起点上看,传统思政教育就已经把学生视为“道德病人”。教师是与学生对立的道德权威者、道德完善者的形象,而学生是道德无知或品行卑劣的代表。尤其在技工院校教育的实践中,面对着几乎是被普通教育淘汰下来的“双差”学生,教师更容易把对学生的约束、规范看成帮助、教育学生,是为学生好,是对学生的爱,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一种方式;把学生看作一块道德白板,要靠教师去描画,没有把他们看成有主体性的自我思想道德建构者,难以实现情感的交流和沟通,更难以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获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呢?实践告诉我们,最重要的原则是热爱和尊重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热爱学生,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愈真挚,他对学生人格感化的力量就愈大。尊重每个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以知识本身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人格的魅力来触动、感化每一位学生,是进行思政教育渗透的根本保障。
   (二)结合统计学课程特点,挖掘思政教育资源
   统计学是我校现代服务系会计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统计学是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有数量性、总体性、整体性、社会性四个特点。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描述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统计能够及时得到各种信息,帮助了解市场变化和前期发展情况。统计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可用于决策,作为制定新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的数据依据。从宏观上,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从微观上,统计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依据。因此数据的真实性非常重要,它是统计的核心和关键。如何对统计数据的质量进行控制,在统计调查过程中出现信息失真情况,会产生极大的社会危害,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因此,在教學中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做事、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明辨是非,养成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在统计调查教学中,我以“手机对你的主要作用”随堂对学生进行调查,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可以了解到当今学生主要使用手机的娱乐(打游戏等)、沟通联系、购物等功能,较少学生用手机的学习功能。引导学生要充分发挥手机学习的辅助作用,同时不要做手机控,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培养良好学风;在统计绪论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列举统计学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应用,融入一些社会现实问题,如统计学在碳中和方面的运用,碳中和就是通过统计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等形式以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从而达到保护地球的目的。这可促使学生绿色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有效培养。
   统计学的学科内涵在于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进行认知,并理解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与对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收集统计数据、分析统计指数、推断抽样、检验假设、估计参数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当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情况,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使学生进一步对事物的发展规律形成认知,以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使命意识,真正凸显通过统计学教学提高学生思政素养的目的。
   (三)借助统计数据,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纵观统计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统计是静止的历史,历史是流动的统计”,统计学自问世之初,就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在国家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数据收集分析,包括人口数据、土地数据、税收数据等,这些数据为国家的政策方针制定提供了依据,并见证了一路走来我国的伟大成就。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统计局出示的系列报告,各地政府做出的历年统计年鉴,十九大会议召开时发布的各项关于社会发展民生的专题调查。在这些统计公报数据之中,特别是利用动态数列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发现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中国的综合国力还是社会市民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变和提升。在技工院校统计学教学中,这些真实的国家统计数据,就是最好的思政教育载体,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学生会在内心深处被“中国梦”的砥砺奋进成果所震撼,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将会得到有效激发,并自觉肩负起“中国梦”建设的重担。让学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借助合作学习,渗透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是学生良好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之一,特别是现代社会合作意识、集体主义观念是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基本要求,因此集体主义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统计学课堂当中,借助现今较为流行且对课堂教学效率大有裨益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模式来作为一个契合点,让学生在小组中可以感受到大家共同学习、合作学习、互相进步的成功喜悦,体会集体合作的重要性,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
   二、在技工院校统计学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建议
   (一)修订教学大纲,树立课程思政目标
   技工院校统计学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应从对教育目标的改进入手,要确定课程思政目标在技工学校统计学教学中的合法地位,要使技工学校统计学教学从单一的“知识传授”目标中解脱出来,不断向“术道结合”教学目标迈进靠拢,使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和情感培养在技工学校统计学教学大纲之中得以固化,最终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技工学校统计学教学目标。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下,才能促使学生在技工院校统计学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结合思政资源,丰富统计学教学内容
   针对统计学课程思政问题,进行专题式的课题研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挖和反思,提炼出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元素,以此实现更好的教育融合效果。如可以利用统计学蕴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立足课程内容本质,从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素质、价值“三观”、法治理念等多个方面出发,寻求思政教学与统计学之间的契合点,通过灵活运用统计学课程教材,丰富思政教育内容。这可以使统计学思政教育更加灵活生动,打破以往强制教育的僵局,让思政内容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田。此外在教学过程之中,还可以适当选择一些社会民生问题和一些贴近社会时代的内容作为补充,从而使思政教育开展更加接地气,更加生动有效。
   (三)教师要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加强教学水平的提高,才能让思政教育卓有成效
   教师理论功底的深浅,教学的方式方法正确与否,尤其是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师思政教育的效果。学生尊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学生心悦诚服,相信老师讲的是真话,教的是真理,才能解决学生对思政教育的信服问题。而学生对老师的钦佩、信服程度与老师自身的综合素質有着密切的关联。一是与教师的理论水平高低呈正比,老师能否把抽象的理论讲深讲透,能否深入浅出并轻松愉快地阐述原理讲明道理,尤其是老师是否深入社会了解现实,是否有正确的政治视野和辩证的分辨能力,是否把统计学知识理论联系社会及学生实际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引导;二是与老师的人格魅力有关,老师备课认真,教态端正,精力充沛,为人诚恳,诲人不倦,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感人,所讲出的道理也会显得真实可信;三是与老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及课堂掌控能力有关,有的教师不懂教育学、心理学,不会采用欣赏式、鼓励式教育教学,批评人太直白或太激烈,不尊重人或不懂得满足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有教到老、学到老的理念,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要。
   坚持统计学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做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统一,但这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我们应该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前行,共同谱写课程思政教育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魏金龙.《统计学原理》在会计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4):70-72.
   [2]李红宇,林志伟,殷大伟,等.农学类本科“生物统计学”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教学的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20(34):35-36.
   [3]余晓美,孔令十.统计学课程贯彻“课程思政”理念的探索与实践[J].滁州学院学报,2019,21(6):119-121,125.
   [4]赵健.课程思政理念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路径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5):92-96.
  编辑 张 慧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是乡风文明建设的目标。虽然从政策、理论和实践上,各地在乡风文明建设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根据对粤北地区清远市和韶关市的农村和农民基本情况的多维度分析,粤北地区农村的特色文化资源丰富,但基础配套设施不足,乡风文明建设宣传不够,对不同年龄和学历层次的村民的差异性引导不完善。政府、社会和乡村需要拓宽平台、加强宣传、多元引导,才能有效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目标。
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职能不匹配问题,参考已有的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探索一个合适的评价体系,为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提供
[摘 要] 在传统职业教育理念中,学生需要掌握某一项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适应社会。进入新时代,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我国中职学校开始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强调“专业技能”与“思想品德”同等重要,两者都是职业教育建设中的核心。围绕中职学校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中职学校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中职学校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几方面展开论述,重点结合中职学校实际情况,探讨切实可行的德育策略,希望借
围绕军事职业教育在官兵岗位任职能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分析了当前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与不足;其次以“火箭军信息通信专业个体在职训练”为例,聚焦岗位能力
[摘 要] 校企合作能为学生增加实践机会,有助于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迅速适应岗位,更有助于精准就业。中职会展专业的建设处于探索阶段,全国仅有十几所中职学校开办了会展专业,校企合作方面更是欠缺经验,项目化教学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会展文案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未来就业岗位的工作需求为导向,探讨如何基于校企合作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提升学生专业
期刊
本文关注的对象,是一类在清中后期流行直至现在,仍然用于北方祭祖仪式中的图轴,其画面多以建筑为框架,中部列牌位序昭穆,顶端往往表现始祖容像.在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河
《张果见明皇图》是元代画家任仁发的重要作品,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其图画风格、画面叙事和画外寓意等,对画面左侧四位男装打扮的人物(常被认为是宫宦侍从)则多有忽视.作者结合
汉墓中的亡者,无论是生活水平尚可的平民、下层官吏,还是高官和贵族,其葬服中多会有以布单衣为代表的布类服装,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对汉墓中的遗存及相关信息进行考察,可
通过精简集合样本数、从数字拆分中删除new操作、加快方阵旋转、使用映射替换集合以及检测与消除无效组合等手段,使得优化后的算法运行时间在7阶时能够缩短为原来的约1/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