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的风帆,“知”的彼岸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ahnig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挖掘生活资源,有助于拓展文言文教学空间,改进文言文教学。
  【关键词】生活教育思想 文言文教学 生活化 生活资源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生活教育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生活教育”要求教育事业应从人民生活的实际出发,制定方针和确定方法,彻底打破旧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批判地吸收前人的教育经验、方法,使教育成为推动劳动生产和人民解放的工具,最终使全体人民能自如地运用知识改造自然和社会。基于这个根本点,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的三大主张,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他在《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中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推行生活教育,就是要将来自生活的知识返还于生活,为生活所需去办教育。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中,明确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他一再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他还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生活是语文的原型和资源,语文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了解社会生活对人的要求,同时,还要注重对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如国际国内大事、生活潮流、争鸣观点、社会现象等,来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动性,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化的气息。
  二、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彰显生活教育思想
  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社会生活的教学资源,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教师尽可能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走进社会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
  1.课前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努力培养学生的自觉自主阅读习惯。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大都可以与历史故事、名人趣事、生活轶事和处世哲理联系起来。课前,我们可以将文言文所涉及到的神话寓言、历史故事或成语典故讲给学生听,让他们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再布置朗读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例如,在上《烛之武退秦师》之前,我们可以先讲一个成语“秦晋之好”,再讲它的来源: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互为婚嫁,后称两姓联姻、婚配的关系为“秦晋之好”。同时,设置一个问题:秦晋关系非常好,如果让你去“挑拨离间”,你该怎么做?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引导学生思考。因而在上课时,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也为讲解烛之武的游说艺术作了铺垫,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引导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找到与文言文教学的结合点,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现象与场景创设情境,让课堂导入“生活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顺利地推进课堂教学活动。比如讲《鸿门宴》时,笔者提出一个话题:有人说这是一出古代版的《无间道》,理由是曹无伤和项伯互为刘邦和项羽阵营中的“奸细”,你认为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这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也非常活跃。学生结合文本来谈自己的看法,最后多数人认为是有区别的,依据是项伯有颗“感恩的心”,是为了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而曹无伤则是出于私利。在此基础上,笔者还组织学生进行了对“知恩图报”这一现象的社会思考。再比如讲《陈情表》时,先让学生充分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然后把学生分为两个角色,一方是李密,另一方是晋武帝,就李密是否赴官任职展开辩论,要求“晋武帝”发问,而“李密”必须用课文中的话或思想去论述反驳。经过一番辩论,最后“晋武帝”无言以对,“李密”大获全胜。通过辩论让学生体会出李密文章逻辑的严密性,并且从中受到了“孝”的教育。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生活材料引入课堂,使我们的文言文课堂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文言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3.挖掘生活资源,拓展文言文教学空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这一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积极引导学生去关爱自然、关注社会,让他们通过对自然、人生、命运的客观理解来感悟文言文的内涵。各地地方文化资源丰富,我们的语文教学如能开发利用好这些生活资源,必将促使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例如上《游褒禅山记》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将自己游玩花山迷窟的经历与《游褒禅山记》中的“游后洞”进行比较,不少同学都有“有穴窈然,入之甚寒”的真实体会,也领悟到“志、力、物”三个条件的重要性。此时再将一些文言知识略加点拨,同学们自然很快能接受。课后,竟能轻易地背诵课文了。通过这种亲身体会,让学生学得更有趣味了,使学生从被动获知的状态变为积极主动的求知过程。让文言文教学生活化,把文言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中学生尽可能多地浸蕴在文言文中,使中学生强烈地意识到“处处有文言,时时用文言”,自觉形成一种文言文实用意识。如讲解《寡人之于国也》时,同学们主动联系现实,发现有当今的许多政治主张,如“建设小康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德治国”等,还有“可持续发展”等环保理念。有些学生通过文言文学习,还特别关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把施教的视角延伸到广阔的社会,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生活离开语文将黯然失色,语文离开生活将枯燥无味。陶行知认为生活方法就是教育方法,“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生活也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亲知躬行为一切知识之根本。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不仅可以弥补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不足,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作者单位: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沈从文在《边城》里描写的湘西世界,剖析沈从文的写作动机,揭示出小说《边城》强烈的象征意义。笔者围绕小说《边城》所描写的环境、人物以及文字后面的隐喻,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深刻分析了小说《边城》的文化意义,即小说《边城》充满的幻灭感,不仅是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无可挽回的必然衰落,而且象征了沈从文追求重塑民族形象、重铸民族精神梦想的破灭;小说《边城》以一个田园牧歌神话的诗意终结,
【摘 要】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体现出其对语文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本文总结了初中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方法,供师生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信心 兴趣 教学方法  写作的能力是学生自由运用语言的水平体现,在中考中,写作占据着很大的分值,如若在写作上失分严重,那么可想而知,会拉下整个语文试卷的卷面分。然而,一部分的学生对写作产生了畏惧感,不知如何下笔。其实,将作文写好,并不是那么困难,接下
[摘要]在文言散文教学中,通过“读品评”,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读”有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品”有利于学生情感的积极体验:“评”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文言散文 读 品 评    王荣生先生认为:“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只有在考试的试卷上才有用,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是的,“教什么”要比“怎么教”重要。但是老师选择怎样的教
【摘 要】本文以《氓》、《孔雀东南飞》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为例,分析和探讨了三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异同及悲剧命运,并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寻其悲剧产生的根源,从而剖析了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女性形象 悲剧命运 生存状态    《氓》、《孔雀东南飞》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三篇作品,分别是中国古代诗歌和小说的经典名篇,其中都塑造了光辉的女性人物形象,具有其深刻的现实性。  一、三位女性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古典诗词教学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在许多学生看来,诗歌的内涵高不可攀,如冰川雪峰一般难以亲近;在许多中学语文教师看来,诵读诗词是在浪费时间,不如做几道题来得实在。于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再也难以看到那摇头晃脑的身影,难以听到那琅琅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茫茫的题海和刷刷的做题声。“三味书屋”中寿镜吾先生那如痴如醉的读书神情——“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德国巴符州将在2018-2019学年新增41所全日制学校,其中有31所小学和5所特殊教育学校。届时,该州全日制学校总数将达到470所。  在建设全日制学校的过程中,巴符州将不仅增加学校数量,还会更加重视课程质量。2018年6月18日,該州将举办全州全日制学校发展大会,邀请涉及全日制学校建设的500名各界代表参会。届时,州教育部门将发布改进版的全日制培养方案,如质量标准、去行政化的建议和师资培训计划
【摘 要】本文就总体把握主旨方面粗浅地谈谈诗歌鉴赏切入的思路,在总体感受,情感追求,搜索信息,理解内容方面提出了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思路。  【关键词】古诗词 鉴赏 切入点     为陶冶青少年高尚的情操,培养青少年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中学教材选入了自《诗经》至现当代的大批优秀诗歌,尤其是中国古代诗歌,且多年来的高考一直将其作为一个稳定的考点。就鉴赏的相关因素而言,
【摘 要】苏沪两地的高考作文题呈现出不同的命题路数与价值取向:江苏作文题偏爱大意象(山、水、路、天、心等),向往大格局、大境界、大气象,看似写作起点高、范围广,其实可以四两拨千斤,以小写大,以实写虚,不谙其理者往往以大搏大,流于空洞;上海作文题却紧盯世俗生活的小细节(握手、跨坎等)、小人物(他们),强调具体细腻,小中见大,发微阐幽,明理悟道,写作时需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入里,不明其意者常常就事论事,
【摘 要】古典诗词鉴赏的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感知体验,培养其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有效解读古典诗词,即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出发,以文本为依据,站在作者所处时代的立场上去诠释其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感受作品营造的意蕴意境。  【关键词】古典诗词 有效解读 方法途径  古典诗词中的“言”是作品情感的载体和媒介,而“意”是作者情感的趋向和归结。赏析古典诗词,必须要先感受其“言”,触摸其“意”,这样才能对其进
【摘 要】在语文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文言文的教学改革相对缓慢,“多耗低效”是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普遍现象。笔者以为诵读品味、夯实基础、质疑激趣、拓展延伸的有层次的实施教学,才有可能促进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让文言文的课堂流光溢彩。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诵读 品味 质疑 拓展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我国古代文学浩如烟海,承载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无疑文言文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如何才能真正地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