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角下的西藏地区宏观环境安全研究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hh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藏自治区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西南向前沿阵地,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西藏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推动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能够更好地巩固我国西部边陲的稳定与团结。文章以宏观环境为切入点,探讨西藏在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其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以及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西藏;宏观环境安全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3.029
  1 引 言
  自2013年9月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战略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以来,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极大关注。2015年3月份,博鳌论坛如期举行,习主席再度将“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路带到会场,参会各国专家学者从习主席的发言中感受到了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决心。同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该愿景提出在我国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内陆地区等不同方位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开放路径及行动指南。[1]其中明确提出要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与缅甸、孟加拉、印度、尼泊尔等南亚或东南亚国家接壤。西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极大地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将西藏由身居内陆、对外交流不便的闭塞之地转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真正发挥其“桥头堡”地位。
  2 宏观环境分析
  固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潮,可以为西藏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但是,发展的同时也必然会给西藏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生态等宏观环境带来严峻的挑战。
  2.1 经济安全方面的压力
  西藏自治区总面积达12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但该区域85.1%的土地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地形复杂,极大地限制了西藏农业的发展,加之一系列的如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等巨大山系的阻隔,西藏在地理环境上呈现出较封闭状态,阻碍了当地与区外经济要素的联系;另外,西藏脆弱的生态环境、恶劣的自然条件加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无形中增加了社会发展成本。因此,长期以来,西藏自治区的产业结构呈现出极不合理的态势: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过低,第三产业比重畸高,各产业之间关联度较低,产业发展相互剥离,产业链松散且联结脆弱,同时,各产业内部部门之间以及层次之间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结构性问题。西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同内地以及南亚各国的经贸往来,当地脆弱的经济受到外部市场的巨大冲击,必将对西藏的经济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2.2 政治安全方面的压力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西藏的发展问题,同时,西藏作为我国西南边境的安全屏障,在维护国家统一、边疆安宁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然而在与西藏接壤的几个国家中,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影响,存在着对我国,尤其是对西藏政治稳定极为不利因素。1959年以第十四世达赖为首的藏独分裂集团叛逃印度,并在该国成立流亡政府,组建“四水六岗”卫教军,成立“藏青会”等组织,在欧美以及印度反华势力的鼓动下,长期与我国政府为敌,给西藏社会的稳定带来极大的破坏。[2]西藏自治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南亚各国的交流与沟通,人员、信息往来频繁,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严防达赖分裂集团利用“一带一路”所进行的政治破坏。
  2.3 文化安全方面的压力
  藏族人民祖祖辈辈在青藏高原繁衍生息,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生存环境造就了藏民族独具特色的个性,并对其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藏文化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变迁,藏文化逐渐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勤劳的藏族人民在文明的碰撞间创造了本民族内容丰富、形态多样的文化,其中包括语言文字、哲学宗教、藏医藏药、天文历算、音乐舞蹈、建筑美学、工艺美术等[3],西藏文化是西藏人民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自古以来,因地理位置的相对封闭性,西藏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保留下来。西藏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各国互通有无,进行经贸、物资交流。然而,农耕文化、海洋文化、草原文化等区外文明也会随之传播进来,对西藏本土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
  2.4 生态安全方面的压力
  随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程度的不断加深,西藏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也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西藏属于高原气候,寒冷、干旱、缺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其中,九成以上的区域位于高寒地带,恶劣的条件致使当地的生态呈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独特的生态特征又决定了其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植被将很难得到恢复,更有甚者成为荒地或沙化地。据统计,西藏沙漠化现象呈持续增长态势,区内沙化与潜在沙化土地已达21万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18.1%。“一带一路”在西藏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公路、铁路等项目的施工,以及大量区外人口的涌入,给西藏的生态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3 发展方向
  “一带一路”倡议现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内政外交的着力点,对于这一态势,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西藏要抓住這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机遇,找准定位,积极行动起来,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面对西藏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所带来的宏观环境安全方面的压力,我们要充分重视起来,分析其背后产生的原因,树立大局观念,扬长避短,努力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
  3.1 经济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边境贸易
  西藏自治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保证第一产业合理发展的前提下,大力扶持第二、三产业,尤其是采矿业、制造业、能源交通、物流、商贸、旅游等产业的发展,重点扶持特色产业,打破西藏原有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经济结构向好的方向发展,增强其抵御风险能力。另外,便利的交通、完善的投资环境可以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所以,西藏自治区要大力推进互联互通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打造现代物流网络,以拉萨为聚散中心,建设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化交通体系。对外方面,西藏要积极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南亚大通道”建设,快速推进对外贸易通道和口岸建设,设立口岸自由贸易园区,以示范基地的形式促进外贸产业的优化升级,推动边民互市贸易和边境贸易的发展,真正发挥西藏桥头堡的重要地位。   3.2 政治上,警惕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我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是为了带动沿线国家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因此,“一带一路”建设自提出之日起就受到了沿线诸国的欢迎。然而,西藏作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西南向前沿阵地,与印度、尼泊尔等国接壤,我们在发展西藏同南亚各国经济时,要时刻警惕达赖集团的渗透活动,认清其分裂本质。20世纪50年代末,第十四世达赖叛逃印度,并成立“流亡政府”,从此走上了分裂祖国的道路。20世纪90年代起,达赖集团组织“和平挺进西藏行动”,將大批分裂分子输送到国内,甚至早在2003年7月3日,“藏青会”前主席格桑平措就扬言“只要是为了我们的事业,我们不惜使用任何手段,无论是暴力还是非暴力”,其分裂本质一览无遗。西藏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时,要更加关注与南亚各国政府间的联系,加强沟通对话,以经贸往来消除政治上的不信任,为双方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同时利用西藏与南亚诸国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传统友情,拓宽民间交流渠道,进而推动西藏边境地带乃至整个自治区的和平稳定,从而彻底铲除滋养分裂势力的沃土。
  3.3 文化上,坚持文化自信,打造国际品牌
  尽管“一带一路”建设更多地体现在经济层面,但在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无论是经济层面,还是政治层面,都离不开文化层面的表达。西藏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要时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党领导下的文化发展道路,结合西藏发展历史和现实,充分发挥西藏特色文化的魅力,推进文化产业建设,打造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以此来推动西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同时,利用西藏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使西藏文化在更大范围内传播,进而树立西藏本土文化的自信。
  3.4 生态上,坚持绿色发展,科学规划
  西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难想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基础设施将会迎来建设高潮,给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绿色发展成为西藏人民的首选。过去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不科学地开发利用资源,不注重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经济将不可能长远持续地发展。西藏自治区在经济建设活动中,必须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尤其是在制定和规划“一带一路”的发展蓝图时,首先要科学地评估环境和资源的可承受情况。
  西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自治区要顺应历史潮流,把握机遇,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安排部署上来,进一步促进西藏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敦山.西藏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32-37.
  [2]陈宇.流亡尼泊尔藏人历史考察及近况分析[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2):52-58.
  [3]王春焕,丁玲辉.论当代藏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J].民族教育研究,2013(1):78-81.
  [4]中国西藏网:《中央力推“一带一路”西藏迎来六大机遇》http://www.tibet.cn/news/index/xzyw/201502/t20150202_2244750.htm.
  [5]蔡鹏鸿.为构筑海上丝绸之路搭建平台:前景与挑战[J].当代世界,2014,4(1):36-40.
  [6]马瑞永.西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博弈角度分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13,4(2):28-35.
  [作者简介]崔路路(1987—),男,河南焦作人,硕士学位,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他的课才会被学生接受,才能真正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  关键词 尊重;平等;精心课堂;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4-0131-01  有一天,我问学生,最喜欢哪门课程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共享型水利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是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为一体,通过科学设计和规划,实现资源的多级分布式存储,实现资源的快速上传、检索、归
一、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原则重要性、相关性原则。要求所选取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同的指标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与公路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不同属性。并且所反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一文中,把体育的发展与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对旧教育制度轻视体育的陈腐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并对体育与德育、智育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的论述,
再生棉是由废弃的棉花、工业下脚料和纺织企业的布头和纱线头回收再利用制成.而黑心棉是絮用纤维制品禁止使用的原料的俗称,两者不能等同.rn随着科技的发展,下脚料已经成为可
期刊
今年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提出了实施统一的资质认定管理、简化规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程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要求,指明
期刊
摘 要 在实施高效课堂和学生自助管理实施的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班级管理不应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学生自我约束,现代教育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只有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才能营造出一个团结、自信、快乐、和谐、强大的班集体。  关键词 自主管理;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R363.2 5,D0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ISO 31000《风险管理指南》2018版,于2018年2月正式发布.这是ISO 31000自2009年发布全球第一版后的更新升级版.新版ISO 31000,对风险管理的原则、框架、流程都进行了较大修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