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真心两相映,一时屈膝又何妨

来源 :上海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j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莎士比亚作品改编为戏曲并不鲜见,《驯悍记》的戏曲改编也不算少,它早在民国初便由吴我尊与汉调戏班合作带上舞台,40年代初又有马师曾改编的《刁蛮公主憨驸马》,进入本世纪,陆续有2002年台北京剧版,2013年武汉汉剧版和2014年香港的粤剧版。
  此次上戏创作的京剧版《驯悍记》,关注点在坚持京剧本身艺术特性基础上激活传统,着意于京剧艺术本身的自我突破。戏曲改编外国作品,策略之一为中国化,即将其移植到本国文化背景中,它要求作品必须遵循戏曲审美习惯、注重本土化和符合当代审美诉求。在传统与现代的衔接与有机融合上,上戏京剧版《驯悍记》无疑是成功的。从表演、服装、舞台等因素来看,它仍然是一部传统韵味十足的京剧,但它却也同样注重契合当代观众审美趣味。活泼轻快的音乐,张弛有度的戏剧结构,精炼爽利的剧情,使整个剧节奏轻快,朝气勃发,自成一股新颖的、扑面而来的鲜活气息,切近当代审美的戏剧主题和文化定位,也以巧妙的呈现方式适应了当前观众的审美心理。
  音乐、舞台设计、服装造型等还随处可见主创团队的诚意与用心,其间最直观的是人物服装、造型。质地更柔软的服装恰到好处地配合了男女主角突破程式的表演,更利于表现阎大乔的刚柔转化和鲁斯沉稳中的不羁感;用色则注意与人物性格呼应,阎小乔的服装是象征安静柔和的绿色,阎大乔初时服装为象征明丽活跃的橙色,和鲁斯冰释前嫌后,服装颜色便变为象征爱情与少女气息的粉色。即使是发髻,设计者也注意与人物性格相呼应:阎小乔之发髻遵循传统,阎大乔之发髻则更为张扬。这些细节上的注重,令人不由不叹服主创团队的精心细致。
  最为突出的是,此剧在颠覆原有主题与突破行当表演方面的积极探索。
  作为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驯悍记》中极度张扬的男权思想一直饱受争议,不同时代的批评家对莎士比亚本人态度各有揣摩,而无论如何,今天的文化艺术既不能苛求十七世纪的莎翁,也不可能宣扬那个时代的思想,无论是影视还是戏剧,大多数改编版本都对此或加讽刺,或加弱化,爱情的魔力被视为女主人公凯瑟丽娜臣服的主因。在这一点上,上戏版的《驯悍记》也未能例外,然此剧特殊之处在于:更接近于故事的重写(rewriting),且对主题进行了直接颠覆。
  原剧的戏中之戏,通过彼特鲁乔驯服凯瑟丽娜的过程承认了婚姻中男性奴役女性的合理性,凯瑟丽娜是被嘲弄的对象,“驯”是通过生理与精神的双重折磨而使她最终臣服于男权。剧中没有凯瑟丽娜的内心独白,读者无法窥知其内心真正的想法,难免让人揣测她的臣服是否出于心甘情愿。
  上戏京剧版《驯悍记》直截了当地嘲弄了“驯悍”的手段,鲜明地否定男权意识,宣扬相互理解、包容的爱情观、婚姻观。《驯悍记》在剧中还是一本祖传驯悍秘笈,鲁斯参照它来驯服阎大乔,但阎大乔却没有被鲁斯这些花招迷惑和征服,在发现该书后更是嗤之以鼻,鲁斯也心有同感,认为夫妻不能骗来骗去。这一情节的设计消解了婚姻关系中男性“驯服”女性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即甜言蜜语或权力凌压,都不可能使女性内心驯服。
  女主角阎大乔骄傲自爱,她自道:“我不惯虚情假意乔妆样,我不惯做小伏低把心性儿藏,我不惯左右周旋欠下风流账,我不惯骑驴找马耍花腔。”她的悍与其说是泼辣厉害,勿如说是率真坦荡,故而也是剧中被肯定与歌颂的女性形象,其人物设定更易为我们当下所接受。贫寒的鲁斯在与阎大乔的交锋与接触中,逐渐发现阎大乔的优点,摆脱图谋金钱的初衷,终以真情相待打动她,使其发自内心地感慨:“若是真心两相映,一时屈膝又何妨。”主题最终揭示:否定男权对女性的驯化,主张婚姻中两性相处之道应当是以爱情为本的相互包容、退让。毫无疑问,这样的处理方式直接阐发了今人对《驯悍记》的理解与接受,并由此传达了当代人的观念。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多鲜活复杂,戏曲改编之作很早便注意糅合行当表演以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此次上戏京剧版《驯悍记》以鲁斯与阎大乔为主角,而这两个角色都因为各自的特点而难以一个行当表演诠释,主创团队显然双管齐下,从两个角度的尝试来探索行当表演的突破,充分调动京剧程式以塑造个性丰富复杂的人物。阎大乔虽然是商贾出身,但毕竟是一位自矜自爱的当家大小姐,确应以青衣行当应工,而她性格中的泼辣、厉害之处,又带有花旦的特征;鲁斯的阅历与身份使他由老生应工,但在驯悍过程中流露出的不羁与虚张声势又有花脸的色彩,尤其是表演者还必须在醉汉与鲁斯之间转换,在沉稳体贴和虚张胆气之间转换。在这一点上,扮演阎大乔的赵群和扮演鲁斯的齐宝玉都经受了挑战,既把握住了分寸,又能够恰到好处地转换表演身段,突破了本身的行当限制,把程式动作充分当作塑造人物的肢体语言,展现了两个极富感染力的人物形象。
  本剧在情节方面稍有遗憾,尚有一些细节需继续打磨。首先,戏中戏结构的处理交代模糊,楔子中鲁斯醉倒戏班门前,班主让人叫醒他演《驯悍记》男主角,尾声中扮演鲁九的演员却称让鲁斯继续留在《驯悍记》的梦中。第二,人物态度的转换还不够自然,这集中体现在大乔的两次转变:由“迎亲”一出中对鲁九的维护转为“驯悍”一出中对鲁斯的反感,缺乏合理交代;“交心”一出中,阎大乔和鲁斯从愤怒到交心的过程同样铺垫不足。最后,此剧虽然有意模糊朝代,但仍能看出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那么阎老爷认可小乔私收男子之物、顾仁美和鲁斯闯入阎府后堂就稍欠考虑,与此相应,剧中的一些动作设计也应当更为含蓄周全。
  虽然,细节仍有缺憾,尚需打磨,但一次主题的颠覆,一场突破行当表演的尝试,成就了上戏京剧版《驯悍记》的独特个性。它力求“激活传统”,也果然显现了京剧的传统之美与内在活力。
其他文献
美国时间9月15日晚,京剧《霸王别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阿斯特中国庭院上演。顶尖的博物馆、优秀的艺术家团队、富有创意的电影导演、精美的园林庭院向世界觀众展示了中国国粹的精美。大都会博物馆还在网上向全球数亿用户直播京剧《霸王别姬》现场演出。剧组还赴普林斯顿大学演出并进行交流活动,此外,同名3D京剧全景声电影还在纽约艺术电影院点映。
期刊
在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备受瞩目的年度大戏儿童剧《巴黎圣母院》于金秋10月与广大小观众们见面。《巴黎圣母院》是儿艺“世界經典文学艺术作品卡通版系列”的第二部,该剧剧本入选了“2016年度文化部剧本扶持工程”。儿艺版《巴黎圣母院》从“正义与邪恶”这一儿童视角切入,力图呈现“不太一样”的《巴黎圣母院》。
期刊
9月25日下午,音樂剧《摇滚莫扎特》的两位主演米开朗基罗·勒孔特与洛朗·班出现在文化广场,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分享。法语摇滚音乐剧《摇滚莫扎特》描绘了音乐家莫扎特的艺术人生,莫扎特在这个舞台上被打造成了一个摇滚巨星。饰演莫扎特的勒孔特表示,莫扎特内心的激情和对音乐的创新,与摇滚精神非常契合,希望《摇滚莫扎特》也能用摇滚引爆观众的激情。
期刊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麦克白》聚焦个人欲望导致的命运悲剧,主人公的名字一直被称为麦克白,这部剧还原了英文的发音,称为麦克白斯,舞台上打出了中英文剧名字样时,心里还稍觉疑虑,思忖导演为何有意改掉了约定俗成、广为人知的人物名字。不过随着剧情的展开,之前的疑惑逐渐消散。在剧本台词中,无论是女巫揶揄、挑衅、嘲笑地呼喊,还是麦克白斯夫人或深情或焦虑地感喟,抑或是主人公自己向上苍发出忿忿不平地呼吁时,“麦克白斯
期刊
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于2017年10月20日至11月19日举行,将展演45台剧目,其中境外25台、境内20台。翻开今年艺术节的节目单,顿时眼前一亮,戏剧板块令人振奋,国际大师名作云集,传统戏曲好戏频出,更有中国青年戏剧人的最新力作,那么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本届艺术节戏剧板块的诸多亮点。  戏剧大师聚申城  话剧《关于无的演讲》,将于 10月21、22日上演于上海大剧院中剧场。这可是被誉为“实验
期刊
有些抉择,或许就会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一生,《摆渡人》(The Ferryman)中的每個人,几乎都要面对这所有的抉择。  Quinn Carney曾经是爱尔兰共和军(IRA)的成员,现在他和妻子Mary Carney一起在阿马郡经营他们的农场并育有六个子女。他的弟弟Seamus追随自己的脚步也进了爱尔兰共和军,却于十年前神秘失踪,生死未卜。因此,弟妹Caitlin和弟妹的儿子Oisin不得不
期刊
如何将莎剧这样的西方经典改编成中国艺苑中的另类表演形式——木偶剧?当莎士比亚的经典与中国的传统相结合时怎样才能各自取长补短呢?在观看完由上戏木偶班师生创作的木偶剧《哈姆雷特》之后引起了我的深思。  木偶剧《哈姆雷特》只是节选了几段剧情加以演绎,表演形式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两个卫士在城楼上的对话,这段表演使用了杖头木偶,表演者的身体完全隐藏在城堡后面。第二段,哈姆雷特回国奔丧,这时演出加入了
期刊
近日,一个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又一次在上海戏剧学院端钧剧场上演。不过,这一次的故事,却和以往不太一样。作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上戏有戏”莎剧演出季中唯一的原创剧目,《“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几个世纪之后的舞台上,讲述着与莎翁有关,却截然不同的故事。  女孩出生在保守的“没落贵族”家庭,靠未婚夫的资助来维持生计,父亲和未婚夫把他们住的房间租给拍摄电影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组,女孩瞒着父亲去剧
期刊
哈罗德·品特曾经在不同的回忆文字里,多次讲述自己作品的观众反应。一次,品特前去剧院看自己的作品《生日晚会》,迟到了的他决定直接去二楼观众席,却被票务员拦下。原来因为观众太少,二楼的观众席是关闭的。在得知这位观众就是编剧本人后,票务员露出了怜悯的表情放了品特进去,品特发现不仅二楼观众席只有自己,楼下也只有六名观众,这场演出的票房收入是两英镑六先令。还有一次,品特带领剧团在德国杜塞尔多夫首演《看门人》
期刊
记得《上海戏剧》在2013年开辟了一个专栏“名为青话”,用了十二期连续刊出。我们作为青话的演员感受到久违的关怀。这也让我们似乎有一种从梦中醒来的感觉,静心地追忆梦里发生的影像,并且理性地解解梦。  青话值得怀念和惋惜的是她多年创造形成的演出艺术风格,这是她经过建团38年来艺术生命的价值所在。  当我们想到这个题目时,有人提出质疑:是的,青话让人留恋,更让人惋惜,可是她已经离去二十多年了,再追忆她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