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新分配政策和薪酬发展趋势

来源 :人事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g1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薪酬发展报告》是中国薪酬分配领域的第一本综合性蓝皮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至今已经出版了三本(2010、2011、2012),2013—2014年即将出版发行。它是对我国薪酬分配领域整体情况的介绍和发布,包含了最新数据、最新政策、最新观点和最新国外动态,同时还对一些相关制度和法规文件执行情况进行梳理,每一个部分结尾都有我们对发展趋势的展望。2013—2014年度的报告以最新分配政策和薪酬发展趋势为主题,下面,重点通过四个关键词对《中国薪酬发展报告》进行解读。
  一、第一个关键词:国家工资分配最新政策与热点问题
  2013年,我国出台了重要的中央文件、政策法规文件,包括5个方面。一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这里面讲到了收入分配的重大方针。二是国发6号文,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三是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对同工同酬做出了更明确的解释。四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提出对企业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的案件应当如何处理。五是去年5月中旬,经国务院批复,21个部门和单位建立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对我们国家收入分配改革问题进行统一部署、统一协调。
  综合上述五个文件,宗旨就是讲国发6号文件中提出的四大目标,简单讲就是16个字:收入倍增、差距缩小、秩序改善、格局合理。第一个关于居民收入倍增目标,2013年我所专门就此问题进行了重大课题立项研究。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很多因素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重大的。我们仅举人均实际GDP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如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实际增长7.2%),人均实际GDP每年就必须至少增长7.5%;如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实际增长7.2%,人均实际GDP每年就必须至少增长7.2%。而工资性年均名义增长必须达到10%以上。
  (一)关于2013年热点问题研究
  我们根据我国收入分配的热点问题以及人社部中心工作列了七个方面的科研课题:一是工资支付保障立法;二是国企负责人差异化薪酬问题;三是构建人工成本宏观监测系统;四是工资增长对实现城乡收入翻番目标的影响。第五至第七个热点问题是讲制度执行情况的:五是工资指导线的制度完善与有效实施。工资指导线制度的文件是1997年发布的。工资指导线是政府发布、企业参照的指导性制度,到目前为止,全国31个地区除西藏没有实行外,其他30个地区都实行了工资指导线制度,现在的执行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六是工资集体协商专项立法问题。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文件是2000年发布的。在国发6号文件中,明确规定了到2015年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0%,截至2013年底,报送人社部门备案的集体合同签订率为67%。七是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及影响分析。最低工资制度的文件是2004年发布的,到目前为止,全国31个地区都建立了最低工资制度。国发6号文规定,到2015年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我所在人社部有关司局部署下对最低工资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估。
  (二)我国收入分配的难点问题
  从微观方面讲,主要问题是,普通职工工资低,工资支付问题多,员工满意度差;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企业增资压力大,成本风险增加。从中观方面讲,主要问题是,地区行业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虽正在逐步缩小,但垄断问题还是相当突出的。从宏观方面讲,主要问题是,法律约束不强,此外,调控手段落后(缺少所需的经济手段)和政策之间不配套(所以要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也是收入分配宏观管理的主要问题。
  二、第二个关键词:2013年工资分配状况与2014年展望
  国家统计局对平均工资是按非私营和私营单位分别发布的。201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1474元,与2012年的46769元相比,增加了4705元,同比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增幅回落1.8个百分点。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32706元,与2012年的28752元相比,增加了3954元,同比增长1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增幅回落3.3个百分点。我所研究了工资指导线的执行情况,2013年全国工资指导线基准线平均增长率为13.5%、13.6%的样子,这与私营企业平均工资增长率有较好的拟合度。
  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及名义增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和图2显示,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是小步慢增(2011年比2009年仅增加不到3个百分点),直线下滑(2013年比2011年下降了4个多百分点);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是快速增长(2011年比2009年增加近12个百分点),跳跃下降(2013年比2011年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2013年10.1%的增速在图1中已经找不到相同点了(2000年起),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速则已回落到接近2010年的位置点了。
  (一)2013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水平变化呈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私营单位工资增速高于非私营单位,两者相对差距缩小。二是西部地区平均工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三是工资水平的行业差距仍然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平均工资排名前十位的行业就业人员仅占34%,平均工资排名在后九位的行业就业人员占66%。这个占66%的就业人员,他们的工资是低于全国平均工资的。四是外资企业工资水平超过股份有限公司,为最高。
  (二)区域和行业工资比较
  图3显示,西部的工资水平增速最快,2013年非私营单位为11.9%,私营单位为16%。这并不是因为西部工资基数低所致。西部工资水平为东中西部和东北四个地区中的第二,2013年非餐饮业][农林牧渔业][76603][96659][90926][37253][44060][42854][46431][32035][38428][27483][34043][37052][25820][24645]   图4 2013年我国主要行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先看金融业,比较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2013年非私营单位是9万多元,私营单位是3万多元,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因为非私营单位吸金能力比较强,有工资支付能力,所以工资被推高。再看信息传输与软件技术服务业,私营单位工资水平最高,2013年为44060元,这个原因应该是员工的技术水平含量比较高,人力资本价值在工资分配中得到了体现。你可能会问,科研和技术服务业也是人才聚集的地方,为什么2013年私营单位工资水平为42854元,低于信息传输业呢?这是因为,信息传输业和市场接轨比较密切,而科研技术服务业涉及科研,所以和市场接轨程度相对较低,工资也就略低于信息传输业。
  (三)2014年展望
  1.继续加强工资分配宏观调控和指导,重点是: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改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探索建立和完善人工成本与薪酬调查及发布制度;建立最低工资宏观指导和评估制度;改进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这里提到,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都要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这不是说每年都会调高工资,要根据企业的效率和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进行调整,所以工资增长才会有高有低。
  2.对2014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14世界经济将预计增长3.7%,比2013年将提高0.7个百分点。根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预期目标,GDP将预计增长7.5%左右,CPI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综合进行分析后,考虑到人均GDP和物价水平的变动因素,2014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将达到5.65万元,增幅为9.8%。
  三、第三个关键词:我国人工成本变动分析
  (一)监测我国人工成本变动与分析
  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人工成本管理了。江浙一带私有企业比较多,那儿的私企老板说,劳动生产率没增长,为何工资要增长,成本压力越来越大;专家说,我国制造业工资上涨超过劳动生产率增幅,将会压垮中国制造业;百姓说,我们挣得太少了,挣的这点还都交了三险一金;领导问,工资增长到底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了吗,企业能承受住成本压力吗?我们说,要系统研究,全面监测,不能只看工资变动,要看人工成本变动。我们开展了一年多的研究,对31个地区、制造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的人工成本,从来自两个方面的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和典型调查数据)进行了监测分析。对制造业的监测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制造业工资确实这几年增长比较快,但是没有达到会给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严重危害的程度,也就是说,制造业人工成本上涨不会压垮中国制造业。我们对1995—2012年我国制造业名义平均工资和名义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进行了比较(见表1),发现以2004年为界限,之前劳动生产率每年增长都高于同期工资的增长,2004年之后,每年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又都低于同期工资的增长。其实,如果我们把这个比值平均下来,结果会是不错的。以前强调“两低于”,现在提出“两同步”,1∶1比值符合工资增长原则。而且我们看到,在2005年以后,2005年两者1.08的比值也是基本持平的,还有2007年、2011年的比值都是接近和小于1∶1的。我们也曾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对2000—2012年各地区劳动生产率和人均人工成本的关系进行了计算,结果是两者的比值多数年份都在1∶1左右。
  数据来源:根据相关统计年鉴数据计算。
  (二)世界主要国家制造业人工成本的比较情况
  1.关于一些国家的小时人均人工成本的比较研究,通过对联合国ILO数据库的有关数据整理,得知,2010年,德国为43.8美元,美国34.7美元,日本32美元,韩国16.6美元,巴西10.1美元。选择这五个国家和中国进行比较,其中韩国是原来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巴西是现在的金砖五国之一。
  2.世界主要国家每个就业者创造的GNP。通过对世界银行WDI数据库的有关数据整理,得知,世界的平均值2010年是17997美元,中国是12593美元,中国是低于世界平均值的。德国为4.3万美元,美国6.8万美元,日本4.5万美元,韩国4.4万美元,巴西1.3万美元。
  3.2010年中国小时人均人工成本。用2010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换算成小时平均工资,乘以一个系数,再乘以美元汇率,即计算出小时人均人工成本为3.4美元。以中国为1,德国是中国的12.9倍,美国是10.2倍,日本是9.4倍,韩国是4.9倍,巴西是3倍。以中国就业人员人均GNP为1,德国是我们中国的3.4倍,美国5.4倍,日本3.6倍,韩国3.5倍,巴西1.1倍。比较两个倍数,我们发现,引入人均GNP(社会劳动生产率),这五个国家相对我国小时人均人工成本是比较高的,我国的制造业还有一定的成本竞争力。
  四、第四个关键词:上市公司薪酬解析
  我们对2013年沪深两市A股的2502家上市公司(占99%)的薪酬进行分析。职工总数为1878万人(其中领薪高管人数为2.9万人),薪酬总额为2万亿元(其中领薪高管薪酬总额为130.2亿元),计算得出职工年平均薪酬为10.7万元/年,领薪高管平均年薪为44.8万元/年,相差4倍多。
  (一)2013年2502家按行业上市公司职工平均薪酬
  表2显示,2013年13个行业职工平均薪酬从6万元到27万元不等(2012年为从3万元到20万元不等),相差4倍多。行业之间进行比较通常也会说“被平均”,那我们就用行业之间的相同薪酬分位进行比较,2013年13个行业职工薪酬最小值倍数一般在2—4倍之间,职工薪酬最大值倍数一般在3—12倍之间。这不足以反映收入差距最真实的情况,当你把行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内部比较时,薪酬过大的差距立刻就显现出来了。举批发零售业内部例子,职工薪酬最大值150多万元和最小值1万多元相差130余倍,其他行业情况亦如此。   (二)2013年2502家按行业上市公司高管平均薪酬
  表3显示,2013年高管平均薪酬是差不多的,就是金融业高一些,将近160万元,其余基本均在40万、50万元左右(2012年情况基本相似)。2013年13个行业高管薪酬最小值基本都分别为5万多元,最低3万多元,高管薪酬最大值倍数一般在4—15倍之间。这同样不足以反映收入差距最真实的情况,当你再把行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内部比较时,高管薪酬过大的差距也同样被显现了出来。举制造业内部例子,高管薪酬最大值近2000万元,怎么和高管薪酬最小值比啊?最小值是3万多元,高低有几百倍差距。其他行业情况亦如此,最小差距是水电煤气业内部差距,高管最高薪酬与最低薪酬差距为26倍。
  所以,现在收入差距悬殊的趋势已经从行业之间转变为行业内部了。对薪酬数据要从不同角度看,差距为什么如此之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要仔细分析。但可以肯定的是,行业内形成薪酬差距的主要是效益因素,所以要比较效益;行业间形成薪酬差距的主要是行业特点、技能要求、劳动力市场供求等因素,要比较这些因素(当然,行业内和行业间也都会有不合理因素存在)。
  表2 数据来源:2012年行业职工平均薪酬根据2430家上市公司数据整理计算;2013年数据根据国泰安2502家A股上市公司的CSMAR数据整理计算。
  表3 2013年2502家按行业上市公司高管平均薪酬
  数据来源:2012年根据国泰安的CSMAR数据库整理计算;2013年数据根据2502家A股上市公司2013年统计年报整理计算。
  (三)高管薪酬影响因素分析解读
  根据我所去年进行的相关课题研究,发现对高管薪酬影响因素有四个方面。
  1.企业规模因素。薪酬排名前五位和后五位总经理年薪水平与企业规模之间相关性较高,2012年总经理年薪与企业总资产相关系数达到0.852,与企业营业收入相关系数达到0.865。
  2.企业效益因素。薪酬排名前五位和后五位总经理年薪水平与企业利润之间相关性较高,2011年和2012年总经理年薪与企业利润相关系数分别为0.737和0.789。
  3.行业因素。2013年排名前10位的高管集中在房地产业3名,金融保险业3名,信息技术业2名,制造业2名;2012年排名前10位的高管集中在房地产业6名,制造业2名,有色金属矿采业1名,证券业1名。
  4.地域因素。由于东部沿海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房价等物价水平较高,人力资本水平高,企业效益普遍较好,所以高管薪酬水平比其他地区高一些。
  因此,我们对高管薪酬管理提出了优化结构、加强调控、完善考核、规范管理四个方面的思路建议。具体是: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报酬结构,提高中长期激励比例;加强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水平的调控;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考核制度;加强规范管理,提高高管人员薪酬信息的透明度。
  本文是2014年7月24日在招商银行2014中国薪福金融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本刊做了删改。
  (作者简介:刘学民,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马小丽,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其他文献
眼睛是心灵之窗,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然而,有不少人因各种原因患上近视、弱视、斜视等视力障碍性疾病,给工作和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为了使众多的视力疾患者得到有效诊疗,自治区人民医院于1998年12月成立广西视光中心,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首家省级视光疾病诊疗机构,也是广西唯一的省级视光疾病诊疗中心,年门诊量达 9万多人次,近视手术达7000多眼,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期刊
“只要认准目标,能吃苦,有恒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是广西东兰县东兰镇江洞村返乡农民工韦明茂从十多年打拼岁月中总结的经验,也是他的人生信条。  韦明茂16岁初中毕业后,只身到广东珠海,先打散工,后来进入一家电子厂,从普通工人、领班、组长,一直干到生产科长。正当韦明茂事业渐成时,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电子厂经营停顿。韦明茂回到家乡寻找就业机会。  2009年5月,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加大
期刊
人物简介:孙杰远,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规划组专家,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全国教育人类学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初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入选教育部
期刊
说起橄榄,每个人都会有一段乡愁的回忆。橄榄,又名青果,是亚热带特产果树,原产中国南方,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区均有栽培。民谚云:“一颗橄榄两头尖,皮又脆来味又鲜,开头吃有点苦,慢慢方知回味甜。”在广西钦州市浦北县,橄榄树是当地农村常见的树种,门前屋后,村口路旁,随处可见,在五皇山脉一带,更是与红椎林相伴而生,红椎菌与青橄榄并称农户家中两大宝。今天,记者为你讲述的这个创业故事的主人翁,正是
期刊
一、供求总体状况  空缺就业岗位需求人数307136人。与上季度相比,需求人员减少了27792人,环比减少8.30%;与去年同期相比,需求人员减少了160630人,同比减少34.34%。  进入市场的求职人员252482人。与上季度相比,求职人员减少了5138人,环比减少1.99%;与去年同期相比,求职人员减少了88099人,同比减少了25.87%。  求人倍率(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即市
期刊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人才理论研究,加强人才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发展理论。2011年底,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人才学由三级学科提升为二级学科。这些都为人才学的新发展和建设人才科学体系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难得的机遇。本文从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的视角,指出人才学正在发展成为当代的“当采学科”,应紧抓“当采”的时机,深化和完善人才科学体系。  一、科学
期刊
一、概要  (一)在人才需求方面,人才需求回暖,部分职位需求出现较大增长  1.2016年第一季度招聘市场回暖,通过广西人才网联系统招聘人才的用人单位共10285家,同比微降0.12%,人才需求量为114802人,同比增长7.65%。位居需求榜前十名的职位为销售类、建筑/工程类、市场/营销/策划/推广类、行政/文职/后勤类、客服,技术支持类、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房地产/中介类、百货/连锁/超
期刊
“在医保战线上奋斗14年,我也算是一名老兵,但对医保患者的责任感一天都不能少。国务院批准建设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这对我们医保工作是个新的契机,也是新的挑战。”东兴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所所长李天明说,他团结带领全所人员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工作思路,以“爱岗、敬业、高效、奉献”为工作主线,凭着满腔热情,把对党的医保事业的忠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民族团结的热心
期刊
广西人才网联系统2013年第三季度人才供求数据统计分析完毕,现予以发布。  一、总体概况  2013年第三季度通过广西人才网联系统招聘人才的用人单位(简称用人单位,下同)共11151家,需求人才数132436人,求职人才数169002人,人才供求比为1.28 (即人才需求人数或职位数为1时,人才供给或求职人才数为1.28,下同)。其中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用人单位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88%,求职人
期刊
2013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在全区新任厅级干部培训班上指出,“人才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广西最大的制约是人才,必须坚定不移地为赶超跨越聚贤纳才。当前,广西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人才的渴求前所未有。我们一定要像抓招商引资那样抓招才引智,像承接产业转移那样承接人才转移。彭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做好广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指明了路径、确定了方向。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