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建构主义的理论阐述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产生背景
  1.1  建构主义的现代发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建构理论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是在与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其教学模式是由情境、协作、交流以及意义建构构成的。建构主义刚开始推出时受到了许多人的推崇,但是人们渐渐发现,建构主义要么因教师不能对于学生学习的进行确认而无法操作,要么教师容易陷入激进建构主义,坚决排斥对事实的记忆和机械性操练,认为这样难以达成知识的建构(钟丽佳,盛群力,2016)。
  1.2  网络时代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所获得的知识多为碎片化,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知识。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时效性突出。如果我们把知识看作是一条河流,在最底层的就是基础知识,它的流动性慢,系统性强;主体知识处于中层,它的流速中等,最上层的是前沿知识,它的流动性最大,不稳定,呈现碎片化(王竹立,2014)。这些碎片化知识构成了目前学生的许多认知前提。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被期望授予动态的与时俱进的上层知识。
  基于上述背景,王竹立教授在2011年提出了新建构主义理论。
  2.基本理念
  2.1  知识观
  新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一棵树木,它会不断生长,成熟以及凋亡。在网络时代下,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许多新的知识,并不断对于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发展,否则会慢慢遗忘。新建构主义提出了知识的三级结构假说:一级结构主要是人们对于事物的感性认识,主要是感觉、知觉和表象,二级知识在一级知识的基础上,把知识进行抽象化、符号化、逻辑化的结果,主要是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级知识主要是联想,它既可以在二级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联想,也可以直接在一级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联想(王竹立,2012)。
  2.2  学习观
  新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学习除了通过个体本身的建构以外,还可以通过“嫁接”的方法。它提出了一个知识的“嫁接”过程(王竹立,2012)。该理论认为,教育者可以把前人的知识,如同果木嫁接一样,“嫁接”到后人的头脑中的二级结构中去。要使得知识的“嫁接”可以成功,除了教育技术方法得当以为,还需要得到个体来自于一级知识的滋养以及和个体本身二级知识的契合。
  2.3  教学观
  新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包括:情境、搜索、选择、写作、交流、创新和意义建构。
  新建构主义提倡在情境中让学生找到所感兴趣的知识,然后去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选择、分类、整理,从而内化为自身的知识。这也是现当代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之一。在此基础之上,学生需要对这些内化了的信息进行输出,形式是写作,把所学到的知识显性化,与此同时也有利于进行下一步的与他人的交流和协作。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里面,构建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实现意义建构,与此同时也会产生许多思维碰撞的火花,实现创新。
  3.实施策略
  3.1  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
  零存整取策略是为了应对网絡时代下信息的碎片化而提出的一种学习策略,是新建构主义的有效策略之一。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的实质就是不断积累知识碎片,通过改写、融合,使碎片化的知识逐渐整合起来,并与个人原有的知识体系实现对接,达到化零为整的目的,最终通过将碎片化知识进行创造性重构而实现知识创新。如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并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思考、积累,写下一些字、词、短句等,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创作出精彩绝伦的诗歌。
  3.2隐性知识挖掘策略
  新建构主义认为,只有考虑到个体内部已有的隐性知识,才能将所学习到的知识与个体本身相联系起来,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对于隐性知识的挖掘,主要有两种方法:内读法和深谈法。通过内读和深谈,并加以写作的方式使得知识显性化,个体内部的信息可以得到加工和整理,将其转变为个体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实现知识的建构以及联想和创新。
  3.3  包容性思考
  包容性思考是将相互之间看似没有关联的思想、观点甚至是理论经过加工和整合,使其构建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思维方式。只有将碎片化知识与其他的知识相联系起来,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网络。但是不同的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的矛盾。对于这些相异之处,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批判性思考,挖掘它们之间不同的原因,并对其加上一定的描述和限定语,使之与其他知识联系起来。总而言之,包容性思考并不是简单地接受所有的知识,它是一种“集大成”的思维模式,是一种把所有知识通过一定的加工和处理而黏合起来的方式,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4  模式识别
  王竹立教授认为,所谓模式,是指隐藏在事物之中的一种内在规律,找到这种规律可以指导我们预测和应对同类事物。当这种规律多次出现的时候,被敏锐的人识别出来(模式识别),并用文字符号进行加工整理,形成新的方法、理论和概念,就是知识创新。模式识别就是对未知规律的发现、揭示和阐述。模式识别是知识创新的主要范式(王竹立,2012)。新建构主义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知识建构而实现知识的创新。
  4.结语
  新建构主义教学的提出不仅弥补了建构主义的不足,符合信息时代下知识碎片化的学习要求,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模式:搜索、选择、写作、交流、创新。但是,新建构主义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许多方面上还有待完善。随着该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它将会对于我们未来的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竹立.新建构主义教学法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05):5-11.
  [2]王竹立.新建构主义与知识创新[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02):36-43.
  [3]钟丽佳,盛群力.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之科学性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10):22-28.
其他文献
隐匿性肾炎又称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属中医“尿血”、“虚劳”、“腰痛”一类疾病。笔者应用自拟芡术汤化裁治疗慢性隐匿性肾炎42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
软弱围岩接触带地下水复杂、拱顶易坍塌、边墙易收敛、围岩变形大、监控量测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安全施工,对围岩接触带高压大涌水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并将其应
介绍了利用对称性计算古典概型概率和利用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数学期望来计算古典概型的概率.
摘要 栽培石榴经济效益好,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特介绍石榴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园地选择、整地施肥、栽植、整形修剪、病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能够帮助广大果农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增加收入。  关键词 石榴;生物学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为石榴科石榴属植物,原产伊朗及阿富汗等中亚地区,公元前由迦太基人传至中国,我国石榴栽培已有2 000余年历史。石榴色泽艳丽,果汁多,富含营养;以果皮
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是一个由硬件、软件、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机构组成的一体化的有机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的不断更新,网络教学也逐渐成为现在
目的:采用化学反应、薄层色谱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进行小儿肺咳糖浆的定性、定量检测,研究小儿肺咳糖浆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化学反应对铵盐和氯化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TLC对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的特殊时期,社会中的道德冷漠现象越来越突出。道德冷漠现象既受传统消极处世哲学的影响,又是社会道德支持体系软弱等原因造成的结果。通过弘扬传
颈椎部生理结构复杂,是脑与周身上通下达的径路.因此,由于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因素刺激或压迫不同的组织不同的部位就会出现不同的症状,从头到脚,从内到外几乎任何部均可
意识形态具有经济功能,其根本宗旨就是服务于经济基础。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经济功能的内涵,并指出了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经济功能的途径。
主体功能区是实施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运用国土空间的"区域"和"要素"特征认知,对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理念认知和规划实践发展进行梳理,认为主体功能区无论是思想理念、划分对象还是实施手段都紧密围绕"区域"型国土空间的定位来展开。以"区域—要素"统筹视角进一步分析,发现规划实施过程存在"区域—区域"衔接不足、"区域—要素"传导不畅等问题。未来其制度的完善重点应从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