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的发展性评价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关系着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 新课程理念曾认为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评价为学习服务,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因此,重视数学评价,就能激发主体的学习精神,这一点可能不会有人怀疑.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数学评价,收到了颇佳的实际效果.
一、评价,让主体互动化
传统的评价是教师的单一评价,而发展性评价则要求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这种主体互动化的评价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焕发他们的主动精神. 我最常用的有两点,一是师生互动评价;这种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它的最大优势在于通过互评,进一步增进了感情,师生关系更为互信、融洽. 学生由于教师的亲和力,更愿意亲近教师. 契可夫曾说过:“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老师交谈. ”教师从学生互评的信息中也增进了对学生的了解,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比如,学习了《分式》(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以后,我采用了师生互动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学习的态度、对老师的教法作一次小结,几乎所有的学生对自己都有一个很中肯的评价. 有名学生在评价中除了总结优点,还指出了自己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怎样使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解分式方程要注意什么存在着不足,有的学生在评价中谈到了自己学习的缺点,如稍微简单的运算题正确率高,而复杂一点的错误概率大大增加. 学生的讯息反馈提示了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根据已知方程编拟应用题来引导学生扩展思维方面还有待加强,编拟题目时,须尽可能地渗透环保、节水节能等意识,应多设置一点跨学科的考查题目,等等. 二是生生互动评价. 学生生活在同一个班集体中,他们彼此的了解比教师更多更细,让学生进行互动评价会评价更真实. 在生生互动评价中,我往往给学生八个字——实事求是、取长补短. 通过评价,评出团结、评出友谊、评出干劲. 方法是小组先评、班级交流. 学习了《二次根式》(同上,见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后的班级评价交流,不少学生都自觉地找出了与其他学生的差距,成绩差距、态度差距、方法差距,听课质量差距、作业完成差距、好学勤问差距等等. 实践证明,通过互动化评价,学生的信心更足,干劲更大了.
二、评价,让内容多元化
新课程理念的评价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可以这样说,只有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才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评价中,我没有死盯着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不仅从认知面考查,同时关注学生“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查. 通过评价,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帮助学生悦纳自己、增强自信.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数学学习也是这样. 不同学生具有不同个性,作为教师,要在评价中尽量找出学生的优点以鼓励学生、增强信心.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我要求学生在不考虑分数因素的情况下先自评,评价的内容是:寻找数学学习中的闪光点、寻找学习过程中的成长点. 要求每名学生要至少列出自己学习中的5~8条优点. 学生们通过回顾,寻找到了诸如体验快乐、心态转化、兴趣增加、耐挫心理、解题能力等方面的优点,寻找闪光点,让优等生学习更有动力,中等生找到了追赶的目标,后进生找回了自信、找出了干劲. 试想,如果让学生一味地纠缠于考试成绩,那些成绩中等和落后的学生是怎么也不可能有那种急起直追的精神状态的.
三、评价,让过程动态化
仅仅做到评价主体的互动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还不够,我们还应该做到评价过程的动态化,我认为,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发展过程;我们需要终结性评价,但更需要形成性评价. 由于形成性评价更注重过程的动态化,给予学生多次的评价机会,也就促进了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因此,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实施日常化、通俗化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性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在过程动态化评价中,注重作业评价. 数学作业几乎天天有,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不能满足于在学生作业本上打勾和打叉,还应加上聊天式的人性化批语,字数不在多,给学生一种亲切感. 有个很典型的例子,一位张姓男生,平时作业大大咧咧,粗心做错了的不少,以前为这件事没少批评过他,但效果一直不好. 学习了《旋转》(同上,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后的一次练习,他居然没有一条错误,我抓住了他这次的成功,不仅在作业本上给他留下了赞扬的评语,还在班上大大地表扬了一番. 我发现,后来的几次作业,他都很少出现错误. 打那以后,我在他作业全对的时候就表扬,在他有错的时候不批评. 他粗心的毛病居然渐渐改掉了. 张姓男生的例子告诉我,表扬属于过程中的评价,批评也是过程中的评价,这两种动态化的评价,鼓励的效果要远远强于批评. 我们要注重评价过程的动态化,但更要注重过程中的多鼓励. 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法之一.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激发主体意识当然是好的,但如果同时还能重视数学评价,效果会更好.
一、评价,让主体互动化
传统的评价是教师的单一评价,而发展性评价则要求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这种主体互动化的评价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焕发他们的主动精神. 我最常用的有两点,一是师生互动评价;这种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它的最大优势在于通过互评,进一步增进了感情,师生关系更为互信、融洽. 学生由于教师的亲和力,更愿意亲近教师. 契可夫曾说过:“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老师交谈. ”教师从学生互评的信息中也增进了对学生的了解,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比如,学习了《分式》(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以后,我采用了师生互动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学习的态度、对老师的教法作一次小结,几乎所有的学生对自己都有一个很中肯的评价. 有名学生在评价中除了总结优点,还指出了自己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怎样使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解分式方程要注意什么存在着不足,有的学生在评价中谈到了自己学习的缺点,如稍微简单的运算题正确率高,而复杂一点的错误概率大大增加. 学生的讯息反馈提示了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根据已知方程编拟应用题来引导学生扩展思维方面还有待加强,编拟题目时,须尽可能地渗透环保、节水节能等意识,应多设置一点跨学科的考查题目,等等. 二是生生互动评价. 学生生活在同一个班集体中,他们彼此的了解比教师更多更细,让学生进行互动评价会评价更真实. 在生生互动评价中,我往往给学生八个字——实事求是、取长补短. 通过评价,评出团结、评出友谊、评出干劲. 方法是小组先评、班级交流. 学习了《二次根式》(同上,见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后的班级评价交流,不少学生都自觉地找出了与其他学生的差距,成绩差距、态度差距、方法差距,听课质量差距、作业完成差距、好学勤问差距等等. 实践证明,通过互动化评价,学生的信心更足,干劲更大了.
二、评价,让内容多元化
新课程理念的评价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可以这样说,只有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才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评价中,我没有死盯着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不仅从认知面考查,同时关注学生“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查. 通过评价,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帮助学生悦纳自己、增强自信.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数学学习也是这样. 不同学生具有不同个性,作为教师,要在评价中尽量找出学生的优点以鼓励学生、增强信心.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我要求学生在不考虑分数因素的情况下先自评,评价的内容是:寻找数学学习中的闪光点、寻找学习过程中的成长点. 要求每名学生要至少列出自己学习中的5~8条优点. 学生们通过回顾,寻找到了诸如体验快乐、心态转化、兴趣增加、耐挫心理、解题能力等方面的优点,寻找闪光点,让优等生学习更有动力,中等生找到了追赶的目标,后进生找回了自信、找出了干劲. 试想,如果让学生一味地纠缠于考试成绩,那些成绩中等和落后的学生是怎么也不可能有那种急起直追的精神状态的.
三、评价,让过程动态化
仅仅做到评价主体的互动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还不够,我们还应该做到评价过程的动态化,我认为,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发展过程;我们需要终结性评价,但更需要形成性评价. 由于形成性评价更注重过程的动态化,给予学生多次的评价机会,也就促进了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因此,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实施日常化、通俗化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性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在过程动态化评价中,注重作业评价. 数学作业几乎天天有,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不能满足于在学生作业本上打勾和打叉,还应加上聊天式的人性化批语,字数不在多,给学生一种亲切感. 有个很典型的例子,一位张姓男生,平时作业大大咧咧,粗心做错了的不少,以前为这件事没少批评过他,但效果一直不好. 学习了《旋转》(同上,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后的一次练习,他居然没有一条错误,我抓住了他这次的成功,不仅在作业本上给他留下了赞扬的评语,还在班上大大地表扬了一番. 我发现,后来的几次作业,他都很少出现错误. 打那以后,我在他作业全对的时候就表扬,在他有错的时候不批评. 他粗心的毛病居然渐渐改掉了. 张姓男生的例子告诉我,表扬属于过程中的评价,批评也是过程中的评价,这两种动态化的评价,鼓励的效果要远远强于批评. 我们要注重评价过程的动态化,但更要注重过程中的多鼓励. 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法之一.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激发主体意识当然是好的,但如果同时还能重视数学评价,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