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植入重构载瘤动脉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41例巨大及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支架植入重构载瘤动脉治疗方法以及选择不同支架结合不同型号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适应证,急性期使用支架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Neuroform(Ⅰ、Ⅱ)、LEO以及SolitaireAB支架,弹簧圈主要采用Matrix、Orbit圈.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宽颈动脉瘤28例,择期栓塞13例.结果 41例44个动脉瘤栓塞均顺利完成,无手术并发症;2例巨大动脉瘤90%栓塞,其他均95%以上栓塞.结论 支架植入重构载瘤动脉结合不同型号弹簧圈栓塞,提高了颅内巨大及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成功率;急诊栓塞时未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准备而使用支架,虽无相应并发症出现,但还需慎重。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预防医学与卫生学领域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投寄我刊发表的具有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正在逐年增多。根据国家出版管理部门统计需求和国内外重要数据库著录
2018年2月4日,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
锤状指是由于伸肌腱在远指间关节平面失去连续性而引起的[1].锤状指手术方法很多[1-6],其中钢丝肌腱止点重建技术因为固定可靠、费用低廉而经常使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局部纽扣或衬垫压迫往往导致指腹组织坏死,影响了使用效果.张旭等[7]改用克氏针折弯后固定钢丝以避免压迫指腹皮肤,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克氏针张力牵引法治疗锤状指,术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引入中继节点来协作通信固然会提高接收信号的质量,同时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又使得中继节点并不是完全可信的,一方面它可以带来系统性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它也
研究导致网络突现的关键因素,解释网络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助于发现网络行为的规律,对网络状态做出宏观上的预测和控制,规范网络行为,完善网络等,在网络流量和用户、网络设备和
患者女,41岁.因“左侧面部阵发性不自主抽搐6年,加重伴头晕半年”入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面部抽搐,呈阵发性发作并逐渐频繁,发作时无恶心、呕吐,不伴耳鸣,无面部麻木、疼痛,每次发作持续2-3 min可自行缓解,疲劳及紧张时加重,近半年症状加重,伴头晕.入院查体:神志清,左侧面部抽搐,额纹、鼻唇沟、鼓气露齿均正常,双耳听力正常,双侧面部感觉正常,指鼻试验阴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
期刊
大脑皮质的形成经历3个主要阶段:①原始神经上皮细胞的分裂增殖;②神经母细胞的迁移、分化;③皮质结构形成。其中任何一个阶段受到遗传因素或周围环境中有害因素的影响均会导
狭窄性腱鞘炎是手外科常见及多发病,对早期症状轻微的患者可采取鞘内注射类固醇激素进行封闭治疗,然而因封闭治疗引起多指血运障碍甚至坏死的报告屡见不鲜[1-3].我院于2008至2009年收治因封闭治疗后致多指血运障碍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和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各1例。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ICA)床突上段动脉瘤术中瘤颈撕脱的处理方法.方法 自1997年12月至2011年8月期间行颅内动脉瘤夹闭765例,其中ICA动脉瘤288例,有8例术中瘤颈撕脱.在早期的4例术中不得不将ICA夹闭;后期的4例术中采用自体硬脑膜包绕技术加窗式动脉瘤夹成功夹闭破裂口.结果 8例中,早期术中夹闭ICA的4例,术后2例死亡(GOS评分1分),2例遗留神经功能障碍(GOS评分3分);后期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新的发展,科学技术也踏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特别是在电气自动化这个版块上更是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于期待,本文就是以电气自动化的可靠性为研究重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