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孟子遇见理想主义者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子有理想,但有时他会遇见比他更有理想的理想主义者。
  比如那日,酒席散了,他的弟子彭更借酒撒疯提意见:像您老人家这样,驾着几十辆车,数百个弟子跟着,从这一国吃到那一国,这,这也太过分了吧?
  孟子的表情我们看不见,但我愿意相信他的脸上平静如水。他答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只要有真理,吃人家一顿饭又有何妨!当年尧把天下都送给了舜,舜也没客气,你难道认为舜也过分吗?
  ——孟老先生啊,话不是这么说的,人家明明是说你过分,你马上抬出个舜来。舜是大圣人,战国时代的读书人当然不敢非议,这不是拉大旗作虎皮又是什么呢?
  愤怒青年彭更没被吓唬住,说了一句直指要害的话:“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这是惊雷,两千年来响在知识分子的噩梦里:你们这帮家伙,不劳动而白吃饭,不行!
  孟子不得不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他看着彭更愤怒的眼睛,必是从中看到了广大的沉默人群。于是他字斟句酌地说了一番话,大意是:社会分工不同,知识分子行仁义之道,守精神家园,也算是一份工作,应该像木匠和修车师傅一样有一碗饭吃。
  彭更愣了一会儿,忽然,他更生气了:难道君子追求真理就是为了混碗饭吃吗?
  孟子的回答我不想引述,有兴趣的可以去查查《孟子》。我的兴趣在于彭更如此迅速地改变了立场,而且对他的自相矛盾毫无自觉:一开始他认为思想不是劳动,不劳动而吃饭是可耻的,但紧接着他又宣布,如果思想是为了吃饭,那也是可耻的。精神活动不仅是“事”,而且是无比纯洁的“事”,不应掺杂任何世俗考量。写小说就是写小说,不能想着挣版税。
  两千年前的那一天,孟子面对这个弟子,一定感到极为孤独和疲倦。彭更在那一刻远比孟子强大,他同时占领了两大高地,居高临下,胜券在握,而孟子的任何辩解听上去都像是陷入重围的徒劳挣扎。
  一方面,从劳动在人类生活中的重大价值出发,人们理直气壮地质疑那些手无缚鸡之力而空作玄远之谈的书生;另一方面,从精神在人类生活中的重大价值出发,人们也理直气壮地质疑那些以精神为业的人们的世俗生活:你为什么不纯粹?为什么为稻粱谋?为什么做不到通体真理、天衣无缝?
  两大高地绵延不断,孟子及孟子的后继者们在高地之间的深渊中挣扎求存。曾经,不劳动是知识分子的原罪;而今天,在捍卫精神纯洁性的名义下,“理想主义者”会在任何精神现象的背后闻嗅铜臭和私欲,然后,他们宣布:所谓“精神”,不过是苟且的权谋,果然如此,总是如此。
  面对后一种责难,孟子的回答是蒼白无力的,他实际上说:请你读我的书。你不应追究我的动机,就好比你尽管吃鸡蛋而不要去审查下蛋的母鸡。这当然不行,有时审查母鸡是必要的。两千年前的那天,如果换了我,我宁愿如此回答那位彭更先生:
  任何一个人的精神活动,都终究离不开人要吃饭这个事实,他的思想、想象和精神是他在世俗生活中艰难搏斗的成果,即使是佛,也要历经磨难方成正果,而人是带着满身的伤和罪在思想。思想者丑陋,纯洁的婴儿不会思想。
  我知道我也不能说服他。这个叫彭更的人,他的激情和理想有更持久的力量,那就是,不管以劳动伦理的名义,还是以精神纯洁的名义,都不能剿灭人类的精神生活。
  

其他文献
刚登上“50年胜利号”时就听说,抵达北纬90度后有个活动,叫“北极点之泳”——所有参加者都将得到一张北极点冰泳证书,以资纪念。到达北极点那天,众人立于浮冰之上,完成一系列规定仪式。之后解散,自由行动,蓄势待发的冰泳参与者们,一窝蜂向艉部跑去。  为什么泳场选在艉部?  此地海冰呈铁壁合围之势,破冰船驶过的航路,留有百多米宽的冰裂带,可看见水波荡漾,尚未再次凝冻。探险队事先做好勘测,将一块与流动水面
期刊
窗前读信的女子/〔荷〕约翰内斯·维米尔  荷兰画家维米尔的作品《窗前讀信的女子》绘于1657年。画面中一个女子在打开的窗前静静地阅读远方的来信,右侧亚麻布制成的青幔一直垂到地上,赋予了画作舞台般的效果。在前景中的桌面上,铺展着红色绣花的东方桌毯,桌毯上放着一个果盘和一些水果。  英国牛津大学的卜正民教授从这个果盘中看到了不同寻常的地方。这是一个蓝白配色的中国瓷盘,在当时十分昂贵。而在卜正民眼里,这
期刊
家里有亲戚从中国来旅游,纽约这站我做地陪。这个活儿原本不难,在过去的18年里,我已经不止一次扮演这个角色,接待过好几位亲戚、朋友、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不管是来开会的、来旅游的、来培训的,还是来考察的,到了纽约,都是按图索骥,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联合国总部大楼、自由女神像、华尔街这些举世闻名的景点匆匆走上一圈,咔嚓咔嚓拍些照片,再到唐人街的中餐馆吃一顿似是而非的中国饭,大家就都心满意足,而我也算
期刊
一个外科医生从我的胆囊里取出623颗结石。他将这些结石装进一个药瓶里,交给我。我问:“这些结石有什么用吗?”医生说:“什么用处也没有,只是装起来给你看看。如果结石是牛的,那叫牛黄;如果是狗的,那叫狗宝;如果是蚌的,那叫珍珠。至于你的嘛,那什么也不是,只是病。”我捧着这623颗结石感慨:“它们昨天还是我身体的一部分,随我一起走动和思考,一起被宠幸或忍受屈辱。因为医生这温柔一刀,它们现在已经舍我而去,
期刊
提起英国菜,人们多半会列举“鱼和薯条”,要不就是“仰望星空”(沙丁鱼身陷其中只露出头尾的烤面饼)、哈吉斯(苏格兰羊肚杂碎)这样的“黑暗料理”。它们最多只能算是特色菜,但什么才是真正的英国菜?始终没人能说得清楚。  在任何一个英国城市、乡镇里,几乎都可以找到中餐馆、法餐馆、意餐馆,但要想吃英国菜,似乎只能进酒吧,在菜单上用牛肉、土豆、洋葱、豌豆做成的几道炖菜里挑来挑去。美国人取笑说:“要想在英国吃得
期刊
割草机坏了很久,院子里杂草丛生,我多次暗示丈夫去修理,但不知怎么回事,他总是把我的话当成耳旁风。最后,我想出了一个绝招来解决问题。  那天,當丈夫回到家里时,我正坐在荒芜的草丛中,忙着用一把小剪刀来修剪草坪。  他默默地看了一会儿,一言不发地进入房间。过了一会儿,等他回来时,手里拿着一把牙刷,说:“等你修剪完草坪,不妨再打扫一下院里的人行道。”
期刊
父亲选定我做他的替身去坐馆执教,其实不是临时的举措。在他统领家事以前,爷爷还活着的时候,他就有意培养我做这个“读耕”人家的“读”的继承人了。只是因为家庭内部变化,才过早地把我推到学馆里去。  读书练字,自不必说了,父亲对我是双倍的严格。尤其是父亲有了告退的想法之后,对我就愈加严厉了。用柳木削成的木板抽打我的手心,原因不过是我把一个字的某一画写得偏离了柳体,或是背书时仅仅停顿了几秒钟。最重要的是,父
期刊
你曾经在朋友圈转发过假消息吗?为什么人们那么容易受骗呢?  10年前,美国曾经出现过“食肉香蕉”事件。许多电子邮件散布这样一条消息:  “一种进口香蕉会让人感染‘坏死性筋膜炎’。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患者的皮肤会变成黑紫色,生疮脱落,最终从肌肉和骨骼上剥离。为避免引发恐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试图掩盖这种爆发的流行病。面对这种情况,邮件传播者鼓励读者将这条消息转发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这样的消
期刊
除了能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对我而言,做菜这件事最大的魅力就是有意思。  各种食材,千变万化,千搭万配,变幻无穷。然而这变化也只是它的壳,它的核可是“铁打的江山”,那就是它的物性。爷爷說,所有的食材都有物性,物性不会说话,也不用说话,它的颜色、气息、质地都明明白白地在替它们说话呢,说的还只能是再实不过的实话。只有先懂得物性,你才能把食材做好,因为物性是食材的生命。许多东西的物性本来就是一个自洽的世界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