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尝人生的盛宴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sxdcfvgb0987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穆先生的《人生十论》绝对不是一本适合“速读”的书,捧读该书首先需要静心、凝神,最好是在晚上睡觉以前,倚在床侧,每天翻阅几页,慢慢品味、静静思索,然后才有所得。
  钱穆先生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国学大师”,“中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国学大师”。从学术主张上讲,他是个崇尊儒家的“国粹派”。他一生淡泊名利,虚心向学,具有人格与学术的双重魅力。收录本书中的篇章分别作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是先生讨论人生问题的随笔和讲演辞。共分三辑,分别是“人生十论”、“人生三步骤”、“中国人生哲学”。
  翻开《人生十论》,读之犹如聆听先生的讲话,语气柔和平淡,循循善诱,古今中外的典籍娓娓道来。也许今天的年轻人会觉得他“古董”了点,但无论处世还是向学,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可在先生的“十论”中获益。在《人生的路向》一章里,先生开篇说道:“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像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然后,先生分别从宗教、科学的角度,通过对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探讨人生向往的意义。在《如何解脱人生之痛苦》里,先生一针见血指出:“今试问人生何以有苦痛?殆缘人生本属有限。举其大者,人生有两大限:一为人我之限,一为生死之限。人生一切苦痛,则全从此两大限生。”接下来,先生对痛苦的起源、表现与解脱进行鞭辟入里的解析,让我们对生与死、痛与乐,乃至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我们可以看到,先生每每提出一个论题,他都会紧紧围绕中心旁征博引,从历史、宗教、中西方文化的角度作阐释,并且不轻易地下结论,而是把结论留给读者去思索。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书绝对不是一本“教训”人的书,而只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理解。
  《人生十论》最初汇编成书是在1955年,如今已经半个世纪过去了,然而,我们今天读来,除了感觉书中个别词句语法已不合今天的习惯之外,仍没有太多过时之感。捧读该书,我们不禁感慨于先生的博学多识。先生对宗教、禅道、历史、艺术等知识的熟稔,使得他的文章丰厚有趣,读来饶有趣味。先生巧妙地用一则则宗教故事或者禅意小品,代替枯燥的哲学说教,常使文章增色不少。
  知识的渊博与思想的深邃结合在一起,成为该书的一个特色。对于年轻人而言,《人生十论》恰如一席丰富的盛宴,这是一位文化老人精心烹制的一席盛宴,它让我们品尝、感受什么是人生的酸甜苦辣,它还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和快乐的根源。
  
  《人生十论》 钱穆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定价:15.00元
其他文献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题词手迹/金府诚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04.-40页;26cm.-ISBN 7-80136-968-8:¥4000.00    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04.-26cm.-ISBN 7-5073-1605-X:¥80.00    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
期刊
《CCTV对话》就像是一部传奇人物的列传,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它的最大特点在于:人们对于这些重量级嘉宾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话题的关注。  史玉柱,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企业家,八年前,当巨人大厦轰然崩塌,巨人集团名存实亡之后,据说这位三年成为亿万富翁的史玉柱曾因极度苦闷而四处游历,遍访名山大川,甚至远赴青藏高原。也有人传言他并未隐退,仍然每年与柳传志、段永基等人聚首泰山,纵横捭阖,侃侃论道。三年之后,史玉
期刊
不久前,台湾金鼎奖畅销书作家郑石岩的“生活禅径系列”作品首次在内地面世,郑石岩本人也开始了内地签名售书之行,反响不俗。  郑石岩从事心理咨询与教学研究多年,对佛学与禅学素有修持,著作甚丰,有《人生路这么走》、《教师的大爱》、《父母之爱》、《换个想法更好》等30多本书出版,销量逾百万册。  在清新的行文间,郑石岩不断告诉读者要化贪婪为恬淡,化嗔怒为宽容,化愚痴为醒觉,化傲慢为谦卑,化疑心为信心。在他
期刊
2004年5月16日新华社的一则新闻,爆出了一个令国人震惊的消息:联合国公布的不适宜人们居住的20个著名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这是一则无法令人平静但却让人警醒的消息。   美国著名城市研究专家詹姆斯·特拉菲尔说:“科技改变城市面貌,欲望则铸造城市的品格。”当下中国城市营销的最大误区是,一味地在所谓现代化道路上不断地相互抄袭和克隆。北京中关村在复制“硅谷”、上海陆家嘴在复制曼哈顿,一座城市正在成
期刊
封面上,这边是红色,天安门城墙采用的颜色;那边是蓝色,自由女神像脚下海水的颜色。  两位对话者,这边是中国社会调查专家、知名咨询和调查品牌——零点调查和前进策略的掌门人;那边是美国前驻华外交官、中国年度畅销书——《登上彼岸》的撰写者。  书中的内容,职业评价、人际关系、情感世界、伦理信仰、政治法制、时尚消费,海阔天空;宠物、同居、代沟、小费、妻管严、婚外恋,洋洋洒洒。妙就妙在以一对一的方式排列,即
期刊
很多人提到沃伦·巴菲特,都艳羡他的成功。他更多时候仅仅被视为投资大师、股神。很多人往往愿意替自己计算这样一种流传很久的“账”:  如果在1965年,我父亲投资1万元于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那么我父亲现在就有4000万元。而如果我父亲1956年向巴菲特伙伴公司投资1万元,并在伙伴公司解散时再投资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那么我们家现在就是拥有超过5个亿的大户人家了!  作为划时代的投资圣人
期刊
如果不把那些滴水不漏却百无聊赖的营销教科书算上,本土营销界、广告界和策划界的好书,乏善可陈。掰着指头数,也就关于王志刚的《谋事在人》,王力的《恩波智业》,叶茂中的《广告人手记》,好像还有朱玉童的《曝光一个广告人的“阴谋”》和曾波的一本书,还算原创耐看之作,而想要再找一本能让人看着不忍放手的作品,恐怕就有些难了。  偶尔和同行聊起这事,也大都有同感,免不了叹息。不是叹息这个行业里的“大师”越来越多,
期刊
如果说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在不断走向成熟,那么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队伍一定是走在最前列的那一批敢于冒险、善于学习、灵活应变并且能够把握关键时机的人。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经常看到,在我们的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队伍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如人意的地方,甚至还经常能够听到诸如“中国目前根本就没有企业家!”之类“恨铁不成钢”式的感慨。  而这恰好说明目前中国尚未真正形成能够获得广泛认同、与国际市场规范和管理标准接轨
期刊
把各地商人的性格和行为特征一一道来,结合他们所在地的地理特征和文化传统,对他们的经商技巧提出评价和建议,这样组合一本书,叫做《水煮商人》。  我们完全可以拿书中的这些材料,去和来自祖国各地的或生或熟的人海吹神侃,俨然一个曾经走四方的有阅历的人:宁波生意人四海为家,灵活稳健,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温州商人,号称中国的犹太,精明务实,四面出击,绝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皇天不负石狮人,他们善于打“侨”牌
期刊
黄万里是著名教育家、革命家黄炎培之子。1937年从美国学成归来,先后在四川、甘肃、东北从事水利建设。上个世纪50年代前期,他从黄河实际情况出发,批评苏联专家的规划和设计,反对在三门峡修建大坝。1957年,因发表短篇小说《花丛小语》针砭时弊,被打成右派,22年后才得以平反昭雪,重返讲台。本书力争还原历史、再现黄万里这位中国水利界马寅初陈寅恪式悲剧人物的风貌。    提出《意见》反对在三门峡建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