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析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5例(45眼),所有患者均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出院后随访10个月,平均6.2±1.7个月,45例患者均未出现脉络膜脱离、眼内炎、青光眼、恶心等并发症。结论:白内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视力,且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临床分析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致盲率较高,该病是以眼前组织结构发生病变、眼压升高为特征的眼科急症。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临床症状以眼部疼痛、视力显著下降、恶心呕吐为主。临床传统治疗方式是给予药物降眼压之后行周边虹膜切除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或小梁切除术等,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前房积血、眼压高、变薄、破损等。笔者通过对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5例(45眼)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较理想,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5例(45眼),其中,男性患者27例(27眼),女性患者18例(18眼),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3.7±8.3岁;核硬度Ⅱ级24例,Ⅲ级21例;术前检查:光感-0.3,平均视力0.07±0.02,眼压35.69-64.30mmHg,平均眼压56.87±7.52mmHg,平均前房深度1.58±0.14mm,所有患者均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
  1.2方法 术前降眼压,尽量将眼压控制至正常水平,氧氟沙星或妥布霉素滴眼液常规应用;术前30min散瞳,常规消毒铺巾后,2%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球周麻醉,开睑器开睑,以上方穹窿部结膜瓣作为基底,于角膜缘后方约1.5mm处做反眉弓形或一字形切口,切口深度为巩膜厚度的1/2,长约6mm左右直达透明角膜内,约1mm深;穿刺进入前房后注入粘弹剂;取25号破囊针进行开罐式截囊或环形撕囊,直径为5mm左右;水分离,将活动晶体置于前房,扩大切口至6-8mm,注入少量粘弹剂后用晶状体圈托出晶状体核,抽出残余晶状体皮质后注入少量粘弹剂于囊袋内,将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置入,进行前房冲洗。检查切口密闭是否完好,切口无需缝合;将地塞米松1mg注射于结膜下,包扎术眼,术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混合液滴眼。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前房深度、眼压的变化,患者出院后随访10个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并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结果
  2.1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前房深度及眼压情况比较如表1所示,治疗后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发生率 对患者出院后随访10个月,平均6.2±1.7个月,45例患者均未出现脉络膜脱离、眼内炎、青光眼、恶心等并发症。
  3.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青光眼和白内障发病率逐年升高,导致老年人群的视力迅速下降,严重者甚至失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瞳孔阻滞、虹膜高褶、晶状体因素等因素是导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原因。闭角型青光眼多见于40岁以上年龄段人群,往往伴有白内障,患者的房角狭窄、眼球前段较短,前房浅,晶状体增厚、睫状体发达,位置靠前,容易急性发作。同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晶状体厚度逐渐增加,导致前房逐渐变浅,增加了瞳孔阻滞,虹膜贴近小梁后房水流出的通道被關闭,使眼压增高,由此可见造成瞳孔阻滞的关键因素的晶状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是在小切口下进行,外切口仅仅6.0mm长,内切口仅1.5mm左右,术中截囊、撕囊均是重要步骤,因此要谨慎操作,注水时易缓慢进行,同时边注水边旋转晶体,使其尽量得到游离。将人工晶体成功植入囊袋可以提高巩膜房和葡萄膜的排水功能,使眼压和视力得到恢复。本研究证实,治疗后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出院后随访10个月,平均6.2±1.7个月,45例患者均未出现脉络膜脱离、眼内炎、青光眼、恶心等并发症。王晓兰通过对该院收治的88例(9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患者的眼压及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与本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视力,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摘要:医学教育办学成本高,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时短,本文结合学校地域和生源,探索围绕“服务社会、重在基层”的办学定位,从课程组织、课程讲授、课程实践、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五方面进行探索,在具体实施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开辟第二课堂教学基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人才共育 途径 方法  【中图分类号】R-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700-01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医院供应室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方法 在分析医院供应室安全隐患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并落实相关预防措施,以此为医院供应室工作质量及安全性的提升提供保障依据?结果 导致引发医院供应室安全隐患事故的因素诸多,包括了人员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等;因此做好医院供应室安全隐患的预防工作便显得极为重要?结论 针对医院供应室引发安全隐患的诸多影响因素,便需要对工作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对工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药方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药学服务的相关对策?方法 以我院历年来在药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此使药学服务得到有效强化?结果 药房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药房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特殊药品管理力度不足以及药剂师进修机会不足?结论 针对药方管理所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强化对策便显得极为重要,比如完善药房管理制度?强化药品管理?加强药学人才培养以及
期刊
摘要: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总要求和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结合该区城市文明进步指数测评?国家文明城区创建?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日常性工作,使中心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全体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全体员工职责分工更加明确,人人争当志愿者,积极参与上述各项公益活动,乐意服务社区,社区居民满意度明显提升,使广大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6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舒适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麻木、疼痛较对照组显著减轻,神经传导改善。结论:舒适护理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舒适度。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舒适护理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慢性
期刊
摘要:黄连阿胶汤(方药:黄连、黄苓、白芍、阿胶、鸡子黄)治疗更年期不寐36例,效果良好,有效率达94%,所以黄连阿胶汤治疗更年期不寐有良好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更年期不寐;中医药治疗;黄连阿胶汤。  不寐,俗称失眠,古代医籍亦称为不得卧或不得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轻者入眠困难,或眠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入睡;严重者整夜不眠,并可反复数年不愈。妇女在经断前后,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反问核对法”在输液室查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至11月来门诊输液治疗的患者2000人作为研究对象。100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反问核对”的方式进行查对工作;100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查对工作,然后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反问核对查对准确率显著提高,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在输液室采用“反问核对法”可提高查对的准确率,有效规避护理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前置胎盘生产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低住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66均行1.5%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于术前15min缓慢泵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0.5μg/kg,并以起始剂量0.2~0.3μg/(kg·h),泵速增减幅度0.1μg,(kg·h)以维持躁动-镇静评分为-2分;观察组33例不给予静脉镇静用药
期刊
摘要:本文就目前神经内科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了各方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为了预防纠纷的频繁发生阐述了笔者在日常医院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对策,最后,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谈了笔者一些心得体会。神经內科疾病以脑血管病居多。脑血管病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后遗症重。护理中稍有疏忽易引起护患纠纷,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现就护患纠纷的原因、措施及沟通机制探讨如下。  关键字:神经内科;纠纷;护理;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