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hi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同时,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实践证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怎么才算是有效的教学情境?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二、教学情境故事化
  小学生是最富于想象和幻想的,爱听故事,许多成人常常觉得不可理喻的,不合常理的,而小学生却是兴致盎然的。我们需要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式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故事情境。
  比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可以创设一个《西游记》中“孙悟空与猪八戒分饼”的故事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路上,一户人家用三个同样大小的烙饼热情地招待他们。猪八戒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并快手快脚地吃了其中的一份,而孙悟空也把另一个饼平均分成四份,吃了其中的两份。这时,猪八戒见孙悟空吃的份数比自己多,就大声嚷道:“猴哥,你吃了两块饼,而我只吃了一块,我也要再多吃一块。”“同学们,你们认为猪八戒的说法正确吗?究竟谁吃得多?”话音刚落,下面就议论开来,学生兴趣浓厚。老师也就自然导入到“分数大小的比较”中来。 原本枯燥无味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创设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它吸引,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教学情境游戏化
  喜欢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游戏式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体现“寓教于乐”的优势。如教学《20以内的加法》时,设计了个游戏:同桌用手指各表示出一个数,谁先说出两个数的和,就算谁赢。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速度。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使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尤其是在游戏中加入了竞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教学情境问题化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从问题开始。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程标准也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這关键就是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随便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教师马上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可以被3整除,这样几个回合,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老师不用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呢?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学生们就会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对新知的探求中。
  五、教学情境操作化
  小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能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去完成。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在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拿出几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去折叠出它的1/8,并用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表示出来。学生亲自操作实践,手、眼、脑并用,启迪了大脑思维,得出了很多种1/8的折叠方法,再用美丽的图案画出来,得到美的享受,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动”激“活”,营造出富有生机的学习氛围。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有心地把切实有效的情景合理地带进数学课堂,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 就一定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的学习成效是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作用而成的,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弥补智力因素的不足,并可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功,喜欢数学。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让学生喜欢数学;第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严谨的数学学习态度。多年的实践证明,培养和发
古今中外凡在学业中有成就的人,对学习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数学保持浓厚兴趣的人,他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方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平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正如華罗庚所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废,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   如果学生对学习不能保持兴趣,就会视学习为一种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低,成绩下降。因此,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实践证明,“兴趣” 是小学生各种求知欲、创造力的源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现。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由此
期刊
摘要: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运用数学实验开展教学是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一条全新的思路。这样,学生不但能在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同时还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本文结合新课改的要求阐述了初中数学实验课在教学中的一些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数学实验探究思
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看,需要教育鼓励学生愉快而主动地去探究,获取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障碍。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呢?  一、引发探究欲望   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具有两个特点:(1)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2)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数学教学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節课的练习中。练习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如何让数学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求新、求活、求近是数学课堂练习的精髓。  一、求新——提供新鲜的东
期刊
该研究在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通过对新生大鼠进行美金胺的急性毒理学和重复用药毒理学实验,对美金胺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今后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作进一步探讨,以期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设置了同一个数学情境,面对教师设计的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反应敏捷,思路畅通,作答流畅,而有的学生反应迟缓,苦思冥想,思路凝滞,作答语无伦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
现代社会经济,高科技的飞速发展,致使人才的激烈竞争,人才的竞争又归根为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突出的课题。在课堂都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知识能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大胆探索,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传统观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以学生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环境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尊重差异,关注个体已成为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