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国公民教育的起源与变迁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lbuph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教育是公共民主生活的预备.民国时期中国的公民教育是普通教育阶段按国家学制规定的课程要求,以政治生活知识和公共生活知识为内容进行教学的学校教育.公民教育的思想经历了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公民教育思想和三民主义教育思想的变化.公民教育的学制经历了修身科、公民科、党义科和公民训练科的变化.教育会议作为教育民主决策机构把教育思想确立为国家教育宗旨,国家教育部门根据教育宗旨创设学制实践教育思想.人们对于旧的思想和学制进行反思,形成新的公民教育思想、推行新的学制.公民教育的目标从培养践行民权、民治、世界主义的公民转向培养践行民族主义和传统伦理的公民.
其他文献
“两个必然”的含义是十分明确的:资本主义灭亡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它必将灭亡;社会主义建立的条件和时机已经具备,它一定会成为现实。从历史事实、文本逻辑、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三个方面看,“两个绝不会”是对“两个必然”的修正和补充之说绝不是马克思恩格的观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异质性和整体性使得社会主义的建立具有总体过渡的特点,社会主义可以在新生产关系“空场”或资本主义自我扬弃两种情况下通过革命来实现。
摘 要:新中国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注意学生的四种基本能力的发展: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其中最基本的是阅读教学。阅读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还会影响他们在其他学科上的学习和进步。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叶圣陶曾经说过:“阅读整本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练习强化阅读和提高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各种文学知识和有问题的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
摘 要:如何有效地提高学农村小学的语文阅读能力,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提高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就农村高年级语文产生的原因和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农村小学 高年级语文 阅读能力 提高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1.003  由于农村的经济环境、社会认知等多方面条件较差,造成了在农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