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素”成就世博会“亮点”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ys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犹如一枚硕大的朱红篆字中国印,静静地矗立在黄浦江畔。它与国内31个省区市的展馆一起,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的魅力。悠悠五千年历史,古老与现代相融的中国充满了无数令人神奇惊讶的色彩。本届世界博览会上,“中国元素”无处不在,处处凸现了中国文明、科技与人文精神理念。“中国元素”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背后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一个半世纪前问世于欧洲的世界博览会,被世界各国视为展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现自身综合国力的舞台。世界博览会至今举办了40届,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现在的世博会文化,已经演变成参展各国、各民族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以及人文精神高度集中的平台。
  对于中国来说,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再一次向全世界展示各方面成就的大好机会,而“中国人文”、“中国元素”正是外国人最感兴趣,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东西。
  “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并延续到我们现代生活中来,更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内在和外在的特质,既有形而下的具体物质,也有形而上的意识形态。“中国元素”可以概括为,凡是在中华民族融合、演化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中国人创造、传承、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以及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都是“中国元素”。如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体系、民俗事象、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建筑、艺术、科技、法律、伦理等,上至三皇五帝,下到宋元明清,大到故宫长城,小至窗棂门钉。
  说起“中国元素”,很多人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北京奥运上,“中国元素”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和诠释。开幕式上充满了缶、画轴、万里长城、戏曲、瓷器等大量的“中国元素”。美轮美奂的开幕式将这些“中国元素”传向了世界,得到了各国人民的广泛好评。
  2010的世博会同样以“中国元素”为基础,中国馆把展示主题定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中国红、《清明上河图》、“九洲清晏”、篆书、“三斩斧”等,都充分展示了中华古老文化的积淀。当世界经济离不开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时,世界文明也离不开中国文化,因为中国文化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着中国文化精神的“中国元素”将会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奠定自信,它会承担起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时代使命。
  “中国元素”还充分体现在各省区市的展馆中:
  ——作为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广西馆围绕“绿色家园,蓝色梦想”的主题,集中展示“铜鼓、绣球、壮锦、漓江风景、龙脊梯田、红树林、海上丝绸之路”等淳厚的人文风情和旖旎的自然风光。
  ——陕西馆没有收入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而是从“人文长安之旅”的新视角出发,以“千年帝都、千载文华、千里秦岭、千姿新韵、千人英姿”五个板块,集中展示三秦大地的城市所独具的厚重人文历史与独特自然风光。
  ——同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的河南,以“国之中、城之源”的创意,呼应中国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的大主题,同时非常贴切地演绎出河南所独有的“中国之中、城市之源、文明之根、中原崛起”的古今特色。
  “中国元素”是多种意义的涵盖,是中国文化的升华,并表现在不同方面。它可以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可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可以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可以是中华民族代表性的建筑和壮丽景观,也可以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物、图腾,等等。总之,“中国元素”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正面象征,应该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或者是中华民族首先创造的,或者是在世界上称雄的。
  世博会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了解世界,我们应该利用上海世博会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充分地展示“中国元素”,让“中国元素”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成为上海世博会上的“亮点”。
其他文献
本期刊登的《大藤峡瑶民起义烽烟二百年》,揭示出大藤峡瑶民起义的因由及其历史教训。明代大藤峡瑶民起义,是一部官逼民反的悲壮无比的历史剧。从明洪武四年(1371年)直至崇祯末年(1644年),持续时间长达270多年。瑶民在韦公广、覃公专、蓝受贰、侯大狗、侯公丁等首领的领导下,“啸聚万余之众”,大大小小武装起义数十次,其中较大规模起义达14次之多,迫使明王朝先后派遣韩雍、王守仁、蔡经、陈金等数十名御史、
1998年清明前夕,父亲不幸与世长辞,至今整整10年了,他那熟悉的音容笑貌始终浮现在眼前。10年来,父亲爱国为民的精神与他倡导的家风无时无刻不在教育、激励着我们。我们无法相信,父亲,他已经离开10年了,此时此刻,我们依然对父亲怀思深切,心如潮涌。    (一)      父亲出身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青年时代起,就把自己与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始终以报国为民为己任。他所处的年代,正是
“月色在征尘中暗淡,马蹄下迸裂着火星。越河溪水,被踏碎的月影闪着银光,电火送着马蹄,消失在希微的灯光中……”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和优秀指挥员关向应生前创作的诗歌《征战》的片段。  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关向应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毛泽东赞颂他“忠心耿耿,为党为国”;朱德称他是“模范的共产党员,终身为革命奋斗,百折不屈,死而后已。”  走上革命道路  关向应,
2009年,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11周年和逝世33周年。周总理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为人们所称颂。提到周总理,总会让我的内心充满崇敬和感动,总会让我想起43年前总理视察石河子的情景,想起总理对石河子人民的亲切关怀和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平易近人的态度。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每当想起时,无不令我动容。    举城沸腾迎总理    1965年
清明,是农历节气之一,其名称最早见于《淮南子·天文训》,一是说“八风”,其中有“清明风”,清明风至的日期在冬至后135日;二是说春分后15日,斗指乙, “则清明风至”。其实这两种说法是一致的。  清明节气之时, “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此时,华夏大部分地区春光融融,晴和明朗,盎然着一片生机。人们纷纷走向郊外,开始一年一度的踏青游乐活动。这一活动大致始于唐代,与扫墓
梧州国民学堂创建于1904年2月,不仅为新政新学培养了一批有用人才,更为广西辛亥革命培养了一批革命志士。该校大部分教员曾远渡日本留学,并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学成回国后参加了辛亥革命,成为广西辛亥革命中的栋梁。曾担任过广西代理省长的杨愿公,广西大学原副校长盘珠祁,梧州第一批到日本留学的学生陆更存、陆涉川等,还有广西第一批到日本留学的女学生陆书蕉、陆菱绢及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李炳辉,都是
“不是说好了,过完年就去北京玩吗?为什么不去了呀!”我气冲冲地喊道。  “新冠肺炎疫情这么严重,我们没法去了。”爸爸耐心地给我解释。  都怪这该死的病毒害得我们不能出门,弄得我都变胖了。朋友们可能会有疑问了,你虽然不能出门,但总有事情干吧?当然有啦,我的事情呢,就是待在家里预习下学期的新课文。我的安排是这样的:上午预习英语,下午预习数学。  英语教材四年级下册上的八篇课文中,我觉得最难的是第五课《
“张文祥刺马案”,是141年前发生在南京的“清代四大奇案”之一。案情牵扯到宫廷、刑部、兵部、督省、湘军等要害部门与环节,错综复杂的背景深不可测……  一起发生在141年前的刺杀案究竟有多少难解之谜?有史料说,1870年8月21日,也就是时任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的前一天,时任江苏巡抚的丁日昌自南京急匆匆赶到天津,与曾国藩密谈良久。22日,曾国藩回拜丁日昌,也就是这个时候,远在南京的马新贻被张文祥刺死。
以合浦为始发港的汉代海上丝路的开通,广西境内的一条河流曾经起了重要的枢纽作用,这就是南流江。  南流江古称合浦水,发源于玉林市北流大容山,流经玉林盆地后,从博白江口出玉林市境,流入钦州市的浦北县,再自北而南贯穿北海市境汇人北部湾。全长287公里,流域面积9704平方公里,是广西南部独自流人大海的河流中,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水量最丰富的河流。  南流江在合浦境内的干流约100公里,入海口的海岸线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往的一些历史琐事,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地淡化,然而建国之初,活跃在八桂大地上的税工人员出生入死,为国聚财的英雄事迹,却深刻地镌刻在壮乡群众的脑海里,那些在共和国建国初期牺牲的广西税工人员英名长存。  1949年12月11日,广西全境解放,1875万的广西各族人民额手相庆,广西的社会主义税收事业从此进入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崭新时代。然而,当时的广西,经济落后、农村凋敝、工厂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