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物价下,消费者怎么选?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中产阶级的规模正逐步扩大,他们遭遇着不断攀升的食品价格,这两大趋势的聚合将重塑消费者市场。每年全球的中产阶级增长7000万人,而食品价格在以后的20年中将以超过两倍的速度上升,世界将进入一个空前的需求增长、经济压力加大的阶段。那么,企业将如何在这些未知的领域中取得成功,从而满足自己的经济增长目标呢?《尼尔森通胀影响全球调查》报告就价格上涨因素对于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若想完成经济增长的预期,不能只关注中产阶级。此外,购买倾向受个人抱负、文化规范等因素影响更深,而并非单纯受收入主导。
  高物价:每个人的痛
  在衡量通货膨胀对中产阶级家庭的影响时,尼尔森发现,在高物价时代,任何阶层都不能免于高物价之苦。说起食品价格的上涨,几乎每个人都有切肤之痛。所有受访者中,有85%的人称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了他们对食品的选择。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家家户户的厨房,还有很多方面,包括人们对外出就餐(64%)、购置衣物(55%)、购买零食(45%)、娱乐消遣(44%)、度假旅游(39%)等方面的支出习惯也有所影响。
  消费者在不同购买类别之间做出平衡,在购买食品时需要事先决定什么类别可以留在购物单上,什么类别将被移除。当支出变紧时,有一些类别的食品却不怎么受影响,散装的粮食类(如大米、小麦和各类谷物)便是其中之一,这在各个地区都一样。有14%的受访者表示,如果食品价格上涨,他们就会多买些散装的粮食。新鲜、冷冻和罐装的蔬菜水果也都是人们囤货的首要选择。
  对于日常生活常常购买的主要产品,在全球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都表示不会改变,这包括奶制品(68%)、肉禽类(62%)、烘焙食品(60%)、包装食品(55%)及海鲜(52%)。
  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于某些产品的购买倾向常常高出世界平均水平。比如,印度和中国的受访者中,表示如果食品价格上涨,要购买更多奶制品、包装食品、袋装谷物食品、烘焙食品、各类蔬菜水果的比例占到世界最高。
  受到食品价格上涨影响,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会少买以下产品:糖果糕点(59%)、薯片等零食(58%)、碳酸饮料(53%)、酒精饮料(49%)、已加工食品(48%)和方便食品(45%)。
  消费者需要什么
  由于支出金额有限,为了一家人的温饱,消费者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方式,妥善安排预算,力争把钱花在刀刃上,这就是有1/3的受访者会在食品价格上涨时在折扣店购物的原因。有1/4左右的受访者称,他们会增加在清仓促销商场(28%)、大规模超级市场(23%)等地方购物的次数,这些地方的商品具有无与伦比的价格优势。
  有20%左右的人打算在仓储会员店(21%)、超市(20%)、新鲜农产品市场(20%)、奥特莱斯(20%)等处购物。此外,从全球范围看,21%的受访者打算自己种植自己需要的食品,有17%的受访者将增加光顾邻里商店(Neighborhood Store)的次数。
  尼尔森也对每个国家消费者最爱光顾的购物场所进行了评估。在新加坡、韩国和爱尔兰大约有一半的受访者打算在折扣店购物;而在以色列、希腊等国,清仓促销商场则是人们喜爱光顾的地方;在智利和中国,受访者喜欢去大规模超级市场购物。
  当然,通货膨胀对于零售商的影响也非常大,特别是便利店和特产商店,受访者中表示将减少光顾这两类店铺的比例占到了40%和36%。
  不是人人都爱自有品牌
  随着消费者愈发地喜欢淘便宜货,商场的自有品牌往往有潜在的优势。根据尼尔森的调研数据,自有品牌占到全球快消行业大约16%的市场份额。然而这一比例在每个国家都有很大差异,如自有品牌在瑞士占到46%,而在中国仅有1%。然而,现在自有品牌增长的条件已经成熟。
  在自有品牌已经站稳脚跟的地区,调查结果显示出自有品牌在通胀时代的发展很有潜力。在北美洲,大约有46%的受访者称他们会倾向购买自有品牌,只有7%的受访者表示会买大众品牌。在欧洲发达国家中,35%的受访者倾向于购买自有品牌。自有品牌要想成功,必须要在定价合适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营销。


  省钱是王道
  理解品牌在消费者对于不同类别的需求中所处的位置,可以有效应对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最大限度地留住消费者。针对消费者购买习惯的应对战略在不同地区大体一致,但根据具体市场特点制订策略也很重要。由于消费者特点必须要成为营销组合的一部分,如何让产品和服务畅销全世界,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
  有些策略在全球范围内都屡试不爽,如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减价商品,但其他的策略可能存在地区差异。近1/3的受访者认为网上购物是省钱的好办法。在网络普及率持续上升的今天,通过网络寻找省钱的商品也流行起来。在调查中,尼尔森发现较之发达国家消费者,发展中国家消费者更愿意利用网络寻找便宜的商品。
其他文献
11月3日晚,一场精彩纷呈的“开幕式暨环游歌剧音乐会”向与会嘉宾集中展现了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的教学创新成果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院校、院团的优秀歌唱家的精彩表演,堪称一场“群英会”。音乐会曲目包括中外不同时期的经典歌剧作品片段,演员既有著名歌唱家,也不乏基层声乐教师,体现了北大兼容并包的精神以及日益求新的追求。  北大歌剧研究院金曼院长致欢迎辞[HT5”SS]  在11月4日的主论坛会议中,16位嘉宾首
期刊
美国国会参议院2月6日批准参议员马克思·鲍克斯为下任驻华大使。参议院在表决中以96票全票通过了这项提名。鲍克斯现年72岁,在当今国会参议员中,他的资历排名第三。他曾为自己的任期定下了两个目标,一是与中国发展可以惠及美国企业和工人的经济关系;二是与作为全球力量的中国合作,鼓励其在解决国际争端中负责任行事,尊重人权,保护环境。  贾斯汀·比伯  2月5日,美国迈阿密警方对外宣布,对贾斯汀·比伯的迈阿密
期刊
“双十一”的集体狂欢气氛,你可能到今年才感觉到。从10月中旬开始,无论你是打开电视还是电脑,挤上下班高峰的地铁还是写字楼电梯,刷刷微博或者朋友圈,“双十一”电商促销广告都24小时对你进行“围追堵截”,更别提当天手机上密集的消息推送。  “双十一”结束后,电商们第一时间公布了交易额和订单量,但并不愿意透露它们为此投入了多少营销和广告费用。  广告和媒体服务商昌荣传播的监测数据显示,和去年“双十一”相
期刊
“经常有人问我,你当初是否预测到Facebook的今天,答案是没有。回想过去的10年,我曾问过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我们建立了这一切?我们只是学生。与大企业相比,我们的资源十分有限。如果由它们来解决这些问题,也能够完成。因此,我认为唯一的答案就是:我们更关注这些。  “曾有人怀疑,连接世界真的那么重要吗?而我们目前正在连接世界。也有人怀疑,这是可持续的么?而事实是人们正在持续保持联系。与其他人相比
期刊
从2013年10月起,一座全新的高架公园在法国巴黎第15行政区落成并对公众开放,公园里森林、草原、灌木丛和篱笆等景象应有尽有,200多种植物和20种鸟类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生态系统。此外,为了保护在公园里栖息的动物,园内没有安装任何灯具,绿荫长廊在夜间也会关闭。  巴黎环城铁路始建于1852年,并在1869年建成通车,用于客货两运。到1934年,客运停止运营,货运则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末。然而,停运
期刊
为了庆祝大卫·霍克尼职业生涯6 0周年,从2月5日开始至5月11日,伦敦Dulwich图片画廊精心挑选了100件霍克尼兼具启发性和娱乐性的作品展出。  霍克尼以大胆尝试绘画方法著称,传真机、影印机、电子刨笔刀,甚至还有iPad。这一独特的风格被称为“霍克尼式拼贴”,爱者赞为杰作,厌者则贬为垃圾。因此,他的名字常常与两个矛盾的标签相连,“英国活着的最出名画家”,以及“艺术史上无足轻重的嘻哈之士”。 
期刊
若是提到Icona Pop,或者Nile Rodgers,你很可能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是如果给你播放上一段Icona Pop的代表曲I Love it,就有人会很自然地就跟着吼出那句“I don’t care! I love it!”三星和阿迪达斯都把这首曲子作为它们今年新品系列的广告曲。而由Nile Rodgers制作的Get Lucky则横扫2013年全球90多个国家的单曲榜冠军,在世界任何一个
期刊
2014年刚开始,宏观经济就传来了一些不怎么令人振奋的消息:首先,1月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1.3%,而市场先前的预期是56%,这个指数较12月下滑了5.2%。  新增非农就业人数情况也令人失望,美国1月非农就业人数增长11.3万,低于经济学家普遍预期的18 万。  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1月的制造业PMI创了半年来的新低—不管是汇丰编制的还是中国官方
期刊
我老家在东部沿海的一个县级市,几年前有了第一家多厅影院,从那时起,它就成了棋牌室和KTV之外周末最主要的娱乐场所,也是我逢年过节回家常待的地方—尽管环境有些嘈杂,但比起被亲戚“拷问”,和好友看场电影吐个槽还是要舒服很多。  相比往年的春节假期,今年电影院里多了不少和爸妈一起来看《爸爸去哪儿》电影版的小朋友。影院把绝大部分的排片场次给了这部影片和《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下称《大闹天宫》),检票工作人员
期刊
2月7日,乌克兰前总理尼古拉·阿扎罗夫在社交网站上发表文章呼吁乌克兰公民依照传统,在冬季奥运会期间暂停冲突,利用这段时间在和谐互让的精神下解决问题。  阿扎罗夫曾在今年1月28日向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递交辞呈,以期帮助政府化解持续2个多月的政治危机。但从乌克兰目前的动荡来看,没有作用。  而这一次公开呼吁,依旧如此。  2月9日乌克兰首都基辅的民众再一次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2月10日,乌克兰国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