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思考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li21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必修课,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掌握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技巧,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笔者对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作了一定的思考。
  一、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
  要提高中职学生能力,就要在教学质量上面下功夫。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提高中职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最重要一点就是首先激发和调动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课程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能够自觉地学习计算机知识,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互动过程中来。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实现。(1)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采取的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多种方式方法的教学,也就是说,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之前不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们主动地去接受知识、去探索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2)营造和谐教学情境。和谐的教学情境能够更好地鼓励学生和感染学生,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一个和谐的教学情境的营造,离不开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是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讨论中的教学方法和任务驱动等方法。(3)适应于时代的发展节奏。当前经济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尤其迅速。在这种情形下,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也要跟随时代步伐,而不能简单地拘泥于传统教材所教学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突破教材,适应时代发展,了解当前就业形势下各单位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学到最实用、最前沿的计算机技术。当然,对于新生事物的教学也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以此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一方面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不至于导致学生在新技术当中把握错方向。
  二、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应提倡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为主,辅以分组竞赛法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1)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通过巧妙的任务设计,将要教授的新知识点蕴涵于任务之中,引导学生提出实际的问题或目标,引起学生对某一实际操作的兴趣,再通过讨论、讲解或操作,使之完成预计任务,从而学会相关的理论或技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中,既可突出实践,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消除学生对理论学习望而生畏的情绪,在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3)分组竞赛法。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分组竞赛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在进行讨论和自主学习时,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每次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为各小组打分并给予表扬,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竞赛法,让每个小组完成不同作品的设计制作,完成后各小组统一进行评价,寻找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通过这种教学法,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还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生处于思维相对活跃的年龄阶段,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对中职学生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性,很好地引导学生加强在实际操作方面的能力,不断拓展学生在计算机学习方面的時间和空间。学生在经过教师课堂讲解后,会迫切希望参与到实际操作过程中,因此,教师要适时地让学生们接触电脑,更多地参与到自己动手操作中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们提出新的要求,学习能力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来,养成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及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分析并解决问题。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度的问题,问题不能太难,练习的时间不能太长,适当地去辅导,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课堂纪律的管理,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课堂中,要以学生自己练习为主,贯穿“精讲多练”的原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反而听得越糊涂,洋洋洒洒地讲解一堂课的内容,不如学生自己实际操作10分钟的效果强。因此针对操作内容较多的课程,要注重少讲多练。比如:导入3分钟,新授10分钟左右,学生上机练习的时间25分钟左右,最后进行总结、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达到熟练、提高、巩固知识的目的。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 611500)
其他文献
编号:H1(2016)25-01-02  作者:占丽萍  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是重点,然而在设计识字教学中,教师总会想方设法的将枯燥的识字变成有趣的识字活动,结合字,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将识字教学融入其中,达到让学生爱上识字,学会自主识字。  培养识字能力,不仅能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因此,首先要注
期刊
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向现代化的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化,是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的关注重点。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现代高中物理新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時也是一个非常引起教师关注的关键点。本文主要就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相关总结。  一、创设物理情境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与学
期刊
编号:G40(2016)25-01-01  五寨二中的新一轮课堂改革之路是从而2012年春天开始的。当时,新一届校领导班子敏锐地意识到,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一切学生,而改革的主要落脚点是在课堂。课堂是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主阵地,更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因此,全体师生坚定地踏上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征程。  校长毕文光亲自带领骨干教师先后到河南永威中学、太原师院附中、清徐中学等课改名校学习
期刊
在初中思品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将自己融入思品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此,在思品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适应这种新要求,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思维方式,教学模式及方法,真正做到放开手脚,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才能,使其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激发其对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枯燥为有
期刊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为50篇(段),第三学段为60篇(段)。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就有70余首。同时,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教学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让儿童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中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
期刊
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热点话题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正如崔允■所说,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语文核心素养的落脚点在于语言文字运用,而语言文字运用的主体是学生,这就要求我们以学生为出发点,顺应学生身心發展规律,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设置合适的学习情境、给予合适的提升引导。这也是题目中确定“绘本、童话学习例谈”而非“绘本、童话教学例谈”的原因。  小学一、二年级
期刊
编号:G40(2016)25-02-01  作者:刘小华  演讲最讲究气,气出而情露,气盛而势出,气生而情升。那么好的演讲稿究竟要有哪些气,怎样为之充气呢,又怎样做到“盛气凌人”呢?  一、巧拟标题显灵气  题好文一半。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概括演讲的内容,可以体现演讲的思路,可以蕴涵全文的主旨,可以表现全文的特色。题目拟得好,一方面吸引了听众的眼球,一方面勾起了听众听讲的情趣,凸显了演讲者的灵气。所以
期刊
初中生物课本中,学生需要掌握很多基本知识。而这些知识中,又出现了很多基本概念。什么是知识?知识就是指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连结。我们构造概念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把握直观。因此概念与概念之间必需彼此连结,形成知识。可以说概念是知识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概念的掌握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必备素质。生物学科也不例外。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用具体教学实例来谈谈初中生物概
期刊
在高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无非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班主任了,可以说一个学生的成才与否,跟班主任有着密切的关系。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工程。它需要班主任要有“严父慈母”之心去经营,去构建,也就是说班主任既需要严父般的高标准、严要求,又需要慈母般的细心赏识,爱心浇灌、不厌其烦。但最关键的是,如何把握好“严”与“爱”最恰当的度,如何实现好“严父”与“慈母”角色的适机巧然转换。为此
期刊
《礼记·学记》有云“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随着历史的衍变,总不乏名人大家对这句话进行解读,古有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今有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解释“乐群”为:所谓“乐群”,是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随着《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相继出台,小学语文的课程改革愈演愈烈,在此情况下,成都高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