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护理中行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分析

来源 :康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raid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护理中行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方法:将确诊的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腦梗死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40例所采纳的是常规护理流程,实验组40例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神经功能以及自理能力、康复良好率、住院时间、并发症率。结果:实验组神经功能以及自理能力、康复良好率、住院时间、并发症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护理干预;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3-0-01
  脑梗死是指因缺血缺氧引起的脑供血障碍、脑坏死和软化,又称缺血性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男女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基础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在此基础上发生,导致血供区域及邻近区域脑组织血供紊乱,导致局部脑组织软化坏死,继而导致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改变[1]。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高。以往护理重在救人,往往忽视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和锻炼,致残率高。近年来,我院康复科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对早期偏瘫患者开展了系统的康复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研究探析了脑梗死护理中行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确诊的80例脑梗死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每组例数40。实验组年龄47-82岁,平均(62.56±2.27)岁,男:女=28:12。对照组年龄46-80岁,平均(62.78±2.66)岁,男:女=30:10。两组样本比较显示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流程,护理内容是脑梗死的常规护理流程。实验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护士需要多和患者沟通,根据患者的情绪和生理表现进行安慰和疏导,以消除和减少负面情绪,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②早期活动:通过给予患者被动按摩,刺激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并协助患者选择功能位。③在床上活动患肢:鼓励患者锻炼患肢,做屈肘关节、手指的屈曲和伸展等活动。逐渐练习坐起运动,指导患者坐在床边,让下肢下垂,练习下肢下放的动作,准备在地上站立行走。④锻炼站立行走:最开始在家属或者护士的协助下站立行走,在平衡性提高之后让病人独立练习走路。⑤语言康复训练。向患者解释语言训练的目的和方法,告诉患者失语是暂时的,语言功能的训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互动。体贴关爱患者,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由简单到复杂。⑥日常生活训练。患者衣物要宽松柔软,指导患者进行自行穿衣训练,先穿瘫痪侧,再穿健康侧;脱下时,脱下健康侧,再脱下患侧。练习洗脸、如厕、进食、转院等生活技能,倡导“自理模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神经功能以及自理能力、康复良好率、住院时间、并发症率。
  1.4统计学处理
  SPSS26.0软件统计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神经功能以及自理能力
  护理开始两组此类指标比较,P>0.05,而护理结束实验组神经功能以及自理能力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优化的程度,P<0.05。如表1.
  2.2康复良好率
  实验组的康复良好率比对照组高,(x2=7.956,P=0.007<0.05)。实验组的康复良好率是95.00%,而对照组的康复良好率是72.50%。
  2.3住院时间
  实验组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并发症率
  实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x2=6.756,P=0.013<0.05)。实验组并发症有1例,占2.5%,而对照组并发症8例,占20.0%。
  3 讨论
  脑梗死疾病早期,患者常因突然瘫痪、失语而出现焦虑、情绪脆弱、易怒等情绪障碍;疾病后期,因残留症状或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形成悲观抑郁、疼痛绝望等情绪障碍。对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反应给予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关心患者生活,尊重患者个性,耐心告知患者病情、治疗和预后,鼓励患者克服焦虑或忧郁,保持乐观态度,积极配合治疗,努力实现康复最好水平[2]。
  该研究的成果显示实验组神经功能以及自理能力、康复良好率、住院时间、并发症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李巧荣.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影响评价[J].心理月刊,2020,15(03):114.
  [2]牟晓秋.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01):12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本院70例老年痴呆患者开展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2019年02月-2020年02月,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分别实行常规护理和早期护理,对比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的精神状态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参照组,且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老年痴呆患者所进行的护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重症药疹患者的皮肤粘膜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共计100名重症药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号方式分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皮肤患者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实施全方位皮肤黏膜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护理舒适度等。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来看,观察组患者通过实施皮肤黏膜管理,减少炎症渗出等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5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6%(P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预防ICU综合征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 此次82例研究對象是2019年4月-2020年4年在本院治疗的ICU患者,经电脑随机分为各41例的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组间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防ICU综合征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缓解ICU患者压力程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保证预后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术中液体保温护理在宫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接收的80例宫腔镜手术患者收入本研究中,基于平行对照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术中液体保温护理),对2组围术期体温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在围术期体温方面,麻醉阶段,2组对比,差异较小(P>0.05);手术20min及完成手术阶段,观察组均比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在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方案时的护理体会。方法: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29例患者进行研究,做好针对性护理措施预防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护理指导。结果:在29例接受化疗的患者中有12例患者产生恶心呕吐症状,15例患者出现腹泻,5例患者出现血小板下降,6例患者出现血红蛋白下降,16例患者出现白细胞下降。结论:晚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肩部疼痛的影响因素及该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纳入在我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3例患者,将其中术后发生肩部疼痛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未发生肩部疼痛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术后肩部疼痛的影响因素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术中腹膜环境、气腹充气速度、气腹压力、膈肌牵拉、术后腹内有残余气体均为患者术后肩部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路径导向性护理配合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实施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患者9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两个小组并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路径导向性护理,观察效果。结果:护理满意评价:观察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救治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路径导向性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疼痛护理干预用于癌症中的价值。方法:2018年4月-2020年3月本院接诊的癌症病患66例,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均分2组。实验组采取疼痛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VAS评分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干预后VAS评分(3.24±0.43)分,比对照组(5.85±0.69)分低,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6.97%,比对照组78.79%高,P<0.05。结论:于癌症中运用疼痛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5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两组,各25例,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将两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