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一群文学小小鸟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0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逢《时代报告》喜诞十年,一首动听的歌儿回荡耳畔:“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飞呀飞,却飞也飞不高。”结识《时代报告》杂志前,我就是这样一只瞎飞乱撞的小鸟。《时代报告》的创刊,给我送来文学的五彩祥云、自天而降的文学甘霖。而我成为一只追逐祥云渴饮甘霖的幸福鸟。
  与《时代报告》初次相逢,是在安阳市委大楼阅览室。
  我们五零后这一代人,从小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就拿我来说,小学中学时,在居委会当文书时,参军入伍时,退伍入警时,调政法委时,退休回家后,几十年如一日,每天习惯性地读报纸看杂志。一天不看,好像缺钙,身上没劲。退休前几年的一天,我忙里偷闲,到阅览室浏览报纸杂志,突然眼前一亮,发现一本似曾相识的杂志——《时代报告》。这就是《时代报告》创刊号,也是试刊号国庆60年特刊。封面颜色,以黎明前的曙光为底色,以北京卢沟桥为背景图,厚重,凝重,庄重,给人深刻印象。封面提要告诉我,试刊号以建国60年为经线,以“中国报告”“报告文学”“感动中国的河南人”为纬线,精心打造三大板块,给人清新脱俗的感觉。我当时心中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时代的报告》复刊了?揉揉眼睛,不对呀,这是《时代报告》,而不是《时代的报告》。准备细读之时,手机铃声响了,单位有急事请我处理。忙过几天再来,试刊号已不知去向。我只得动用关系,请邮政局的同志帮我买了一本。细读中,一边为试刊号的丰富详实击节赞叹,一边又勾起我对《时代的报告》的回忆。
  20世纪80年代初,《时代的报告》应运而生。那时我在安阳市公安局负责宣传工作,既非常喜欢报告文学作品,也常写一些以公安先进人物与大案侦破为题材的通讯报道,曾在《人民公安报》头版头条发表过纪实作品《闪电行动》。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需要从优秀报告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所以,我用稿费订阅了《时代的报告》,每一期都认真研读,从中受益匪浅。那时我就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在高大上的《时代的报告》上发表作品,那多好啊。可惜的是,这个深受报告文学爱好者喜爱的刊物,没过几年因故停刊。
  这次《时代报告》杂志创刊,仅仅一看杂志名称,就十分亲切。“时代的报告”与“时代报告”,何其相似。就如双胞胎,鼻子眼睛嘴,胳膊还有腿,高低胖瘦,一个样。仅有胎记不同,只有母亲清楚。
  仔细读《时代报告》创刊号,感觉这本杂志,不谋而合地传承了《时代的报告》的优秀办刊宗旨与作风。于是,我一到每月杂志出刊这几天,就到阅览室询问,欲先睹为快,唯恐又被人借走,更怕特别喜欢的人将它“顺”走而一去不返。经常读《时代报告》,不知不觉间,潜移默化处,我学到很多,写作纪实类作品的水平逐步提高。
  与时代报告人首次相遇,是在安阳的一次文学活动上。
  这是《安阳晚报》副刊编辑刘娜组织的《新通桥之恋》读者见面会,地点在安阳县粮食局会议室。这是我的人生60周岁那一年,与爱不释手的《时代报告》一次美丽的邂逅。参加这次活动的来宾,有新书作者诗人简单先生等,还有《时代报告》杂志社的魏惠玲女士。魏女士详细介绍了杂志社旗下刊物的宗旨与栏目,并号召与会文学爱好者积极订阅。我第一个响应,大家纷纷跟上。谁知不久,回报来了,还是一份天大的惊喜。由于魏女士的推荐,我的纪实性文化散文《大年到咱安阳来》,在《时代报告》2015年2月号上发表,加上编辑精心选配的图片,共九个页码,而且是全刊头题位置。对于一个执着的文学爱好者,这是多大的鼓舞与鼓励!喜莫大焉,荣莫大焉!
  与更多的时代报告人相遇相知,是在睢县第二期奔流作家班。
  退休,从奋斗了一生的政法岗位上回家,伴随的是恋恋不舍,虽然我还因故多干了两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使我感到莫大安慰的是,时代杂志社举办了作家班。第一期郏县班,我没请下假。第二期睢县班,我不用再请假,马上报名参加。在风景宜人的北湖之滨,我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社长、总编辑张富领,常务副总编郑旺盛,以及时代报告人孟玉玲、郇岩、游磊、李宏涛、李百立等。他们振兴河南文学的全身心付出,使我感动与敬佩。
  也是在睢县,我有幸遇到了文学大咖王剑冰老师。第一次听文学大家们的高论,我喜不自禁。为了纪念这难忘的第一次,我请所有讲课导师、听课学员、时代报告杂志社领导与老师们,一一题词留念。剑冰老师的题词尤其难忘:“多一个文学朋友。”剑冰老师的平易近人、关心与期望,尽在这七字真言之中。我以《多一个文学朋友》为题,写下了导师们对文学爱好者的无私奉献,写下了时代报告人扶持文学新人的尽心竭力,刊于纪念《奔流》创刊60周年特刊中。
  感谢时代报告人,我与你们一次次幸福相遇。
  从第二期开始,我连续参加了十期奔流文学院作家班,有幸听到更多大家名家的教诲,如李炳银、李春雷、李佩甫、乔叶、李静宜、葛一敏、野水等。我的文学生命,在《时代报告》的怀抱里得到新生。我心中的文学之树,在奔流文学院的大家庭里,重新萌芽散叶,开花结果,蓬勃生长。
  喜鹊一只只飞来,喜讯一个个传来。我在省级文学刊物发表的第一首詩歌,第一篇散文,第一篇报告文学,都是在《时代报告》与《奔流》;我的散文作品,登上《散文百家》《西散原创》《中原散文诗》等专门刊物;我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珍宝岛英雄工兵记》,登上《中国报告文学》;我被聘为奔流文学院首批签约作家:我当选为新一届河南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时代报告》创刊十年,值得庆贺的大日子。我从这本杂志的仰慕者、忠实读者,变成一名普通作者、铁杆级粉丝。谨以一首藏头打油诗,再次表达我恭贺之情:
  时来运来文气新,
  代有文坛育苗人。
  报捷声声作家班,
  告慰时代报告人。
  生气勃勃文学院,
  日日精进奔流人。
  十载奋斗结硕果,
  年年创新无穷尽。
  快马加鞭文学路,
  乐赏文苑锦绣林。
  我是一只幸运的小小小小鸟。几百名学员,就如几百只幸运的文学鸟。时代报告人给我们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追随文学女神的飘飘裙裾,快乐飞翔,飞得更高更高。
其他文献
记得十年前的一天,接张富领先生的一个电话(那时候我是一直叫他“老师”的),电话里他激动地说,原《传奇文学选刊》杂志现更名为《时代报告》杂志,拥有新闻资质,你回来工作吧!
期刊
在最近的几十年中,有很多不同的管理体系发展起来,帮助组织改进质量,加快反应速度和提高有效性,以更好地服务于顾客。这些体系如:六西格玛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生产,企业流程再造,平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商业环境中,竞争对手的增加、业务的多样化和全球化已使企业间的竞争急剧增强。企业只有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同客户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并且从这种互动中获取知
岁月流逝,转瞬十年.rn回眸与《时代报告》这份融新闻、报告文学于一体的时政类期刊,一同走过并见证她历经的风雨坎坷时,无限的感慨和欣喜自然就会从内心深处奔涌而来.rn十年,
期刊
2019年夏,我参加工作整整十年了。我的十年,与《时代报告》的发展相伴相随。  在这十年间,我曾经多次到过焦裕禄精神发源地兰考,在焦裕禄纪念馆里徜徉、在焦桐下沉思,久久地伫立在习近平总书记《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的碑刻之前;我曾经走进绵延起伏的太行山脉,探访红旗渠儿女的过往今昔;我曾经向大别山更深处行进,一路追寻英魂的足迹。  在这十年间,我曾接触到文艺界的一线名流,李炳银、李春雷、阎连科、周大新,
期刊
可以直接地这样说:是时代报告杂志社的光环把我吸引到郑州,吸引到它的内核里来的.rn以报告文学为主的《时代报告》以及综合性文学月刊《奔流》是两团炽热的火.它燃烧在中原大
期刊
岁月匆匆,白驹过隙,转眼间,时间已经来到了2019年的12月,再过三十多天,时代报告将迎来10周岁的生日.回望走过的路,有过艰苦创业的辛酸历程,也有过辉煌耀眼的奋斗轨迹!十年来,
期刊
本文对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提出了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快速、健康地发展民营经济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虽然青岛市民营经济
我原是写小说的,可自从参加奔流作家研修班,我就与《时代报告》有了种不解之缘,相见恨晚.rn屈指算起,这应该是2017年12月.当时,第五届奔流作家研修班暨《奔流》60周年庆典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