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小学生数学观察力策略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ao81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观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各个客观事物和现象,在其自然的条件下,按照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实际情况,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方法。对于数学学科教学中的观察,需要数学教师有效引导学生掌握被观察的事物,或者数学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眼睛能够看到事物或问题的特征,学生根据是这些特征,运用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去分析它们的外观,以及内部的构造,数量关系等,让学生从中发现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小学数学;观察能力;培养策略;提高效益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如何搭建平台,引导小学生正确学习方法,通过小学生动手动脑思考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具体现象,获取知识,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的,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笔者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对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着独到的见解与一些粗浅做法,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创设良好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环境,让学生对事物或问题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去观察,能够按照预定的观察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这种观察需要学生自发性,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活动的主动性,对事物所持有的现象,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主要的特征,去比较,去分析,去寻找规律,能够通过数学教师的有效指导,让学生一针见血事物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数学观察是学生有效认识数学知识内涵的基础,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视觉感知。如果离开了对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去谈什么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那只是一句空话,只有学生具备了较高、较完整的数学观察能力,才能真正体现出数学知识的有效获取,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对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前提。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需要数学教师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开拓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大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效得到提升,能够让学生在数学问题中,各种运算能力,对所获取的数学信息的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得到强化,进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有效促进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
  比如学生在数学几何图形中的分辨,对数学数量间关系的识别与把握,乃至数学规律的总结,都离不开学生用眼睛去观看,用大脑去分析。因此,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数学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展示数学课堂高效的基石。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活动要求教师有效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数学知识的历程,让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获取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以展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突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必须将学生的观察能力放在重中之重,如果学生的观察能力较低,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观察习惯,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学生是难以学好数学,难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更谈不上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因此,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的强化,应该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最佳切入点,数学教师能够找到这个突破点,运用新课程理念,大胆去尝试,一定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数学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遵从学生的个体特征出发,立足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笔者認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数学观察的兴趣,这是培养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前提。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够让学生急于去思考,去探究竟。数学教师要善于抓住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中的美。
  比如数学在生活中的三角形图形,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以及美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实践、归纳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与步骤。这样数学教师有效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投身于观察事物之中,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感受到观察所带来的乐趣。
  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去通过观察去发现数学问题,寻找能够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的办法,最终数学问题都得到答案。这样,学生能够较好地认识到数学观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所处的位置之重要,最大限度培养学生观察兴趣的持久性。不过,数学教师能够善于借助学生观察所带来的喜悦,让学生内心深处陡升激动,促进学生学习信心十足的形成。学生在数学图形中的观察,教师要适宜引导学生掌握引导的观察方法与观察技巧,为学生顺利观察铺开道路。
  2.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观察有讲究一定的方位,或者从个体到整体,数学教师要适宜示范观察方法给学生,引导学生注意哪些方面,通过教师的耐心细致的指导,对观察的目的、意义、步骤与做法,通过具体的观察,才能让学生较为熟练地进行观察。
  三、立足于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
  观察除了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外,还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的全面性,才能掌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属性,同时要求学生观察时,力求精准不能只顾自己的感受或者表面现象,就下结论,有效防止观察事物的片面性。此外,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去观察事物发展,让学生较精确地得出事物发展的规律。
  总之,数学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有效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才能让学生具备较好的观察品质,从而适应数学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是数学教学更好适应现阶段素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浅谈小学生数学观察力的培养;《青海教育》1996年 第Z2期;陈爱明、薛标
  [2]  浅谈小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学周刊:A》2010年 第7期;夏石庆
  [3]  浅谈小学数学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读写算:教育导刊》2012年 第22期;王中辉
  [4]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大观周刊》2013年 第12期;殷蓉
  [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 第28期;杨志华
  [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祖国》2017年 第7期;李明玉
其他文献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思索生活化与数学化的最佳结合点,寻思如何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让“数学味”回归到数学课堂。同时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真正让生活成为学生发展的“源头活水”。  但在数学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导入、教学过程和教学互动等环节往往都被小学数学老师精心设计过。但数学课堂的结束部分较经常被小学数学老师们忽略。然而,结课也是一种艺术,好的结課设计能够使我们每一堂课的教学有良好的收束和意蕴的延伸。我们应当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有高度的重视,为了避免虎头蛇尾的教学现象出现而探寻更多优秀的结课方式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课艺术;
期刊
摘 要:人类本身就是在具体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幼儿的心智十分幼稚,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区域环境与主题环境的优化创设本身就可以切实优化幼儿的身心健康,比如可以健全幼儿的情感发育状态,促使幼儿形成社会性品格,发散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等等。因此,幼儿教师要全面优化区域环境与主题环境的创设效果,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做准备。本文将从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改善幼儿的情感体会、完善幼儿的品格发展三个角度来分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数学学困生的关注越来越多,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教师应提高重视,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现状,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自身的数学学困生转化经验出发,从核心素养视角下談谈如何帮助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摆脱学习困境。  关键词:核心素养;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转化策略  由于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农村小学
期刊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STEM教育强调的“以综合的、多维的方式认识世界”这一教育理念已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核心教学主张。下面,笔者将从活动背景、活动对象、活动目标、活动过程、反思与评价、创新与应用等方面出发,浅谈STEM理念下的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策略。  关键词:活动背景;活动对象;活动目标;活动过程;反思与评价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成为当代社会的一项热门技术,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包括教育教学方面。本文针对在小学语文趣味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做了简单探析,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以及具体运用该技术的可行策略,希望能对广大教育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运用;思考与策略  传统的教学单以课本内容教学为主,通俗的说 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就只是老师单纯地对教
期刊
摘 要:现阶段,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探讨的热点,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达到提高小学生阅读课内外文章的速度,通过多读获取知识,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高效课堂  语文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学方式与方法、手段具有前瞻性的突破,其核心是学生与教师立足一个主题或者多个主题,选取多篇文章进行阅读,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最终达到解
期刊
在不远的地方,有一颗挺拔的桃树。晚霞绚丽的光辉慷慨地倾泻在那水红色的花瓣上,更显娇艳。在一簇簇醉人的“霞光”中,我又依稀看见了你的身影……  三月,你总抱着我,在桃花阴下,在那把总是“吱吱呀呀”叫唤的躺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識字。你,就是我的启蒙老师。“这是‘水’,先写竖钩,横撇……”你握着我的手,笔墨在纸上绽开。你好像很喜欢“水”这个字,你说:“水啊!遍布天下,给予万物,是那样无私与仁爱;浅处流
期刊
摘 要:小学学习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人生学习历程很重要的基础阶段,这是他们第一次接受系统、全面的学习阶段,也是他们学习的起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更加重视,但在农村,许多学生并不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对课外阅读的陌生与不了解,这就要求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通过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新课改  在新课
期刊
摘 要:一年级的科学课担负着科学启蒙之重责,对孩子未来的科学学习意义深远。一年级的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学,但也好玩。小学课堂鼓励“玩中学”,在科学课堂中,“玩”即孩子味,要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利用儿歌、卡通、游戏、奖励等方式,让课堂充满孩子味;“学”即科学味,教师要反复研读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了解教学目标,在玩的同时达成教学目标,并培养孩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一年级;科学课;孩子味
期刊